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013-04-12丛林滋
丛林滋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哈尔滨 150080)
中学地理作为基础教育中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新一代莘莘学子了解、运用、适应地理能力的责任。教会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和思维能力去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每一个地理教师应该面对的首要任务,这也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真正让孩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呢?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中学地理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一、有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乡土教学作为地理课程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要求学生能用地理的思维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使得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地理现象的演化过程中,亲身体验地理教学的真实魅力,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黑龙江省地区的学生为例,在学习完中国地理之后,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我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地形地貌是如何分布的?”“为什么我省以粮食大省著称?”等相关问题,课后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找到答案或结合已有的知识加以总结,最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再比如,在学习完地图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到的地图知识,绘制从自己家到学校主要街道的地图,要求注明地图三要素,看看大家谁绘制的地图最规范。”等诸如这样的课后作业。通过类似这样的乡土地理课程学习,学生的地理知识潜移默化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慢慢使学生领悟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自发地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因此,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渗透乡土课程的内容,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养成善于积累乡土地理素材的习惯,使地理课堂更加鲜活、生动。
二、注重开发学科交叉型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其涉及面涵盖了历史、人文、数学、物理、经济等领域。我们在从事地理教学中,如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展现在地理课堂上,结合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不但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记忆深刻,还能使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随之高大起来。
哈尔滨市的某些重点中学开展的“诗化地理”教学,就是将古诗词融入地理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讲到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时候,引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越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1]。
再如讲到美国一课,可以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NBA球队的名字相结合来说明各地区的经济特征。休斯敦火箭队是休斯敦市的一支职业篮球队,休斯敦位于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南临墨西哥湾,是美国南部工业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是美国国家航天局的所在地。所以,以“火箭”为队名与休斯敦这座“航天城”非常匹配[2]。
这种学科交叉型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地理教师平时做一个博学的知识传授者,多学习积累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将交叉学科的课程资源加以整合利用,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形成具有独具地理特征的新型课程资源。
三、关注新闻热点,活用地理教学素材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刚刚发生的热门事件瞬间就有可能成为今天的热点新闻。如今的学生早已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随着互联网功能的日新月异,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展,对于新闻热点的关注度也随之越来越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捕捉到了热点新闻,也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而当前许多政治、军事方面的热点新闻,都与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在讲到日本一课时,同学们自然就会把注意力聚焦在中日钓鱼岛争端的问题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借势将新闻热点开发成地理课程资源。地理教师可以在介绍日本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和日本人文地理情况之后,再设置“请大家思考,日本为什么总有扩张领土的野心?”等相关问题引发同学讨论,教师再加以引导。再举一个与时事政治方面有关的案例:中共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地理教师可以将“生态文明”概念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这种以新闻热点为载体带动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手段深化学生意识行为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程“使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理念。
除了关注当前的新闻热点,教师也可以发掘与地理相关的课外媒体资源,诸如《人与自然》、《探索与发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使学生在增长地理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四、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培养地理生活实践能力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如何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培养其地理思维品质和生活实践能力一直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地理实验教学是在新课改实施后逐渐兴起的以地理模拟实验和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地理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将平时不易想象和直观感受不到的地理自然现象和演变过程具体化、动态化、形象化。地理实验教学不仅将传统的地理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可参与度更强,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实践操作、讨论总结,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增长知识,增强技能,强化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地理生活实践能力、观察创新能力、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能力。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实验道具的选择制作、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流程的设计等都需要地理教师去潜心研究。
五、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元素,只要你用心去收集整理,将生活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地理的真实魅力,在生活中感悟地理的价值所在,我们的地理课堂才能更加生动鲜活、异彩纷呈。
:
[1]屠彦宏.生活中的地理[EB/OL].屠彦宏的博客,2012-05-09.
[2]龙吉忠.NBA球队队名与地理的关系[EB/OL].百度文库,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