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防教育价值观念缺失与回归思考

2013-04-12张国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爱国主义导向

张国华

(宁夏大学国防教育教学中心,银川 750021)

一、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价值观念缺失分析

(一)高等学校“就业导向”现实地挤压了国防教育的价值空间

在全球经济低迷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的价值导向由传统的人才观(培养有用能用的人)转向现实的就业观(培养有人用被人用的人)。在“就业导向”下,高校从招生开始就展开竞争,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社会实践都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展开,对专业技能的高度重视,客观上挤压了国防教育的价值空间。另外,我国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国防教育还是空白。

(二)高校在适应社会与经济转型过程中淡化了国防教育价值观念

在人生的道路上,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矛盾,其实质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当代大学生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把握孰轻孰重,缺少奉献精神。这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正在经历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利益格局与社会结构的调整变迁,这些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价值观尚处于确立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抵挡住思想侵袭和物质诱惑,不可避免地发生观念的错位和主导价值的变异。另外,当代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本位思想日渐凸显,更加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情况下,以具体的现实目标、物质目标取代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已成为一种时尚。以实用主义为特征的价值取向,必然使得功利色彩加重,主体间价值取向的分化加大,由此大学生极易出现国防价值观的缺失。

另外,高校教育主体的国防教育价值观的错位,国防教育价值观念的淡化,导致军事理论教学定位不准、时间短板、内容缺失、方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国防教育效果不佳,流于形式。“我们要知道一个人所具的理想,并不是他个人的创造,而是社会对他的期望。”[1]高校国防教育价值观念的缺失实质上是爱国主义信仰的缺失、责任的缺失,也是道德的缺失、人格的缺失。中国学生高杏欣[2],在美国学习期间破解了“北斗二代定位导航卫星”的信道编码规则。这可以说是帮助美国来威胁中国安全。这显然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挑战,这就是国防教育价值导向观念缺失的直接后果。

另外,在整个国防教育系统内部存在整体价值观念缺失,高校国防教育维系在本位主义的圈子里各自为政,缺少了整合功能的国防教育必然效果不佳。

二、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是高校国防教育价值回归的关键

所谓价值导向指的是社会或群体、个人在自身的多种具体价值取向中将其中某种取向确定为主导的追求方向的过程。

高校国防教育所追求的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包括:“爱国主义与自我价值意识”既肯定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为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的自信心、决心、意志力和独立的人格,又要培养他们忠于国家的信念,明确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爱国主义与社会价值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并关怀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对军人的理解和关心。把学习知识、拓展自身能力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有感恩报国之心;“爱国主义与军事价值意识”深化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特殊社会功能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培育良好的公共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的侵蚀,并在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的自主性。在构建多层次价值取向的同时,引导学生将个人的价值追求与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依照社会发展的总体价值目标对个人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三、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的落实与高校国防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切的价值都存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的落实与高校国防教育价值的实现也不例外。

(一)要确立高校国防教育多样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观念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即:主导价值。在人生的行为活动在所有方面和每个时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主导地位。对大学生来讲,上大学既是生活的准备,也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准备。同样人生离不开“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即多样价值。这是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正因为如此,高校国防教育要确立多样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观念。

马克思在物质利益问题上有两句名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爱国与爱民都有着要对方为自己负责的要求。很显然:爱国是道德层面,以公民的情感为基础,反映公民的态度,是民心的表达;爱民是法律层面,以国家的制度为基础,反映国家的性质,是国家政治的表达。“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这里的取舍就是文天祥爱国主义的真实的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是一个始于物质利益的知、情、意、行的复杂心理过程。客观上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方式已从青春期以前的以外部权威为主,转向了以内部理性为主。由此,高校国防教育改变以往简单机械地灌输国防观念的做法,建立一种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国防教育成为一种需要。一方面注重启发学生理性思考,开展互动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国防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对价值观的判断与自主的行为选择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化解学生因社会腐败等不良现象造成的心理问题,逐步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同,实现内化。同时,国防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学生解忧排难。引导即将走向社会的优秀毕业生到部队去从事国防事业,让他们感受生活的阳光与暖温,承担报国的责任。只有爱国的主导价值与公民的多样价值结合起来,才能促成国与民实现国重于爱民,民善于爱国,相互为对方负责的良性关联。

(二)高校要有强化三位一体的国家国防教育机制的意识和作为

创新就是发展。只要跳出高等教育的圈子来认识高等教育,就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只是人们成长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唯一环节。因此,高校国防教育要创新。看问题要从大局考虑,破除本位,做事情要立足本位,服从大局。高校国防教育要有新视角、新方法,益于调动国防教育大系统的整体协调的运作。

第一,高校国防教育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国防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内进行国防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历史上的“精忠报国”镌刻的是以家庭国防教育铸就的爱国主义丰碑。国防教育自始至终都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在其成员进入大学之后,如何发挥其国防教育功能的问题,应当成为高校国防教育研究的一个任务。例如,在军事训练中有些大学生嫌军训苦,有为难情绪,想方设法逃避军训。这是高校国防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与需要破解的难题。我们必须记住:在人的教育过程中的任何放任就是放弃,就是犯罪!特别是人格的塑造不能马虎。

第二,发挥高校国防教育前沿带头作用,强化学校教育规化功能,科学布局国防教育。高校国防教育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要积极开展国防教育题材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课外自由时间的合理利用来扩展因“就业导向”挤压的国防教育的价值空间。高校不仅要把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严格实施国防教育教师准入制度,加快完善国防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重点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还要进一步健全国防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加强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并依托优势教育资源,发挥其科研优势与前沿先导作用,为政府国防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论证支撑。

第三,高校应该加强引导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让国防教育不留死角。国防教育本身就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参与的社会安全公益工程。高校国防教育要为学生认识国防、体验国防、服务国防拓展途径,引导学生从容应对国际军事的干预,积极配合政府和军方实施处理复杂的国际形势的策略。让学生在国防教育与社会实践中增强对爱国主义的心理认同、实践认同,最终转化为为国家发展服务的行动。高校国防教育还应该成为社会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并充分发挥整合作用,营造有利于国防教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这是现代国防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高校国防教育价值观念回归必须处理好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关系。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是相得益彰的。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前提,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的体现。爱国主义偏重于解决爱国的态度问题,国防教育偏重于解决爱国的方法问题。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以爱国主义为先导,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又必须以国防教育为重要的途径、可靠的平台。在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的问题上削弱其中的一方就会给另一方造成缺失。因此,落实国防教育也是在践行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的“价值导向”是破解高校国防教育价值缺失问题的根本途径。

:

[1]费孝通.生育制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113.

[2]高杏欣[EB/OL].百度百科.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0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爱国主义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