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画家之于热带海岛的文化关怀
2013-04-12余咏梅
余咏梅
刘运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他热情而深沉的文化关怀。他离开故乡来到海南岛之后,就一直用敏锐而深刻的审美目光扫视着热带海岛上最具代表力的文化遗存,创作出大量凝聚着热烈文化关怀的作品。
《东坡魂》是对海南历史文化以及苏东坡完美人生符号的追溯。海南历史文化固然不只表现在东坡身上,但是戴肇辰那个“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的著名论断,早已成为学术界和海南人民的共识。苏东坡身上所凝聚的无与伦比的文化信息、艺术天才和人生风雅,早成为千古敬仰的文化符号。选择苏东坡形象创作系列绘画作品,不仅是对苏东坡本人海南生命历程的艺术化梳理,也是对海南历史文化进程的追溯,并且在文化追溯中透视人生,把文化关怀与人生感悟融合起来。用苏东坡形象进行绘画创作,在苏东坡生前已经开始,苏东坡仙逝之后也从来没有中断,但是用一百张国画(其中用少量书法作为辅助)系统而全面地展示苏东坡某个人生阶段的风貌,这是空前的。作为近十余年来的热点,苏学研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中华书局著名编审、学者刘尚荣曾专门撰文指出苏学研究不重事实、多有错误的缺点,他以一本书为例:“其中不足两千字的篇幅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人画理论,竟有十来处违背学术规范,甚至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漏误。”[1]这种局面令人担忧。刘运良虽然并非直接以学术语言阐述苏东坡,但是他毫不懈怠,对苏东坡在海南期间的各种资料进行研究,从而以绘画把苏东坡在海南的真实历程展现出来,这是十分可贵的。
《石之魂》是对琼州最具特色的山野文化遗存的扫描。刘运良火山石系列的画集虽名为“石”,而重点在“魂”。石为自然之物,没有生命,又何来“魂”?所谓石之魂,当然来自火山之后生命在这个地方的重新衍生,来自与自然石不可分割的人民的生命积累,来自画家对这个特殊的地区自然与人文问题的纵深思考。这个纯碎的自然遗存以及与大自然共生的独特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或者说行将消失。画家刘运良满怀复杂的感情,用刀笔和油彩把巨大而细微、真实而丰富的事物固化在一个个画面之中。这一百张油画,是刘运良对火山区自然遗存和文化依存的完整观察,也必将成为海南生态和文化史上火山景观最完整的艺术记忆。夏可君曾梳理中国山水画家笔下的石头,能够把个人的内中心性投射进去的为上品,并以此来评论杨键水墨《苦山水》系列的高度,说起线条的纠结,“乃是因为它们在个体的生长里煎熬,在带有石灰岩一般的背景下,这些线条显得更为苍辣,我们甚至可以倾听到它们叫喊的声音,这是水墨的‘呐喊’!在水墨实验中,杨键如此彻底吸纳现代个体的生命品质,实属罕见。”[2]我无意将刘运良的油画《石之魂》与杨键的水墨《苦山水》作比较,但是夏可君之评论的启发在于,刘运良在用油画描绘石头的时候,同样重视融入人文的精神。差别在于,传统水墨或者杨键的石头重在个人生命品质,刘运良油画的石头则重在与石头同生存的老百姓的体验。
《骑楼魂》是对琼州最具历史文化意味的市井文化遗存的体验。近数百年来,海南岛最重要也最为繁华的城市,一直为海口所独占,骑楼文化就是在城市经济高度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风景。但是随着新式建筑一统天下,在唯经济建设主导之下的现代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海口唯一赖以骄傲的市井文化遗存的骑楼,面临着缩小、改观乃至于消失的命运。于是满怀文化关怀的画家刘运良的身影出现在骑楼老街。他朝朝暮暮,用身心体验着骑楼生活,把古老的建筑、正在改观的街道、与建筑相依的人群、特色鲜明的风情,用单色笔飞快地记录下来。一位学者说:“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混凝土比沙漠还要无情地吞噬者土地。”[3]不知刘运良是否在思考着混凝土多吞噬的岂止是土地,它连都市建筑中仅存的一些可怜的古典式诗意也无情地吞噬着。但是物态文化毕竟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海口骑楼已经改变了面貌,骑楼仍在创造“新魂”,也许会成为新的文化魅力之所生。但是古老的骑楼原貌,以及与古老骑楼相依存的文化之魂,要从艺术作品中去寻找,恐怕首先要想到刘运良吧。
评论家李少君曾论中国美术说:“由笔墨出发,中国古代建立了一整套艺术的范式和标准,但伟大的艺术家,总是能打破程式,更强调艺术的个体性和时代变化。”[4]我们不能贸然把“伟大”二字加在刘运良头上,但是刘运良勇于“强调个体性和时代变化”的精神不仅体现于国画创作上,也体现在其他画种的创作上。而这都与他深度层次的文化关怀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海南历史文化和完美人生符号的追溯,对琼州最具特色的山野文化遗存的扫描,对琼州最具历史文化意味的市井文化遗存的体验,构成了刘运良对海岛文化尤其是琼北文化的立体关怀。可以说,艺术家刘运良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艺术层面。目前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缺乏的不是山、海、椰子和槟榔,所缺乏的正是文化关怀。刘运良用他的画笔不断展现着他对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关怀,故此,海南文化史必将为之写下光彩的一页。
[1]刘尚荣.寻觅“真苏轼”:从《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说起[J].琼州学院学报,2013(4):64-68.
[2]夏可君.荒原书写与诗性正义:论杨键的水墨[J].琼州学院学报,2013(4):125-128.
[3]陈东东.潮流之外[J].琼州学院学报,2013(3):126 -133.
[4]李少君.历程与当代[J].琼州学院学报,2013(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