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策略在中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2013-04-12李晓辉陆桂芝
李晓辉,陆桂芝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时间对于每个生活在自然界的个体,尤其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当今科技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利用资源,对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无论对于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阮昆玉和邓凌的研究证明了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促进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而无效的时间利用则削弱信心,降低学习效率[1]。可见,时间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效率、学习满意度、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时间管理和时间利用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当前,中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对时间价值认识不足、浪费时间、时间利用效率不高、拖延等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在分析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中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对策,以期帮助中学生形成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一、时间管理策略的界定
时间管理策略隶属于学习策略分类中的资源管理策略。近些年,从研究时间管理方面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多数研究都采用黄希庭等人提出的“时间管理倾向”一词。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价值观、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行动[2]。而陈琦等人则认为,时间管理策略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3]。本文主要采用陈琦的定义的同时,还认为,学生运用策略对时间进行管理,是一种认知过程,需要保持认知活动的参与。想形成好的时间管理策略,学生需要对时间的价值、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和学习目标等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认知,同时需要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自我反馈,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策略。
二、中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
(一)浪费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时间
浪费不易被人们觉察的时间是一种潜在的和隐性的时间浪费,有些时候人们意识不到自己在浪费时间,更没意识到,浪费这些不引起人们注意的时间,日积月累会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在中学生中,隐性的时间浪费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能保证认真听老师讲授课程,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分散、转移,总是有同学“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些学生则是直接在书桌底下做小动作,摆弄文具和其他物品。还有些同学对老师讲课不感兴趣就趴在桌子上睡觉。对于副科,学生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底下和同学窃窃私语、玩手机,甚至半途出去上厕所、逃课等等,这些都是在无形地浪费时间。最普遍的现象是,有些学生也坐在了课堂上,专心听老师讲课,但听课时不能分清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分不清主次,往往错过老师讲重点内容的时机,把时间放在非重点理解上多于放在重点问题的理解上,课堂利用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课下回家做作业和预习功课时,他们看似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但实质上,他们的意识不在书本上,本来可以集中精力短时间完成的作业,却花费了好几倍的时间完成,事倍功半。时间的利用率极低,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不善利用课余的和零碎的时间
较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科目逐渐增多。在时间分配上,学习时间占的比例也较小学有了提高。在年级的增加,学习任务加重的情况下,中学生应该更好地利用时间管理策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然而,有些中学生存在一些不适宜的学习模式,如忽略课余时间的价值,对课余时间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学生放学回家不马上做作业,取而代之的是看电视、玩电脑、找伙伴玩耍。课余时间很少安排学习或者复习功课。这种学习模式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策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零碎的时间,意识不到那些零碎的时间可以积少成多,致使许多教师讲完课留给同学们讨论的时间,和同学们做活动后留给同学们反思的时间,以及其他形式的零碎时间,都被悄无声息地浪费了。
(三)做事情拖延,有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
时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时间浪费了,明天就不能找回来。许多学生在学校或是在家里,他们做什么事情总是拖延,老师课堂上或是课后留的作业,无论在自习课还是在家里完成时,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总找些理由逃避、拖延。根本没有“当日事,当日毕”的想法,没有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即使在家长和老师的催促下,他们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及时上交作业就会受老师批评,受批评后,有的同学就产生不良情绪,慢慢地会影响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产生温暖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个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发展[4]。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对学习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情绪又影响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的形成,加重学生浪费时间的倾向。更有甚者,一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直接通过上网、出去找同伴玩、听歌、睡觉等方式被消遣了。他们认识不到时间的有限和可贵,这些浪费时间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学困生和学优生,时间管理能力有差异
一个班集体的存在,由好多群体构成,按学习成绩分类可分为学困生与学优生。学困生与学优生在时间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学困生在学习时间管理能力上相对滞后,这种滞后集中反映在对学习时间的规划上。他们不能很好地计划学习时间、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是学困生基本学习素质不高的重要方面[5]。而学优生相对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很少有浪费和拖延时间的习惯。他们会根据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的反馈,总结和发展适合自己的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时间管理策略。
三、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形成好的时间管理策略
(一)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自主制订计划
从中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中可以看出,要想让中学生形成一个好的时间管理策略,必须让他们认识到时间的概念,时间的价值,合理的计划时间和达到目标之间的关系。当然,仅凭中学生自己的认知水平,无法对这些方面给予充分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为学生耐心讲解有关于时间的问题,使学生认识时间,知道时间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对时间有正确的认识后,学生应该仔细分析自己的目标和时间利用的现状,把自己的目标分成许多部分,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等参考因素,自主制订计划。计划实施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自己的元认知,对自己的行为,计划的完成程度进行监控。对于制订时间管理计划实在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向教师、家长或计划制订比较好的榜样求助。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不同性别、不同人格类型、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与学生共同分析现状,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的计划。
(二)利用反馈与评价,促进策略完善
学生制订计划后,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课余时间或举行一些班会活动,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及计划的实施情况,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等问题,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馈,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进步及不足,教师适时给予评价,进步的地方提出表扬,让其对时间管理的计划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教师要作为倾听者,不要很快质疑他们的问题。教师应多创造这种同伴教育的机会,同伴之间的交流和教育,有利于学生们互相切磋,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相对完善的时间管理策略,这种策略经常使用,慢慢的就会变成一种认知模式。当然,教师在促进学生形成这种认知模式之前,不要把时间管理计划订得太刻板,太紧凑,这样学生就算现在已掌握这种时间管理策略,但换情境、换任务的时候,他们也许只会照搬已有的模式,这样反而不利于好的时间管理策略的形成。总之,时间管理策略要灵活,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任务及时反馈,不断修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促进时间管理策略的完善。
(三)加强校风建设,营造时间管理氛围
中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学校环境影响学生时间管理策略的形成。学校的风气直接影响着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甚至每个学生。学校不应只喊口号,应采取实际措施,多创造些机会,请一些具有良好时间管理策略的社会名人或教师,举行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讲座,播放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视频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学校还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时间管理训练方法。实践证明,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Weinstein等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立起一套训练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地驾驭时间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结果表明,通过训练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也提高了[6]。学校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鼓励把这种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成长。校园里还应多举办渗透时间、效率等,对学生认识时间和认识时间价值有重要作用的活动或者竞赛,增强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策略。
(四)与家长互相配合,督促计划实施
教师和家长应积极配合,相互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形成好的时间管理策略。一个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受教育水平影响着学生时间管理策略的形成。和睦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给孩子创造自由和谐的气氛,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完成时间管理计划,形成好的时间管理策略。受教育水平高的家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对子女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制订和执行计划。父母在提供好的外部条件的同时,还需要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观察,经常要以孩子为中心,多关心孩子,当发现孩子浪费时间、拖延、时间利用率低等现象时,要及时和教师取得联系,询问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接收到教师的反馈之后,应与老师商量或自行采取策略对其不良习惯进行矫正。家长和教师一样,可以采用强化物,对积极行为进行强化,也可以采用最常见的代币制,还可以与孩子签订行为契约,总之,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形成好的时间管理策略。
:
[1]阮昆玉,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1):35 -38.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3]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4):338 -343.
[4]郭传辉.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初步研究[J].校园心理,2011,12(9):6.
[5]房安荣,王平,杜晓新,蒋文清.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4).
[6]黄希庭,张志杰.论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