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2013-04-12刘艳霞
刘艳霞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刘艳霞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邯郸学院学报》、《衡水学院学报》、《惠州学院学报》在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为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不争的现实依据,也证明了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秦皇岛市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挖掘秦皇岛市文化资源,创办特色栏目,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宣扬环境保护理念,为秦皇岛市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海滨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贡献力量。
秦皇岛市;高校学报;文化软实力;现实依据;导向作用;推动作用;特色栏目
Abstract: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nd 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local soft cultural power,provided indisputable evidences for improving local soft cultural power by strengthening journ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institution,also proved the feasibility and scientificity to improve Qinhuangdao City's soft cultural power by strengthening journ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institutions.Thus Qinhuangdao City should give fullplay to higherinstitutionsjournals'oriented and promotion functions,exploit Qinhuangdao City's cultural resources,establish feature columns,improve residents'overall qualities,populari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deas,so as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Qinhuangdao City's garden and ecological type modern seaboard city and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l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Qinhuangdao City; journals of higher institutions; soft cultural power; practical evidences; oriented function; promotion function; feature columns
1 研究背景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创建者之一,关注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依存、国际制度和传统均势理论。1990年,约瑟夫·奈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软实力》一文,同年出版了《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让“软实力”一词风行,成为冷战后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用词汇[1]。
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以及领土、人口、自然资源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又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价值观等表现出来的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力量体现出来的“软实力”[1]。而文化实力正是属于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作为被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以及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秦皇岛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必须关注软实力的快速、稳步提高,必须塑造城市品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树立企业品牌,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提升秦皇岛市的影响力。而学报作为高校的对外窗口,不仅展现了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水平,在提升高校乃至本市的影响力、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方面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国外对软实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家层面,如世界政治、对外政策、综合国力等,对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不多;国内对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途径的研究多集中在区域文化、政府管理和服务、人力素质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学者提出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人力资源保障、公共行政服务与管理、打造城市名片[3]、发展城市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旅游资源、树立企业品牌、重视会议与节会、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提高高校影响力等[4],而对高校学报在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影响缺少理论和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高校学报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探索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新途径。
2 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及其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
2.1 高校学报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著名的经济学家、原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教授在他担任厦大校长期间曾经指出,衡量一所大学主要看三个方面:一看教学,二看图书馆,三看学报。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教授说:“学报是高等学校的脸。”而我国另一位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则更是强调,对一所学校来说,“没有学报,便没有学校最高的学术性刊物。要想办好一所高校,就必须办好学报。”可见,高校学报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之间存在着互为支撑和影响的关系,对繁荣学校的学术事业和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整个学校的进步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报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和窗口。学报在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展示学术成就,促进成果转化;传播先进文化,扩大学校影响;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引领学术潮流,推动学科建设;扶植学术新秀,催化人才成长;整合学术资源,促进学校发展[5]。
2.2 高校学报在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2003年初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学报实施了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大刊工程,旨在重点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先后遴选出了几十所高校的学报作为实施名刊、名栏建设系统工程的样板[6]。这些名刊、名栏是所有高校学报办刊的典范,地方高校学报虽然在整体学术资源、人才优势、教学科研力量上与名校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他们也不甘居后,以传播学术思想、理清理论歧视、倡导理论创新为己任,通过文化知识积累来促进地方社会的进步,推动居民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发展。对于高校学报在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笔者总结如下:
2.2.1 导向作用
指导思想的政治性、宣传内容的文化性、品位的高尚性是期刊的一般属性。学报亦即学术报道,是一种专门反映社会、自然、哲学、思维等各个领域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的一种期刊[7]。因此,学报也理所当然具有期刊的一般属性,这就决定了学报具有传播价值观念、引导文明发展的功能,对读者起着导向和标杆的作用。学报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学报应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读者提供正确的政治视角;学报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学报具有引导文化向科学化、精品化、产业化发展的功能;学报的高尚属性则说明它能够有益于读者从中获得意识美、艺术美,从而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修养,可以为人们提供文明发展的新导向。
2.2.2 推动作用
高校学报是推动地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文化建设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高校学报作为思想理论和学术成果的载体,具有学科齐全、知识密集、理论丰富的特点,并且同时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可以为地方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基础,为文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基础平台和原动力。作为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高校学报同样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思想武器、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理论服务和舆论环境的艰巨的历史使命。高校学报的战略性、基础性、宏观性、历史性的作用,在地方经济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3 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3.1 高校学报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实例研究
如果说以上对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及其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为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邯郸学院学报》、《衡水学院学报》、《惠州学院学报》在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则为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不争的现实依据。以下以《邯郸学院学报》为例,详细分析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赵敬侯迁都邯郸,邯郸因此成为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伟大的思想家荀子的故乡。“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1 500多条成语典故都发生在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出邯郸独特的十大文化脉系,例如华夏始祖的女娲文化、开启农业文明的磁山文化、博大精深的赵文化、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文化、沉雄刚健的邺都文化、雕刻精美的北齐石窑文化……
《邯郸学院学报》以邯郸博大精深的赵文化为研究对象,开辟了“赵文化研究”专栏,专栏创办14年来发表了大量研究荀子的论文,并由人民出版社和河北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赵文化与华夏文明》、《赵文化研究》两本专栏论文集。以“赵文化研究”专栏多年来发表的赵文化和荀子研究论文为学术积淀,邯郸学院还主办了“荀子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教育部开展了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评比,《邯郸学院学报》以“赵文化研究”专栏参评,在全国近2 000家参评期刊中,“赵文化研究”专栏的学术影响力按照教育部名栏评分标准综合得分排名前20位。2012年10月,邯郸学院宣布成立了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足以证明《邯郸学院学报》为弘扬邯郸赵文化、提升邯郸市的文化软实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衡水学院学报》开设的“董仲舒研究”、《惠州学院学报》开设的“惠州研究”,也为高校学报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2 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这一历史渊源加之其拥有的碧海、金沙、森林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以及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等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使秦皇岛成为有名的“中国夏都”。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秦皇岛市作为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已经明确了旅游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并提出“旅游立市”的战略发展目标。最近,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旅游+文化+生态”的发展理念,把旅游、生态、文化这些多元资源进行有机融合,走一条符合秦皇岛市的发展道路。高校学报应该以此为契机,利用期刊的文化属性、政治属性、高尚属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提升秦皇岛市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秦皇岛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弘扬秦皇岛市的历史文化,宣传秦皇岛的历史名胜古迹;适时宣传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提高读者的政治修养和政治觉悟;使读者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从中获取真正的意识美、艺术美,净化读者心灵,提升读者的文化修养。
目前,秦皇岛市拥有布局比较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有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其中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三所院校创办了学报,它们分别是:《燕山大学学报》、《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学研究》 (燕山大学主办)、《河北师范学院学报》、《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这些高校学报既有社会科学类,又有自然科学类,开设的栏目涉及范围广泛,刊登的论文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在提升秦皇岛市的文化软实力方面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有多名教师被秦皇岛市列入专家库,他们在秦皇岛市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中积极献言建策,很多意见和建议被市政府相关部门采纳;而且深入开展秦皇岛市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课题研究,并把科研成果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发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的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4 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新途径
4.1 挖掘秦皇岛市文化资源,创办特色栏目
高校学报是一种文化出版资源,是进行期刊文化创新的物质基础,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用创新的思维为秦皇岛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注入新动力。秦皇岛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文化古迹众多,有很大的可发开利用空间。
据历史文献记载,秦皇岛最早曾是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国,被孔子尊为“古之贤人”的伯夷叔齐就生长于此。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在此派人入海求仙,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在此筑台求仙,文韬武略的魏武帝曹操在此观海抒怀,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在此望海赋诗……秦皇岛的古代名人是构成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宁折不屈的高尚品节、气吞大海的情怀、慷慨悲壮的苍凉之气,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9]。另外,秦皇岛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它既处于燕文化的包容之下,周围又有齐文化、赵文化等与之碰撞、融合[9]。
秦皇岛人应该为这些历史名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还远远不够,更应该增强名人意识,开发名人资源,打造名人品牌,将旅游经济开发与冠名、区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与利用和宣传名人紧密结合,使之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服务。之于秦皇岛地区的人文社科类学报,应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功能,创办诸如“秦文化研究”、“秦始皇研究”、“秦皇岛历史文化研究”、“秦皇岛历史名人研究”、“长城文化”等特色栏目,广泛搜集名人轶事,开展书画诗词作品赏鉴,构建历史名人档案等。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定期举办一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活动。
4.2 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宣扬环境保护理念
秦皇岛市融自然、人文、社会三大类旅游资源于一体,自然资源以山、海闻名,人文资源以关、城最为突出,社会资源以北戴河的名人别墅最具魅力。这些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一方面需要市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方案;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市民对这些宝贵资源的切身珍惜和爱护。
秦皇岛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主线,以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为特色,以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环境管理水平,改善整体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环境容貌为举措,力争使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要求。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作用不可小觑。
针对以上两方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可以充分利用所开设的“生态文明”、“环境管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等栏目,传播先进的环境保护理念、污染治理方式和环境管理模式,增强读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为了扩大本学报在秦皇岛地区的读者数量和范围,可以考虑在大型社区开展适量的免费赠阅,或者增加在秦皇岛市图书馆的上架数量,为秦皇岛市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海滨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贡献力量。
[1]曾向荣,邱敏.期待中国下一个30年再写传奇[N].广州日报,2008-12-02(A9).
[2]陈爱文,郑爱花.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及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38,142.
[3]张亚军,于春伟,杨湘江.着力营造秦皇岛“软实力”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3):236.
[4]刘一健,褚玉晶,李娜,等.秦皇岛提升软实力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0):240.
[5]刘灵芝.对高校学报在高校发展中地位作用的再认识[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04-107.
[6]林邦钧.论地方院校学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C]//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8.
[7] 宋长源.论学报的本质属性[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0,8(5):186.
[8]刘慧玲,宋悦.期刊发展与文化建设[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100-101.
[9]佚名.秦皇岛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与旅游开发[EB/OL].(2013-10-18)[2013-11-14].http://www.docin.com/p-713191481.html.
(编辑:刘艳霞)
Research on Improving Qinhuangdao City's Soft Cultural Power by Strengthening Journ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Institutions
Liu Yanxi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China)
G237.5
A
1008-813X(2013)06-0081-05
10.3969 /j.issn.1008-813X.2013.06.023
2013-11-06
秦皇岛市社科联2013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的研究》(201306127)的阶段性成果
刘艳霞(1980-),女,河北省秦皇岛人,毕业于唐山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讲师,编辑,主要从事学报编辑部管理和编辑校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