外选内培 训演锻造
2013-04-12魏庆
1995年,一些熟练掌握网络技能的“黑客”和具有广博计算机知识的专才被五角大楼组织起来,成立信息战红色小组,美国网络战士由此初露端倪。此后,世界各国纷纷训练网络战士,建立网络司令部,以期在未来战争中争夺网络控制权。
所谓“网络战士”,是指那些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技能,以先进的解码技术知识为武器,采取公开或隐蔽的手段,破坏敌方计算机网络和保护己方计算机网络的参战个人或组织。
制定培养计划 吸纳网络迷
如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网络战,俄罗斯、印度、日本等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网络战力量,并制定了网络战士培养计划。2005年4月,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宣布,美国战略黑客部队现已成军。此后,陆军成立电脑应急反应分队,海军成立舰队信息战中心下属的海军电脑应急反应分队,空军成立第八航空队和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第67网络战大队。2009年5月4日,美国空军公布了网络战部队专用徽章。徽章中心以一个圆
形图案代表地球,交叉围绕地球的是两个椭圆形的轨道,代表军用卫星,徽章两侧则是代表美国空军的羽翼。2011年,美军制订了《网络安全教育战略计划》,将军队网络人才界定为信息技术安全系统设计人员,网络技术支持、管理和保障人员,识别、分析和处理网络威胁事件人员,网络情报收集人员等7个类型,并将遴选网络人才对象扩展至具有法学、心理学、教育学、情报学、政治学等学科背景的求职者。此外,美国防部还推出网络快速追踪计划,以签订商业合同的方式,让网络攻防技能出色的小企业和个人参与其短期项目,从而将民间网络黑客力量特别是小青年电脑奇才纳入其网络人才队伍。目前,美国空军的网络战部队已经成为全球编制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网络战正规军。2012年5月,奥巴马政府颁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美国防部随后于7月颁布《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明确提出了确保美军网络空间优势的5大战略举措。今年年初,媒体披露了一份题为《信息战路线图》的五角大楼秘密报告。该报告长达74页,首次曝光了美国网络战的总体规划。按照《信息战路线图》的规划,美军网络人才可以向中小学拓展。以得克萨斯州的阿拉莫学院培训项目为例,2012年,220名高二学生和168名高三学生参加了信息网络安全学位计划。参加该项目的学生还有机会参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美国电话电报等公司的一些国防项目。这一举措提升了中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认知,为美军选拔网络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色列军队计划将接收16~18岁之间的优秀学生,通过3年的课程学习,培养他们拦截恶意攻击以及掌握网络安全技术。以军将在该项目上投资达3.2亿美元。英军网络安全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入侵国防部系统并披露其做法的黑客应当获得奖励。为了跟上黑客的脚步,英国国防部不得不指望电脑奇才。
以黑制黑邀请地方网络英才加盟
黑客大会最初是莫斯为一名黑客好友举办的告别聚会。聚会过后,参加者兴趣未尽,要求莫斯继续召集,逐渐演变成一年一度全世界黑客的聚会。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黑客大会已成为五角大楼招募网络战士的最佳渠道。近几年来,出席黑客大会的美国政府工作人员几乎占据出席总人数的一半,甚至一些大会的工作人员就效力于国家安全局或其他政府部门。为了应对别国黑客攻击,五角大楼很早以来就决定“以黑制黑”,对电脑黑客中的高手进行“招安”,准备在未来战场上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黑客大战”。为此,美军情报人员经常深入各类黑客组织,摇身变成一些黑客大会的列席听众。2007年一次黑客大会上,组织电脑控制武器开发竞赛,要求黑客必须做出一支电脑控制的玩具枪,然后在10英尺外的距离追踪静态目标并加以击中。
据法新社报道,两大黑客盛事即“黑帽子”大会和“黑客大会”,每年举行一次。“黑客大会”和“黑帽子”大会分别创立于1992年和1997年。与“黑客大会”相比,“黑帽子”大会显得较为正式,议程表上排满专业人士的发言。议题包括针对银行、核电厂、化工厂等设施的黑客行为。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联邦政府官员从19 92年起就开始参加在拉斯韦加斯召开的黑客大会。同时,美国军方也经常组织有众多电脑专业人员参加的黑客大会。在会议期间,美军官员使出浑身解数让那些黑客高手相信,为美国军方效力是他们的最好选择。美军官员还经常在互联网上那些由网络骗子、有组织犯罪集团和黑客建立的网络家园游荡,其目的是寻找黑客,将其纳入到美军积极筹划的网络部队行列中。
据以色列《新消息报》日前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决定在未来5年内优先发展网络战实力,已经批准耗资3.2亿美元的网络战计划。由于网络战士需求越来越大,以军方不仅从国内挑选,从民间黑客中招募,还要从国外搜寻网络人才。1998年2月,以色列黑客埃胡德·特南鲍姆成功侵入美国国防部以及海空军的内部网络系统,引起了美国军方极大恐慌。美国试图将其引渡到国内加以审判,但这名年轻的跨国“黑客邦”领袖,被以色列军队如获至宝地征召入伍,成为世界上第一名从民间公开应征入伍的黑客。据媒体报道,台湾大同工学院毕业生陈盈豪编写的CIH病毒,曾给全球约6000万台计算机造成极大的破坏,他同样也被征召进入台军网络战部队——“老虎部队”。俄军网络战部队以各种形式征召黑客和地方网络专家入伍,或对其进行资助,建立合作或雇佣关系。俄联邦安全局等部门以免除牢狱之灾为条件,劝诱一些因网络犯罪被捕的黑客为其效力。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军地联合共育
外军非常重视网络战士的培养,规定网络战士要像坦克和飞机驾驶员那样接受严格的训练,并经严格考核后才能上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军开始把信息战列为军事教育与训练的重点,美国防大学设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并从各军兵种选拔人员,学习如何过网络破坏敌方的通信系统及各种资源。1995年,第一批16名网络战士正式从该校毕业进入现役部队。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西点军校、空军学院等著名军校,也相继开设了密码学、计算机安全与信息战、网络安全等网络战课程,为各自军种培养专门的网络战人才。2009年之前,美军主要依托国防部信息安全保障奖学金计划,将全国50所军地高校纳入高水平信息安全教育中心培训项目,资助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并在其毕业后安排至国防部门工作。这一培养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培养规模仍受到限制。从2001年到2008年,仅1001名学生受到信息安全奖学金资助,其中93%最终到网络安全部门就职。为此,美国防部开展扩大奖学金资助范围,从2012年4月起,联合国家安全局和国土安全部将全国145所高校纳入资助培养计划,扩大网络人才培养规模。美国塔尔萨大学设立的网络军团项目训练学生当黑客,课程内容包括编写病毒程序、破解网络密码、攻击网站、恢复数据等。学生毕业后85%进入美军相关机构工作。塔尔萨大学信息安全学院的黑客课程学制两年,通过课堂理论和实际操作,教授学生跟踪技巧、从垃圾中收集情报、如何编写病毒程序、借助一系列电子设备破解网络密码、攻击网站、恢复数据等。美军经常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广告,不仅公开招募选拔地方技术人员参加网络战部队,还瞄准了众多去微软、谷歌等硅谷IT公司求职的年轻技术专家。
俄罗斯、印度、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也非常重视通过院校培养网络战士。例如,印军军事情报培训学院从2000年开始,增加了黑客技术培训课程,重点进行网上攻防及获取网络情报和反网络刺探训练;组建了信息技术学院,专门向作战部队指挥官教授信息战知识。所有军事院校将信息技术训练纳入教学大纲,并开设了与信息战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印军还通过与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科学院和印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会等信息技术专业机构合作,加强对关键岗位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应对国外黑客的网络攻击,韩国政府开始启动“白色黑客”培养计划,计划投入19亿韩元培养大约6名“白色黑客”,以加强韩国信息安全部门的力量。这6人将分别进入云计算安全、应对智能手机攻击、应对网站攻击和政府设施攻击、网络攻击证据收集等6个领域。各领域的网络专家将分别对其进行教育,并设立外语课程,以应对国外黑客的攻击。这些“白色黑客”将被优先推荐到韩国国家情报院、警察厅、网络司令部等负责网络安全的国家机关。报道称,韩国政府现已开始接受黑客高手的简历,被选中者将获得韩国政府提供的2000万韩元奖学金,并有机会到海外接受进一步深造。以色列在义务兵役制中优先挑选网络人才。以军现有10多个网战小组,几乎都是无人知晓的秘密机构。这些小组为各种军事、情报和政府机构服务。据称,以色列只有几百名黑客参与网络战,许多人只是短期工作,平时都在软件公司上班。一旦军队需要,就作为后备役回到军队。
扩编网络战士规模健全网络安全法规
2009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四年任务使命评估》,将网络中心战列为美国的核心能力。5月29日,美军战略司令部对媒体宣布,他们正在征召2000~4000名士兵,组建一支网络战特种部队。6月,美国防部长盖茨宣布,设立网络战司令部,对美军现有的网络作战力量进行整合。这表明美国将网络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作战方式来看待。报道披露说,美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完成网络战部队的组建工作,赋予它网络攻防的任务,以确保美军
拥有未来战争所必需的全面信息优势。因此,2012年11月16日的美军网络战研讨会就如何招募网络战士,包括网络战士需要哪些技能,主要任务是什么,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教育培训方式等展开了讨论。据《华盛顿邮报》2013年1月27日报道,美国防部已经批准,未来几年内将大幅扩编网络安全部队,应对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等基础设施的计算机系统可能面临的境外威胁。
印军于2002年分别组建了三军联合计算机应急分队和黑客分队,主要任务是及时处理敌方对其军队网络的攻击和非法入侵。印度在陆军总部建立了网络安全部门,并在所有军区和重要军事部门建立网络安全分部。英国军情六处早在2001年就秘密组建了一支由数百名计算机精英组成的黑客部队。有报道称,该部队吸收了大量有前科的民间黑客。日本防卫省已经组建了一支约5000人的网络战部队,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黑客攻击,同时研制开发可破坏其他国家网络系统的跨国性网络武器,必要时可对敌方重要网络实施瘫痪战。据美国和韩国媒体称,朝鲜网络战部队目前拥有100多名成员。除此之外,俄罗斯、日本也都十分重视黑客部队,大量军民领域网络精英成为未来网络战的后备军。
网络战士要从黑客精英、技术专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也要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目前,有的国家军队把网络技能训练作为重要内容,加紧培训网络战士。美国防部还建立了优秀网络人才基地,发展各军种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的网络战能力,并在国防部、联邦、州和私营机构之间开展网络战训练,以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战后备人才队伍。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称,以色列国防军正在加紧搜寻网络战人才,被选中者都因此而感到光荣,并将接受额外培训。据悉,印度还对军校学员进行黑客技术培训,并宣称谁从事黑客活动,谁就会赢得战争。印军不断加强军事训练领域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目前,陆军旅以上单位训练、演习均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为加紧培养军队急需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印军陆、海、空三军部队广泛举办网络技术、电子战、数据通信等培训班,制订了全军计算机训练计划,要求从2002年开始,在四年内所有军官会操作计算机,士兵则要完成计算机扫盲计划。
由于网络战士在军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他们绝对不能随意在网上暴露身份,在生活中甚至跟家人都要保密。据外军统计,在已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中,超过90%的事件,涉及信息安全系统的军队内部人员。为此,外军强调要加强对网络战士和整个信息流程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尤其是涉及关键性信息秘密的人员;同时,加大定期培训力度,积极组织高强度的实战训练,不断提高网络与系统管理者的信息防护技能,并满足不断增长的信息安全需求。为此,外军还制定了一系列军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法规,如:《信息安保密程序》、
《自动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要求》、《计算机安全保密技术脆弱性报告程序》等。美军早在20 05年4月就公布首份政策备忘录,宣布对上网信息的内容实行管制,要求士兵们在得到官方准许后方可在网上撰文、发帖。士兵如果在网上公开部队动向、袭击计划、高官旅行路线、伤亡照片等敏感信息,将受到违抗合法命令的指控,甚至受到军事法庭、联邦法律和国家法规的制裁。外军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如每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人员,必须凭借特制的计算机身份证,才能访问和使用网上授权文件;若没有得到授权,个人计算机、无线电台及红外无线设备不得进入存储和发送涉密信息的场所;存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保密数据,必须用国家安全局批准的加密模式进行加密等。
按照实战要求军地联合网络模拟对抗演习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向伊拉克派出特工,将伊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了含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美国对伊实施战略空袭前,美特工用遥控手段激活了这些芯片中的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这次行动打开了世人的眼界,使人们开始重视网络战。此后,网络战进入到战争中。目前,通过组织网络模拟对抗演习,既锻炼了现有网络人才队伍,又能在全球范围内发掘网络精英作为人才储备,还检验了自身网络安全的实战效能。近年来,外军通常采取军方联合地方部门的方式举办了众多网络攻防竞赛与对抗演习,在实战化氛围中甄选、培养、锻炼未来的网络战士实战能力。如美国网络对抗采取国防部直接组织的网络公开赛形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队伍;军工企业出资赞助的高校网络联赛,吸引众多高校组织网络防御竞赛。美军还直接组织网络演习。2006年2月13日,115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政府高官和美国各大软件公司的老总们急不可耐地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网络安全演习——代号“网络风暴”。演习预案假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极端分子、地下黑客、反美黑客,出于恶作剧或者政治目的对美网络发起了全面进攻,他们成功地关闭了美国10个州的电网,破坏了网上银行和销售网络,感染恶性病毒的软盘出售了,甚至互联网技术被发现巨大的漏洞。演习结果触目惊心,一些假想的网络攻击导致网络阻断,严重破坏了美国的能源、运输和医保网,大大削弱了美国公众对网络安全的信任。随着美国网络演习的规模越来越大,级别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2010年9月27日,美国土安全部与12个国家合作,举行庞大的代号为“网络风暴3”电脑网络攻击演习。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荷兰、新西兰、瑞典、瑞士、英国作为国际伙伴参加演习。此次演习,涉及金融、化学、通信、水坝、防务、信息技术、核能、交通和水资源行业。演习设想的网络攻击后果包括生命损失及通信或电力系统等重要公私部门运作受重创。演习核心目的是检验承受力,检验现代生活的基本方面遭受损失后美国的应对能力。此外,印度还与俄罗斯建立了联合军事科研机构,与法国建立了印法促进防务研究中心,并通过与美、俄、法、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军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来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