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发展困境及对策

2013-04-1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心理学应用型

张 杰

(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发展需求背景下产生的,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范专业担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教师两方面的责任,是与传统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同的高校。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中等职教师资人才为办学目标,注重培养以“双师型”为特色的职教师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发展困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职业教育观念落后

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师范类专业,其师资培养主要面向中职中专学校,有别于普通师范院校,应用型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具备更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满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但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展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毕业后有意愿当教师的比例极低。通过了解,师范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只有普通教育才是“正式”教育,而职业教育只不过是一些成绩差、考大学无望的人才会选择的出路。当前,中等职业院校招生困难,发展前景堪忧,如果选择到中职院校当教师,未来发展不具保障。因此,多数师范生在就业方面更为倾向进入市场,寻求适合就业岗位。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他们更为注重的还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关系到师范生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技能培养方面的心理学课程则不加重视,认为心理学及其他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具有实用价值。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等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在其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为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但在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均呈现出“重专业,轻教育”的特点,教育类课程门类少且课时不足。以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该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学为2 268学时,其中教育类四门必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教师口语)共为162学时,仅占总学时数的7.14%。而普通师范院校教育理论课的开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各科教学法等,课时量约占整个专业课时总量的20% ~30%左右[2]。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体系沿用的是普通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模式,从其内容编写上来看,具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特点,内容多以抽象描述为主,其基本概念晦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识阐述较少,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欠缺;课程内容陈旧,一些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践的新的研究成果和观念,没有被吸收进教材,对工作、生活没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心理学教材多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缺乏与其他分支学科理论之间横向知识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完整心理学知识体系的掌握[3];不同专业心理学课程所授内容大体一致,没有加强与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缺乏专业特色。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授课效果不佳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心理学教师多数为心理学专业毕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教学时不是侧重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是采用呆板、单一灌输的方式生搬硬套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学生听课觉得索然无味;即使有些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技能丰富,结果也只是让学生感觉听课的时候有趣,但学完却不知道如何应用,有白学之感,导致学习积极性日益减弱。有些学生坦言,在他们看来,心理学老师应该是最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的,心理学内容应最能贴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结果老师根本不了解学生心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所质疑,不屑于听课。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心理学课程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即为授课教师,评价形式仅限于考试一种,考试内容为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因为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层面考核内容几乎没有,学生往往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只需要死记硬背相关知识体系,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考完之后,这些知识就被置之脑后,不再应用。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发展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许多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因人们受“重文化、轻技能”,“重仕途、轻实业”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制约了就读意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受到阻碍,中等技术人才培养受限,许多发达城市和地区相继出现“技工荒”,国家和政府针对市场发展实际,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当前,要真正解决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需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尤其是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发展职业教育的观念,把职业教育放在和普通教育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去看待,激发应用型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热情。

(二)加强就业引导,培养学生新型就业观念

学校可从就业角度对学生开展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只注重单一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在未来就业选择面上相对较为狭窄。作为师范专业学生,应注重自身专业优势,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如果认真学习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培养和锻炼教育教学技能,并通过相关考核,可以在校申请教师资格证书。对学生而言,多一个教师资格证,可能在以后就业中就会多一条出路。通过就业前景引导,引领学生认识到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对学生未来社会发展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对课程予以重视。

(三)调整课程设置,健全课程内容体系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心理学课程学时安排不足,教师为在既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内容不得不少讲,甚至是不讲,以致学生对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学习浮于表层,如果课时适当增加,教师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对心理学知识体系进行认知,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应结合普通师范院校心理学教材体系,编写具有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本教材,突出其针对性和特殊性。课程内容除了适当介绍心理学基本原理外,应侧重介绍基础知识在社会层面的应用,尤其是应加强心理学知识与本专业领域之间的联系,突出心理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针对师范专业特性,应增加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养等相关知识[4]。此外,应注重课程知识体系的前沿性,添加心理学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

(四)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应充分认识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任务,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度,认识到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主动更新知识结构,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应用技能,强化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并有效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5]。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启发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对师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五)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考核,除在理论知识体系方面考核以外,还应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考察。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可结合考试结果、课堂学习态度、个人对问题的分析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评价,笔试中可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比例,尤其是分析题,这种题目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型本科学校师范专业的设置,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应用型院校师范专业心理学课程发展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导致学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满意度不高,学习意愿缺乏,会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寻求有效策略加以解决,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1]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2]周朝坤,何蓓.师范类学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董静.当下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出路[J].渤海大学学报,2009,(5).

[4]沈晖.高师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5]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

猜你喜欢

师范类心理学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