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在我国体育休闲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探析
2013-04-12陶冶
陶 冶
(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同时,也催生了另外一种体育朝阳产业的飞速发展——体育休闲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愈发的强烈,旅游、体育休闲、娱乐行业成为了如今公民消费的主要类目,去年年底的贺岁片《泰囧》更是引爆了人们观光旅游的热潮,引发泰国旅游热的不仅仅是泰囧中的爆笑情节,还是被泰国文化所吸引,这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强制性、吸引力、凝聚力共同作用[2]。
体育休闲业的发展依赖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其发展程度相比国外体育休闲业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紧随国家经济策略的重要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口号的提出为服务行业带来了无尽的发展机遇,体育休闲行业隶属于服务行业,因此有必要对体育休闲业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体育休闲业发展存在的桎梏,在大力发展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体育休闲业健康、快速的发展[1]。
1 体育文化的价值认知
体育文化概念的提出往往根植于民族基础之上,每个体育文化的发展都是随着这个民族不断的更替演变而来,有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和文化底蕴。中国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包含了无数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含了儒家的理念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让与隐忍”,强调含蓄和内在美,淡化了竞争意识,体育文化的定位于人类应该怎么做这个环节上;而西方的体育文化主要是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强调人类揭示未来发展的可能,注重提高人类身体机能、心理素质机能上的极限性,体育文化定位于人类能够做到什么这个环节上,注重发掘人类的无限可能和竞争意识。这也是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这也是中西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本原因所在。
2 体育休闲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体育休闲业的经济基础依旧薄弱
哲学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然成为了目前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却远远被发达国家抛在身后,“国富民穷”的尴尬局面让新一代的领导人意识到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民生生活的改善问题,“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国家领导人确定了造福民生、让发展的胜利果实惠及人群的经济策略[3]。
只有人均GDP收入得到显著的提升,人们才会愿意拿出部分闲钱用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了娱乐、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随着参与体育休闲业的公民越来越多,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才能够保证体育休闲产业能够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
笔者通过文献综述法来描述了人均GDP与体育休闲业发展水平的关联性。按照人均GDP收入来划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个部分[4]:第一,高收入国家,人均GDP高于5.7万元/年;第二,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处于1.9-5.7万元/年之间;第三年,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水平在4700元-1.9万元/年之间;低等收入国家,人均GDP低于4700元/年。根据2012年世界权威组织公布的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全榜单中,中国以人均5432美元(约3.36万/年)名列第88位,这与世界第2大经济体的名次相差太远。
此外,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存在地区的差异性,这使得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不是在于如何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如何解决日益凸显的贫富矛盾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性。根据有关文献报告,美国公民会花大约2/5的收入用于休闲和娱乐,大约1/4的土地面积用来从事休闲娱乐活动,而我国公民则是将钱存储在银行的保守方式,这也是中外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的。
2.2 产业成长空间狭窄,制约了体育休闲业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农业,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也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3]。第二类:制造业和工业,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实际上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国家的经济政策扶持偏重于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为改变国家城市面貌和提升国家GDP收入总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类:俗称的第三产业,包括了以娱乐、体育休闲、旅游为主的服务型行业。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已经提出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但是目前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远没有达到拉动经济、刺激消费的主要源。
相比较国外而言,体育休闲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是相当高的,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指出:未来发展的十年内,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将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的位置,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以美国为例,公民在体育休闲产业上的消费已经占到国民经济收入的百分之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与国际发展水平接轨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性制约了我国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4]。
3 体育文化与体育休闲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3.1 体育文化是建立和谐、健康、规范的体育休闲业的重要力量
体育文化是维系体育休闲业健康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影响力量,对于创建开放、和谐、规范的体育休闲业具有重要的作用[5]。
首先,体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来自于民族的精神力,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求我国经济体走向一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体育文化的这种精神力量在体育休闲业加以贯彻实施,对于建立和谐的产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体育休闲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公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给予公民健康的身体素质,这与体育文化中的“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是相互重叠的,体育文化的目的就在于提升全体公民健身意识,提高对于文化理念的认知度,缩短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而体育休闲业的发展目标是基于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享受。
最后,体育文化具有感染力和约束力,能够规范体育休闲业在发展进程当中的行为方式,在不同的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过程当中,减少国内体育休闲业与国外先进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为我国体育休闲业走向规范、职业化之路提供导向、监督作用[5]。
3.2 体育休闲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能够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体育休闲业的发展来不开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协作,而组织和个人如果对体育休闲行业没有热情和兴趣,那么终究无法支撑体育休闲业可持续的发展下去[6]。在和谐、健康、规范的体育休闲业中,公民们能够尽情的释放热情和需求,彼此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能够选择心仪的体育休闲项目来达到健身、健心的作用,在满足了公民需求的基础之上,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
在开放、规范、职业化的体育休闲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公民会齐聚在一起,各种思想、各种体育文化会在这里汇集,大家在彼此交流、沟通的时候,是体育文化由碰撞到融合的一个过程,体育休闲业所营造的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被世界公民所接纳和认同,职业化的氛围能够让所有的人产生共同的意识,彼此之间的互动性得到加强,在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因此,体育休闲业的健康、职业化发展能够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助力。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休闲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旧存在着较大差距,但这差距不影响在体育文化建设背景下体育休闲业对于提升国家文化建设形象、刺激公民消费、满足公民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断融入到体育文化当中,从以人为本的发展高度来看待我国体育休闲业的发展之路,只要我们加大体育文化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改革,才能够在根本上为体育休闲业的发展提供最为可靠的环境和条件。如今我国在体育文化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何在以后进一步巩固体育文化事业是以后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1]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4).
[2]王少春,白真,张博,闻一平.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J].体育科学,2011(5).
[3]姚磊,田雨普,余涛.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的困境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
[4]鲁飞.论体育文化的内核结构及我国和谐体育文化的内核[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5]申亮.困境与超越——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理想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
[6]刘纯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体育文化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2(7).
[7]陈永辉.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化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