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13-04-12张倩费洁周浩

上海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见习生医德全科

张倩 费洁 周浩

(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800)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德育为先”放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三个坚持”之首,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

预防医学见习是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高专”)全科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融入医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下一阶段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见习阶段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品德具有意义深远。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医高专”的教学基地,开展了全科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作者就免疫规划教研室对见习生的带教经历,对“医高专”见习生的德育教育讨论如下。

1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包括全科医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人才素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医药高等学府,必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放在首位。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同样要求医护人员更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要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凡行医者首先应懂得医德无价的道理,医道乃人道与仁道,需始终坚持以济世救人为本,其仁爱之心与无私精神远远在物质金钱之上。行医者须抱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宗旨,不怀私欲,不分贵贱,竭诚为人疗疾祛病,使濒危者起死回生[2]。

1.2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德的作用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简单化认识,在医治疾病与促进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界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医德情感,更加注重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协调作用,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认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习期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和重要环节,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应增强医学见习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树立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

1.3 新医疗环境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今医患之间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存在不信任情绪,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将一些患者及家属视为潜在投诉者的心理客观存在,这种不信任甚至对立的医患关系是不正常的。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沟通,进一步强调医德教育更显必要。

2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带教导师制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带教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崇高使命感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一辈子的。在见习生的带教中,我们采用导师制,要求带教老师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师带教制度、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中不但学会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为人风范,将老师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养规范化

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期间,我们将德育贯穿于实践和训练的始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明确规定知识、技能、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其中包括了医德医风的内容,针对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医德评估的内容,将见习生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治学态度列为考核内容、并在分值中占据一定比例,以提高见习生的道德素养。

2.3 多样化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灵魂的净化和提升,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中应注重双向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授制转向小组讨论制。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见习单位真实的榜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并适当组织一些现场参观和实际调查,使医学生在理论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人生观、价值观、态度、品质和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

2.4 开展自我教学

全科医学是培养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其服务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4]。医高专见习带教可通过见习生换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从自身实用角度,真实体会、理解和感受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协调性服务。并通过合作扮演培养医高专见习生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进行体验式教学

带领学生下农村社区基层,参加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验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感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定期的家庭访问,病人关怀,健康教育等,构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医德作为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于人的思想观念[5]。见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良好的医德医风容易在这个阶段的医学生中建立,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及以后工作中医德医风的成型和巩固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见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且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高等教育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艳.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谢光荣. 健康概念及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10): 4-5.

[4] 程瑞峰. 全科医学概论[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0-12.

[5] 武显微. 关于加强医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9(12): 162-163.

猜你喜欢

见习生医德全科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运用OPO模式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见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标准化新生儿模型结合PBL教学法在新生儿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胸心外科见习生进行带教的效果对比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