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学籍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3-04-12王哲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籍多元化管理制度

王哲河

(琼州学院 教务处,海南三亚572022)

学籍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学生入学、就读、毕业的全过程。学籍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籍管理工作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规律的多元化管理体系,真正实现高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1]。本文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完善学籍管理工作:

一、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制度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标尺,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高校在此规定范围内再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因此,各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也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但总体来说,各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更新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得一线管理者常常出现无法可依,或因领导异动的被动局面使得保障和维护学生权益变成空话。

现今社会是彰显个性化的时代。如何处理好个性化与大众化管理之间互存关系?如何处理好现实与理论之间转换关系?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形成了困扰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也是近来高校学籍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制定适合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逐步放开转学、转专业的种种限制

1.建立互联择校激励机制此举主要是为培养特殊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比如学生在某一专业有较好的潜质,而这些专业是其他高校的特色优势,经个人申请与被申请学校考核合格,适度允许学生择校,从而实现资源相对集中,使优秀师资、教学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2.建立灵活的专业选择机制此举主要是为高考盲目报考或被动选择某些专业的学生提供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比如相近专业大类招生,经过一两年的通识课程学习后,再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实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教育理念。不搞一校或一专业定终身,更不能成为关系户特权。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此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个性化与大众化培养协调发展,更重要的是利于拔尖人才培养。

(二)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和管理机制

1.允许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目前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一般是以试卷形式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比较严重,无法体现“学以致用、知识是生产力”学产研结合的指导思想。课程考核的最终结果,可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或获得学位,但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或技能的多少。因此,从学校管理层面,只要有一个宏观的指导思想,然后由各专业根据各门课程特点设置相应的考核方式,可以对话方式,也可以试卷或论文形式,当然也可以团队合作项目等形式呈现。

2.制定灵活多变的课程管理制度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执行培养方案所规定课程开设要求,同时也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适当调整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结构和充实课程内容,但过度或无原则地调整课程结构,将会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比如目前有些计算机专业与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专用人才时,可以考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规格要求,适当调整原计划所开设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解决了企业急缺人才问题,更重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3.完善选课制度,实行弹性学分制

不同高校层次不同,选课制度内容也不尽相同。各高校应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继续完善选课制度建设,重视专业学科课程学习,加强交叉学科选课比重,选拔博学多才的老师作为主讲教师,构建专业模块+交叉学科模块同步协调发展的模式,落实弹性学分制(即凡是所修学分达到规定的总学分即允许毕业)。

4.健全课程成绩的监控机制

成绩牵涉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成绩的优劣决定了学生能否毕业或能否获得学位,也是学籍管理中较敏感的问题。特别是补考重修课程和交换生学分互认的管理,当前各高校对此类管理缺乏严肃性,也不够重视。乱改乱送分的现象时有发生,课程学分绩点计算也五花八门,缺乏科学依据。为此,各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如随时抽查教师阅卷情况或动态跟踪成绩变更过程,对不负责任的教师或管理员应有相应惩罚措施。

(三)搭建多元化的学业预警制度

高校的学业预警制度指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当某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补考或重修学分)不达标累计达到某个临界点(降级或退学)时,向相关学生发出预警或提示,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很多高校的预警制度形同摆设或过于严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或帮助学习差的学生找回学习的动力,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众所周知,“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因此,高校应加强学生平时学习引导和预警制度相结合的策略,发挥家长及二级管理部门的优势,激发辅导员或班主任引导作用,注重人文关怀的潜移默化,从源头或日常抓起,分多渠道多方式预警(可以包括学籍资格预警、考勤预警、选课预警、成绩或学分预警、留级退学预警、毕业预警等),尽可能地避免此类学生大量产生。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也极大地减轻学校管理的难度和压力,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避免学校与家长之间互相控诉的现象[2]。

(四)加强多元化的学籍异动信息管理

学籍异动信息主要包括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留级、跳级、留学、入伍等信息的分类归档、信息化管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籍日常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异动学生的不确定性,工作量的繁重,管理人员的不足,容易造成错漏。特别是近些年来,出国留学或应征入伍的学生逐年增多,要求或方式的不尽相同,涉及部门较多,政策规定不明确,经常造成互相推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利益,在学生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公正公平教育无从谈起。

因此,高校应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学生异动信息的孤立管理包括手工管理或单机管理等,而实行异动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系统化网络化管理系统建设,以便各相关部门及时了解、跟踪、共享最新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五)完善多元化的学籍学历学位电子注册制度

学籍电子注册关系到在校生身份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学历学位电子注册也关系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证书的真伪或是否注册,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或深造。要保证学生入学和毕业时在学信网上的信息都是正确的,须加强宣传学籍注册的重要性。由于各种原因,常出现学籍重号、身份证信息错误和专业信息更变不及时等现象,近几年还发生了一些冒名顶替上学的现象,给学校和管理员带来不少困惑和麻烦。因此,学籍管理员和学生所属院系应根据教育部、教育厅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及时准确的完成学生学籍注册、学历学位等电子注册工作。动员所有学生入学时登陆学校学籍管理系统和学信网查询并核对学籍信息,毕业时要关注学历学位注册情况,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六)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各高校学籍管理基本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可批量输出或输入学生信息,从而增加学生信息泄露的风险。近几年来,关于学生信息外泄或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新闻报道接连不断地出现在报纸和网络上,对个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学生基本信息的维护与管理是高校学籍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各种考试和大型活动,经常要求提供学生的详细信息。这也是容易造成学生信息外泄的主要环节,因此,明确学生信息使用范围和责任主体,健全敏感信息追踪机制,惩处出售或篡改学生信息不法分子,加强学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

(七)健全多元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宣传机制

目前,很多高校对学籍管理制度宣传力度不大,多数情况都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或规定内容常因领导个人喜好而改变。这就造成很多辅导员和班主任常被学生问得不知所措的主要原因,最终学生权益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因此,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学习和解读学籍管理制度,宣传学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或举办学籍管理制度讲座等,是提高学籍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组建多元化的管理队伍

学籍管理虽然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常常被误为只不过是简单工作重复的集合,因此,没引起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作为跟学生利益关联比较密切的工作,其队伍素质高低、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管理协调能力与工作细心程度等等,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多元化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一)从专业角度,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利于制度完善

发挥各类人才的专业优势,改善人员层次结构(学历职称),有利于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不同梯度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管理队伍。

(二)从业务角度,管理经验丰富,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学籍制度的理解和落实是评价管理队伍的重要指标,光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谈阔论,是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学籍管理是一种细活,不由得马虎。而是需要管理者一要熟练政策内容和能够理解制度;二要将业务流程化,简化工作手续,可操作性明显,可持续性强;三要学会思考,遇到问题能冷静处理,探索多种解决办法;四要学会总结,能够及时总结、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的问题重复发生;五要有创新思维,积极改进工作方式。

(三)从交际角度,沟通协调能力强,利于与上下级或平级的协调

不管学历多高业务能力多强,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一种欠缺。因为学籍管理工作常常同不同级别的人或部门打交道,沟通协调必不可少,如与招生就业处了解招生情况,与学工部门协调违纪处理、与财务部门协调缴费等等,都需要与多部门沟通协调。所以沟通协调能力越强,开展工作更加方便。

(四)从素养角度,诚信务实,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

学籍管理是一项特殊工作,涉及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反过来它也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管理人员的素养高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活动或行为,尤其是弄虚作假,庸懒散贪等行为。因此,学籍管理人员要努力成为讲原则、讲诚信,求真务实。要争做维护公平公正的代表,要努力为学校把好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

(五)从综合角度,整体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学籍工作管理工作无小事,无事便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造成负面影响,需要高度的责任感;高校一般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服务,学籍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定也是为教学而服务,需要强烈的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涉及到部门多,人员多,工作量大,需要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因此,学籍管理队伍除了具备前面所罗列的素质外,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服务意识,团队合作以及奉献精神。

三、凝聚多元化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是每一项管理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籍管理也不例外。每天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和老师。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是每一位管理者必然追求。根据服务的对象,建立相应的服务理念,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服务理念

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需要管理员有很好的修养和耐心,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做到有问就有答,答者清听者明。特别要重视特殊学生群体如重修补考多或问题学生时,应尽可能体现人文关怀,不防换位思考,最终引起共鸣,从而可以帮助此类学生增强自信。

(二)坚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服务理念

为不同学生提供同一服务时,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一视同仁”服务理念,不能因为是关系户或领导干预而呈现不同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

总之,学籍管理是一项繁琐而有规律,细心而不乏诚信,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工作。为了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管理员要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作风,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如何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将成为今后学籍管理工作的重心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构建多元化学籍管理体系的关键点。

[1]林静,陶爱萍.我国近二十年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2(1):60-62.

[2]刘昕,郑莆燕,刘莉.学分制下二级学院学生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74-175.

猜你喜欢

学籍多元化管理制度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