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践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为例
2013-04-12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题组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题组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51136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热点。高校历来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资多元化背景下产生的新事物,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努力提高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新形势下保证独立学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全面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是提高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科学化,就是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程度及运用水平。“科学”与“不科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不是遵循和把握了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把握了这些联系也就把握了规律。党的建设科学与否,区别就在于是否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党的建设与外部其他建设之间、党的建设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把“科学化”的概念引入党的建设领域,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党的建设必须按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运行。
习近平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没、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1]结合当前学者和专家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初步给出界定,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范和方法,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过程。具体说,就是要求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做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
二、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改革创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2009年统计公报[2]显示,全国现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237.9万,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7.7%,超过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0%;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216.1万,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75.4%。加强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对保证高等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独立学院依托于普通高等学校举办,其教学、管理模式大多沿袭母体高校。但由于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党的建设工作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借鉴,在实际的工作中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一些人对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独立学院就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为主,把主要精力全都放到教育教学上,而把党建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使得党的工作开展不到位,党组织凝聚力不强。二是党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务工作者力量薄弱。独立学院由于普遍创办时间较短,注重规模发展,其资源主要放在招生、教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于党组织的建设、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关注不够,造成党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务工作者数量不足、党务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三是党建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其应有的职责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各级党组织、党校、团委团校、学生工作部、学生社团组织、两课教学、各种文体活动等各自为战,以完成各自的活动目标为任务,没有形成很好的协调机制。
三、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之一,自成立之初就一直认真研究独立学院教育的特点,不断探索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树立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
1.确立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独立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求党组织在学院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院务决策,与董事会和院长形成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的工作合力。学院党委委员有一名是董事会成员,董事会委托董事长办公室副主任专门负责联系学院党群工作。党委书记、副书记是院务决策机构——院长办公会成员。党总支书记是系部领导,以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董事会和学院的各项决定在本系的贯彻执行。参与本系教育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中重要事项的讨论和决策。这就形成了党政分工不同、互相支持、互相协作的工作格局,消除了“两张皮”的现象。
2.确立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院党委重视组织发展和壮大党的队伍,只要条件成熟,就成立党支部。在学生中已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把支部建立在班级上的目标。在行政架构中已实现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都有党支部,正努力把党支部建立在教研室上。这既能团结凝聚师生员工,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又能引导和监督基层单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委把发展师生党员当成是一种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把发展教工党员工作的过程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过程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通过组织发展过程来促进师生党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观念的提高。通过树立教工党员示范岗、开展“我爱我师”活动、评选“优秀教职工”等形式发挥教工党员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中的模范作用。通过评选党员示范宿舍、推行“省钱”计划、成立“爱心助苗”基金会、旺村探访孤寡老人、义务支教等形式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模范作用。
(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工作规范管理
1.党员发展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规定了学生党员的“八大标准”:一是入党动机端正;二是思想境界高;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比较高,党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四是组织纪律性强;五是同学关系好;六是学习成绩优良;七是有全心全意为人民(同学)服务的思想;八是同学的好榜样。《学生党员组织发展程序》和《预备党员接收与转正的支部大会及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规范与要求》规范了发展党员程序。《<入党申请、发展对象登记表>填写规范》和《<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填写规范》明确了组织发展材料的填写规范。
2.党员教育方面,编写独立学院党建教材。2008年3月编辑出版了体现时代精神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特色的民办高校党员学习读本——《闪光的信念》。2010年3月,学院党建干部根据时代的变化、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再次编辑出版了一本具有时代特征和实用价值的广东民办高校党建读本——《光辉的旗帜》。在实际的党建工作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以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强调过程教育,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之前,派人同他们谈话,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围绕党支部召开会议对发展对象进行讨论、入党宣誓仪式和预备党员转正等入党关键环节,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激励作用明显的主题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3.党员管理方面,采取绩效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方式。党支部层面,严格执行“三会”制度,根据《学生党支部工作条例》,以《党支部工作手册》为载体实现过程管理,每学期检查一次《党支部工作手册》的填写情况,作为七一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的参考条件。党员层面,以落实《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办法》为契机,完善考核体系,思考民主评议细则,制定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评选方式。优秀共产党员则重点考察先进性与模范性,例如思想上,有没有主动学习党的理论,指导入党积极分子和学习会学员的学习;学习上,学习方式有没有转变为自学为主,目标明不明确;工作上,能不能创新方式方法,得到群众的拥护、上级的肯定等等。同时,严格执行党员蹲点联系制度(个体负责蹲点团支部、宿舍,党支部负责联系党校与学习班),给党员提要求、下任务,把党员当干部来管理,使之在工作中体现价值。
(三)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开拓党建工作新局面
1.首创学习会组织及制度。2004年学院党委首创成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会(党的十七大后更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会”,以下简称“学习会”),作为党委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党建组织,学习会是党校的基础,也是党校的扩展。在定位上,学习会是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先进分子组成的先进组织,是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管理和发展学生党员的辅助平台;同时是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机构与建制上,学习会是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的学生组织,院级理事会指导教师由学院党委领导担任,系级学习会指导教师由系党总支书记担任。在运行与管理上,学院党委组织制定了《学习会工作条例》,并建立了配套管理制度(学员证制度、登记册制度、结业证制度、“爱心助苗”基金会与“省钱计划”、奖惩制度)[3],逐步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依托条件。
2.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强调:“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吸收表现突出的申请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按照文件要求,为切实加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早期培养教育及管理工作,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院团委制定了《推荐优秀团员参加党校学习的规定》和《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规定》。这两个规定是学院党委委托团组织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动态管理的平台。通过对“两个规定”的组织实施,既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又发挥了基层团组织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后备军”力量,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牢固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了“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的新发展。
四、独立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践经验
独立学院党建科学化,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高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准确把握独立学院实质,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对此,建国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的基本经验,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探索,为独立学院党建科学化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严格依照政策法规,独立学院党的建设才有方向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尝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受政策影响相对比较大。因此独立学院党的建设更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政策等有关规定。比如:《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是独立学院存在的法律、政策依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独立学院要建立党、团组织,积极开展党、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稳定的工作。”这是党建工作的依据之一。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及时在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建立党的组织,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并规定了六项主要职责。
(二)必须充分认识独立学院的特点,独立学院党的建设才有针对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事物,党的建设要充分认识独立学院的新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例如:独立学院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此管理体制下如何发展党组织的作用,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又如: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中青年教职工和老年教职工居多,如何提高青年教职工从事高等教育的事业心和对独立学院的认同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再如: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同时,学习基础不很扎实,自主性不够强,文化成绩较差,如何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三)必须紧密遵循时代发展步伐,独立学院党的建设才有持续性
独立学院党的建设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由高校党的建设规律和独立学院的自身特性决定的。首先,世情、党情、国情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对党的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高校党的建设必须紧跟世情、党情和国情的发展,以变化的思维把握高校党建,以运动的方法推进高校党建。唯有如此,高校党的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除旧布新,切实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其次,独立学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独立学院必将不断向前发展,对独立学院的认识和研究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过程。
:
[1]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N].学习时报,2009-1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12-30.
[3]华南师范增城学院课题组.创先争优与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