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完善

2013-04-12南景毓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产地概念能源

南景毓

(四川文理学院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在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历史已有30多年。然而,我国媒体的不当报道和学界的缄默不言使得人们对能源就地转化存在深深的误解。从认识论的历史视之,事物的认识离不开事物的概念,能源就地转化也不例外,但国内能源就地转化的现有概念比较传统,没有完全反映能源就地转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就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 国内能源就地转化的已有概念

目前,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研究依然冷僻,只有笔者对之进行过两次尝试性的定义。

在2012年《资源与产业》第3期发表的《我国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研究》一文中,笔者首次提出了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能源就地转化是指能源产地在能源开发之后,通过延长能源产业链,将其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提高其能源产业附加值和实现其能源最大化利用的一种相对较为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1]。

在2013年《生态经济》第4期发表的《论我国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扩展》一文中,笔者对上文提出的能源就地转化概念进行修正。能源就地转化是指能源产地根据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自身的资源禀赋,在能源开发之后,将能源输送到既定需求地并收取足够的补偿费用或者就地延长能源产业链以提高本地能源的产业附加值,尽可能地把本地的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本地能源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利用方式[2]。

2 国内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不足

笔者首个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虽然具有开创意义,但它存在着实施目的极端利己、受益主体过于单一和将我国资源优化配置排除在外的问题。

笔者后一个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忽略了能源就地转化扩大资源地能源与能源转化设备消费内需、调整资源地与能源消费地的经济结构、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资源地的发展能力、缓解国内能源运输压力和缩小我国地域间发展差距的重要特点。

3 我国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完善

由上可知,对我国能源就地转化概念定义的认识还刚刚起步,其研究注定艰难且无法一步到位。在下文,笔者仅重新界定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并对其予以说明。

能源就地转化是指资源地根据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自身的资源禀赋,在能源开发之后,将能源输送到能源消费地并收取一定的补偿费用或者就地延长能源产业链以提高本地能源的产业附加值,实现能源消费地与资源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扩大能源产地的能源及其就地转化设备的消费内需,增强能源产地的发展能力,实现本地能源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缓解我国的能源运输压力和缩小我国地域间发展差距的资源利用方式。

本次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修正之处甚多,以下6个重要方面值得关注:

3.1 能源就地转化能够扩大资源地能源与能源转化设备的消费内需

能源就地转化在促进能源产地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知名度提高的同时,也在扩大能源产地对于能源与能源转化设备消费的需求。能源就地转化的本意就是将资源地的能源就地消费,寻求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它自然离不开一定的能源转化设备。否则,能源产地的能源就无法转化为人们所需的能源。这一特点完全可以从我国各种能源的就地转化中一览无余。

近几年,我国的主要煤炭产地加紧了煤炭就地转化的步伐。一方面限制本地煤炭的外流,另一方面实施煤炭配项目的政策,严禁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和不实施就地转化的行为。这不仅就地消费了大量的煤炭,而且增加了能源产地就地转化设备的使用数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中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大力倡导实际上都是在扩大风电和光电的就地转化利用和其设备的本地消费能力,进而促进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的接续发展。我国油气产地资源的就地转化力度有增无减,无疑带动了本地油气资源和就地转化设备的消费。我国水电的东送与北送以及在水电基地的电量留存都在扩大水电及其就地转化设备的消费内需。

3.2 能源就地转化是一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利用方式

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构性失衡使得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代价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动力[3]。长期以来,我国的主要能源产地单纯地依靠出售能源发家致富。这种简单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的主要能源产地经济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群众生活艰辛和后续发展能力严重受限,资源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在路上。顺应资源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潮流,能源就地转化适者生存。不仅如此,能源就地转化还能调整能源输入地的经济结构。以2012年12月正式投运的四川锦屏至江苏苏州的±800 kV锦苏特高压为例,每年可将四川360亿kW·h清洁水电送到江苏,是2012年江苏用电量的1/12。由此,江苏每年可减少1680万t原煤消耗;同时,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达3240万t、25万t和16万t[4]。

3.3 能源就地转化有助于增强资源地的发展能力

资源地的最大优势是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能源产地廉价地售卖初级能源使得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为此,能源产地走上了寻求资源优势充分显现的发展道路,能源就地转化无疑是首屈一指的选择。能源就地转化虽反映了资源地人民的美好愿景,但它还不是国内能源就地转化的最诱人之处。中国能源就地转化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有助于增强资源地自身的发展能力。只有增强资源地自身的发展能力,资源地才能尽其所能地实现自身能源利益的最大化,避免对本地能源的过分依赖和重蹈资源枯竭的覆辙。这是资源地当代人和后世人永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界定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的特点。事实上,能源就地转化的资源优势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能源产地自身发展能力服务的。因此,本次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定义没有将资源地的能源优势转化列入其中。

3.4 能源就地转化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的资源分布不附带任何感情色彩:煤炭北多南少,天然气西多东少,水能西多东少[5]。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的地域失衡使得能源资源的大范围转移在所难免,但这种长期的能源调配使得国内东西部之间和南北方之间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国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利用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廉价的能源资源实现了自身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廉价的能源售卖则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迟缓,能源环境问题突出,资源枯竭日益严重。我国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经验使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能源就地转化。通过这一能源利用实践,我国的主要能源产地意图实现本地能源利益的最大化分享,从而缩小地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由东南部先富向西北部共富的转变。

3.5 能源就地转化包括转化能源的就地消纳和转化能源的异地消费

在我国,能源就地转化通常是指转化能源的就地消纳[6],笔者第一个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即是由此而来。然而,建立在转化能源就地消纳之上的能源就地转化概念过于狭隘。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火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远距离输送不管是单独输送,还是打捆输送,它们都内蕴能源、能源转化和能源就地转化三个能源就地转化的重要特性,属于能源就地转化。在《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扩展》一文中,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虽已讲到转化能源的异地消费,但具体的论证过程仅局限于西电东送,故有必要在此对之推而广之并加以说明。

在我国的能源研究中,能源的输出地称之为送端,能源的输入地称之为受端。既定的能源需求地虽能准确地表达能源产地能源的归宿,但它不是一个能源研究的专门术语,故笔者将能源就地转化概念中的能源需求地替换为能源输入地。

在我国的主要能源产地,转化能源异地消费的补偿至今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人们不断质疑和只将转化能源的就地消纳作为能源就地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能源管理部门正在着手处理由此而来的棘手难题,譬如颁行跨省(区)电力交易的市场化立法等。随着能源产地的竭力争取和国家对能源利益在不同地域间的调整,转化能源异地消费的补偿必会逐渐增多,但要达到足够的费用补偿,仍然需要能源产地继续有效地博弈。因此,目前转化能源异地消费的补偿只能是一定量的补偿,这一点需要在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定义中言明。

3.6 能源就地转化有利于缓解国内的能源运输压力

国内的能源就地转化源于山西省煤炭运输困难的无奈之举。现如今我国的能源运输能力虽然大为改观,但仍然无法摆脱大范围转移的瓶颈问题。30多年的能源就地转化虽然战绩显赫,但并没有丢弃当初的实施目的。通过能源就地转化,我国运输初级能源的压力大大减轻。能源形式的转化也促使了能源运输形式的巨变。能源就地消纳则使得能源的运输总量从资源地就得以减少。简言之,能源就地转化从能源种类、能源形式和能源总量三个方面缓解了国内能源的运输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就是把火电、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统一转化为电能进行远距离输送,从而缓解了我国铁路、公路和水路的能源运输压力。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界定应该汲取其缓解我国能源运输压力的重要特点。

4 结语

显而易见,笔者能源就地转化调整能源产地与能源输入地经济结构、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能源产地自身发展能力、减缓我国能源运输能力、缩小我国地域间发展差距和能源就地转化包括转化能源的就地消纳与转化包括转化能源的异地消费观点是对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一种全新认识。这一认识与时俱进,科学地揭示了能源就地转化不为人知的面目。它对推进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它毕竟是笔者的一次尝试性探索,稚嫩之处在所难免,诚望学界批评指正,共同推进我国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研究。

[1] 南景毓.我国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2,14(3):48-53.

[2] 南景毓.论我国能源就地转化概念的扩展[J].生态经济,2013(4):84-87.

[3] 孙永强,巫和懋.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与对策[J].高校理论战线,2012(9):19-24.

[4] 王晓岚.构建清洁安全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N].中国能源报,2013-03-18(4).

[5] 中央电视台《国情备忘录》项目组.国情备忘录[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129.

[6] 陆宇.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论及“十二五”风电发展三个新方向,一点小遗憾[N].中国能源报,2011-01-10(21).

猜你喜欢

产地概念能源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幾樣概念店
警惕“洗产地”暗礁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