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问题导学 提高教学实效*

2013-04-12袁婷婷江锡钧

化学教与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导学探究思维

袁婷婷 江锡钧

(青山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36)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点燃一个学生的欲望;一个好的问题,能够串起一堂课;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让一节课升华。问题导学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问题导学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要“有效”,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点、质疑点,促使学生积极快速进入角色,开动脑筋,化难为易。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以学定教,互教互学,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导学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正是促进了有效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问题并进行课堂提问,让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问题的欲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二、问题导学在有效教学中的要素

1.教师因素

将问题导学引入课堂教学,使得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课堂上的问题越多,各类答案也就越多。教师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个人能力,才能对学生的各类错误回答快速分析、指导,找到根本性问题所在;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各类回答,进行客观的点评,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答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要给中、差生表现的机会,根据课堂的不定变化,灵活地做好调整。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疏导者,学习内容的辅导者。

2.学生因素

要使问题导学在有效教学中能得到良好的运用,唱主角的是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相应的自我调整,打破原有的学习方式,多思考、多探究、多合作,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去解决新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强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3.教材因素

在现有的新教材(以苏教版为例)中,有“活动与探究”、“你知道吗”、“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等素材,其中有些内容非常适合问题导学的运用,教师应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减少对学生过高或过低的预设,真正地提高教学实效。

三、问题导学在有效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设置

教师的教育理念须与现代高中化学教育理念相合拍,教师须对化学学科前沿发展有准确的整体把握,教师须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把握问题的设置的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先进行学情调查,进行层次分解,分层设计问题。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以一个个的“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前人和自己对知识结论的认知过程分解为若干步,并一一铺设阶梯,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沿着教学目标前进。

[案例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二)

实验探究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2:用导线把实验一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3: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针对以上三个实验,设计了如下分层问题进行导学:

1.基础性问题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和用导线连接后现象为何不同?

(2)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导线中电子如何移动?

(3)什么是原电池?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5)写出 Zn/H2S04/Cu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综合性问题

(6)做 Zn/H2S04/Cu 实验时,为什么 Zn 表面也会有少量气泡产生?

3.拓展性问题

(7)我们以前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哪些反应可以用来设计成原电池?写出其正负极电极反应式。

在这个案例中,采用分层递进的问题导学,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既不会使水平不高C、D级的学生觉得太难,难以探索以至产生失败感,又能激发水平较高A、B级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采用问题分层进行导学,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兼顾ABCD四个等级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激发思维,互相合作补充,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各层次学生探究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问题设置须考虑与学生前后知识、经验相关联,与学生学习心理相关联;须紧扣独特的学科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致;须包含一定程度的独立见解和创造精神,以启迪思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要使问题能够延伸、拓展、适当超越学生现有经验,将解决问题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

2.问题探究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探究的方法有很多,最典型的是实验探究法。如在学习钠的性质时,可设计一组探究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交流。

[案例2]钠的化学性质(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二)

实验探究1: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有何现象?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2: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

实验探究3:将硫酸铜溶液滴入盛有一小块钠的试管中有何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都比较简单,加上初中所学“活泼金属能置换出不活泼金属”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实验2中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钠。然而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后却观察到了一系列出乎意料的新的现象,思维突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入思考,将实验2与实验1结合起来,就突破了知识的盲点,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实验前许多学生认为实验3与实验2应毫无差异,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反应更剧烈,溶液飞溅,试管内壁有红色固体析出。这一“反常”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拓展。

3.问题解决

教师层层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思维共振,智慧相互撞击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在案例2中,许多学生对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能进行良好的解释,进而理解了钠的性质。但对实验2与实验3具有不同的现象大惑不解,相互之间开始讨论,大部分同学能够从红色固体的现象推测出该物质为铜单质,但对于硫酸铜为何会生成铜单质迷惑不解,此时教师就要起到适时的引导作用,从学生已理解的实验2的相关方程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氢氧化铜如何成为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推导出Cu(OH)2→CuO→Cu的过程。进而,学生能够根据此思路推测出当硫酸铜少量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在氢气的气氛中氧化铜又被还原为铜单质。

在创设问题情景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技能进行类比、联想、筛选、分析、综合、推理,从而不断提升创新性的思维水平。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4.引导评价

学生完成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后,应着手对学习情况和成果进行反馈矫正、梳理、归纳,构建知识,作出自我评析,完善认知结构,丰富情意因素,体验成功愉悦,不断增强自主教育的能力,不断产生“我想学”、“我会学”、“我能学”的积极情意。教师应有重点地参与学生的集体或小组探究交流,倾听学生的见解,相继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普遍性的疑难和具有较高思维和情意价值的问题组织更为广泛的研讨,使探究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充分地得以实现。

基于新课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标,力求系统地、全面地探索促进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一方面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民主意识、质量意识和扬长意识,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导学下的有效教学传递教师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培养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 裴慧敏.浅谈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J].学周刊,2011,(8):78

[2] 叶向阳.化学实验教学中以问题导学的探索性教学研究和实践[J].新课程(下旬),2011,(10):115-116

[3] 张健.略议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J].新课程导学,2011,(7):31

[4] 李永红,沈玲,侯金松.有机化学实施“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3)

猜你喜欢

导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