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智慧,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

2013-04-12

化学教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意图二氧化碳气体

曹 斌

(南京市九龙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35)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新课程也明确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照耀学生求知欲望的阳光, 它不是让学生带着口袋来,装着标准答案走,而是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该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给出了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 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因素,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这是本课题知识的核心部分,而且涉及面的广度是学习以来少见的。

教材还给出了一些仪器, 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由学生自己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 并进行讨论与反思。这是本课题培养技能及方法的核心内容。

最后,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满,这是该课题检验学习成果和进行及时评价的平台。

在“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这是难点之一。

针对以上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探究过程。借助Smart 白板让学生动手选择仪器,搭配制取气体的装置并能根据不同气体加以选择,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学生则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形式参与其中,切实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的内容,也提升了能力。

教学流程

[置疑中引入]

出示科学家“布莱克”的头像,学生阅读有关简介,知道他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实验室制得二氧化碳的科学家。

设问:二氧化碳是一种用途很广泛的气体,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这种气体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温故中归纳]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智慧树,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发生、收集装置等。触类旁通,二氧化碳的制取也按这个思路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对氧气制取的复习,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回忆中分析]

投影教材第一单元(图1-3)和第五单元(图5-5)的两个实验,反应后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于实验室中制取CO2呢?

设计意图: 加强了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知识间的联

系,前后呼应。

[探究中体验]

教师提供相应的药品和仪器,学生分组实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并讨论、填表、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归纳在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时应考虑的因素。

利用白板演示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动画解释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设问: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过程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比较中发现]

设计两个表格,一是从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三个方面对发生装置的类型进行类比;二是从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气体的水溶性及是否与水反应对收集方法进行选择,学生通过拖动、填表,在比较中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收集二氧化碳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类比,让学生找到规律,指导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取,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升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把握。

[选择中变通]

出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发生、收集),让学生从中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设问:小明在做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时,气体未收集满,试管中已经没有气泡产生了,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得出方案。(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添加长颈漏斗)

设计意图:针对大量仪器给教学准备及实施带来的不便与繁琐,利用白板的交互性、主动性的特点,让学生拖拽实验仪器、拼装实验装置,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

[实践中感知]

展示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设问:长颈漏斗为何要伸入液面之下? 集气瓶中的导管为何接近底部?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教师演示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设问:如何知道二氧化碳收集满了呢? 学生上台操作。

设问:如何证明收集到得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呢? 学生演示。

设问:小红在做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实验做完后,试管中还不断有气泡产生,这样太浪费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讨论,得出方案。教师提供试管、带有橡皮塞的导管、铜丝、有孔塑料瓶、有孔塑料板、长颈漏斗、止水夹等仪器,学生上白板演示改进措施。(关键是实现固体移动或液体移动)

教师再投影反应器、胶塞组合,让学生设计并选择发生装置,上白板演示,并指出所设计装置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组装、讨论和装置的优缺点描述加强学生的表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尝试探究成功的快乐。

[总结中升华]

设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 在方法上有哪些了解,对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哪些体会和心得?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反应原理选择要最优化,反应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方法选择根据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水溶性及是否与水反应,检验方法依据气体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

[练习中巩固]

设计四组习题,通过“选一选、排一排、填一填、想一想”巩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与思路,并学会运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中延伸]

在你家的厨房里,你能制取二氧化碳吗?

设计意图:教学在课后的延伸,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从知识与技能层面上分析,也许难度不是很大,但仅从这点出发来组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 将失去课题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与探究的根本支柱。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深切体会到本课题的教科书内容中教学资源的博大精深。原来,难点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在于既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意义建构, 又能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在于阶段学习中进行大跨度的知识成序和激发思维活跃并随之导向收敛与深入;在于从普通与常见的知识与技能中,揭示一般的规律与方法,而且要让学生自身去体验和“发现”。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回忆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讨论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择的几个原则。当学生明确以上问题后,就可以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学生首先通过复习旧知识,收集资料和事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共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探究,经观察、分析、讨论,选择较合理的方案。教师再对具体反应原理作一介绍,即顺利突破难点,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探究之旅。并完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具体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最后教师小结,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认识与实践活动之中。这是上好本课题教学内容的两个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与技能,既是化学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又是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更是发展化学认知建构体系中的重要的结点。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就一定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学会关注化学学习的特点: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 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应是我们没有终点的追求。我们不仅要做课堂上的执行者,更要做课堂的策划者。无论多么精美的设计,都要加上教师“思想的灵魂”。如果没有个人的思考,不融入个人的智慧,课堂是不会灵动起来的,也不会十分出彩。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这样才能打磨出真正的好课。

猜你喜欢

意图二氧化碳气体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抓捕”二氧化碳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吃气体,长大个
铝合金三元气体保护焊焊接接头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