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职业教育与地区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2013-04-12刘晓萌熊晓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职业院校办学

□文/刘晓萌 熊晓轶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一个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专业布局以及整体水平必须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支柱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必须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支柱产业的结构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专业结构布局问题,使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河北省产业结构总体情况:从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看“,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二三产业呈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明显比第三产业发展快。三次产业平均比值为 1∶4.06∶2.61,即河北省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的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的顺序逐步转移,也就是说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必将向“三、二、一”模式转变,因此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急需提速。

从三次产业内部看,农业比较效益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效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发展不足。农、林、牧、渔业构成比重基本没有改变,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河北省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主要包括钢铁、冶金、医药、建材、化工、机械、纺织、食品等。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5.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其中2007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仅占工业增加值的14.4%,这表明河北省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且不均衡,成为制约工业结构升级的瓶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0年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他服务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发展较快。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产业发展虽不足,但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未来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在经历了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中期的初创、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调整和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快速发展后,河北省高职院校数量明显增加,办学规模明显扩大。2010年全省高职院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年招生量分别占全省高校总数、在校生总数、招生总数的55.2%、59.6%、54.2%,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2、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已经明晰。目前,全省高职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开放办学局面;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河北地域特点和产业特点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培养模式。

3、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成型。各学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教学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途径,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融合、学工一体”,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顶岗实习”,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的“寓学于工”等,在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积累了经验。

(二)河北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适应。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一直到计划经济时期才建立起了国家供给导向型的培训制度和分初、中、高不同类型的以学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模式。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业愈来愈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信息密集型转化,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型、管理型和技能型劳动者,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现代生产部门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然而,很多职业院校未能很好地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没有把培养目标真正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

2、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不吻合。2010年,河北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完成增加值8,182.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的76.4%,但与这些主导产业对应的高职专业数量、高职毕业人数与其很不匹配。如,作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业,按相关高职专业设置比例仅占6.3%。

3、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职业学校设备闲置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问题,专业领域、培训周期、培训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造成人才向社会输出时学非所用的比率很高。

4、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不够密切。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教师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还不够强。特殊行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弱化,办学规模缩小。如邮电、电力、公安、金融等许多行业停办了中等职业学校或大幅度减少招生规模。企业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出现了停办或减少招生规模的现象,这是由于企业的盈余更多地用于规模扩张、设备改进,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在没有用人上的特别需求的情况下,企业就不愿意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将来可能成为自己竞争对手的高技能劳动者。

三、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策略

(一)科学设置专业。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十二五”期间,河北产业结构要进行空前的调整,突出的是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高职教育要适应这些调整,加快发展与农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开发、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产业相关的专业。河北作为环京津人口大省,要特别注重适应京津地区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设置高职教育专业,与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趋向相适应,加快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加大人才供应力度,把过多的人口负担劣势变成人力资源优势。

(二)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首先,要建立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收集公布机制。地方人才服务中心及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要牵头收集人才需求信息、新职业、新岗位、新工艺、新技术信息,定期公布,并让职业院校知晓,减少职业院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二,要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双赢”机制,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比如可减免部分税收,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等;第三,建立新产品、新设备“展示-馈赠-回收”的循环机制;第四,开展“订单式”教育,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刚性制度,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工程师、技师利用部分工作时间到职业院校从事讲座或教学;第五,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产学合作教育的重大事宜,开发务实的课程与教材。

校企合作在模式上主要体现为产学合作、工读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实践模式,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三)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积极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广泛开展灵活多样、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根据对科技进步与人才需求变化的预测,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把培养学生的技能、先进实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着重培训现代生产上的先进技术和技能。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还应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或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收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行列中来,努力造就一支能面向经济、面向社会的高素质职业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四)加深职业院校科技产业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参与地方课题研究,建立适合于职业院校的科技推广研究基金和课题项目;要建立科技研究机构,组建与教学密切结合的科技产业园或教学公司。

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既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学院的办学经费来源,又可以密切与企业行业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扩大办学影响,提高社会声誉。

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办产业,以产业支撑专业。校办产业可以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专业实践和技术开发功能,重在立足地方经济,以产业兴专业,以贡献求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增强自主发展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的整合,增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贡献率。

(五)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逐年提高职业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比例,与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均衡,特别是要建立并严格实施地方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体制,确保职业院校得到充足的办学经费。同时,要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地方共享实验实训设施,形成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职业教育发展内生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它在所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上必须紧紧契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大职业教育投资,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推进技术吸收与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基础性措施。

[1] 杨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四川省情,2007.8.

[2] 房建州.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再思考 [J].华东经济管理,2007.12.

[3] 王岚.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适应性研究 [J].教育研究,2011.12.

猜你喜欢

河北省职业院校办学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