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镇农村妇女生活方式及体质指数调查
2013-10-24严小玲王良锋季莹周浩
严小玲 王良锋 季莹 周浩
(1.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16;2.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800)
王镭等[1]报道,生活方式疾病的成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60.00%。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为控制慢性病的重点工作。目前慢性病正趋年轻化,而妇女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2]。为了解华亭镇农村女性的生活方式及体质指数,我们于2013年2月对该地区20~74岁妇女进行了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嘉定区华亭镇联华村20~74周岁妇女为研究对象,共501名。
1.2 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身高、体重、饮酒、吸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情况。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及上海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习生经统一培训后任调查员。在村委会卫生干部协助下面对面进行调查。
1.3 指标定义
按《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3]相关内容,体质指数(BMI)以体重(kg)/身高(m2)计算。BMI<18.5为偏轻,18.5~23.9为正常,24~为超重,≥28为肥胖。
吸烟者是指调查前30天内吸烟≥1 d以上并且1天吸烟不少于1支者;被动吸烟者是指非吸烟者在调查前1周内有1 d以上暴露在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被动吸烟每周>2 d,且每天累计>15 min为有时,每周>4 d,且每天累计>15 min为经常。饮酒指在调查前1年内平均每月饮酒>2次者。
日常活动强度分为3类:轻度:每周2次持续15 min的体力活动,无排汗,心率75∼100/min;中度:每周3次持续30 min的体力活动,有小量出汗,心跳微快100∼125/min;重度:每周有5次及以上持续30 min的体力活动,出汗、心率125∼150/min。
1.4 统计方法
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置逻辑检错。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不同率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501人中,年龄20∼29岁51人(10.18%),30∼44岁 135人(26.95%),45∼59岁 181人(36.13%),≥60岁134人(26.75%);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142人(28.34%),初中209人(41.72%),高中或中专105人(20.96%),大学及以上45人(8.98%);本地户籍393人(78.40%),非本地户籍108人(21.60%)。
2.2 生活方式
2.2.1 饮酒情况
501人中饮酒47人,饮酒率为9.38%。其中20~29岁组饮酒率为11.70%,45~59岁组为8.89%,60岁以上组为6.7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2,P=0.315);小学及以下饮酒率为7.04%,初中为7.18%,高中及以上为14.67%,不同文化程度间饮酒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7.037,P=0.030)。
2.2.2 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
501人中吸烟3人,吸烟率为0.60%。有时或经常被动吸烟168人(33.53%),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和户籍间被动吸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1)。
表1 农村妇女被动吸烟统计 n(%)
2.2.3 饮食习惯
501名调查对象中,荤素均衡搭配者337人,占67.27%;素食者146人,占29.14%,肉食偏多者18人,占3.60%。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和户籍间饮食习惯存在统计学差异(表2)。
表2 农村妇女饮食习惯统计 n(%)
2.2.4 运动情况
501名调查对象中,重度体力活动163人,占32.53%;中度257人,占51.30%;轻度81人,占16.1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户籍对象间活动强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参加体育锻炼258人,占51.50%;不参加锻炼243人,占48.50%。20岁~组参加率为35.64%,45岁~组为55.00%,60岁以上组为68.4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05,P<0.01)。本地户籍体育锻炼参加率为56.74%,非本地户籍为31.4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0,P<0.001)。小学及以下参加率为55.63%,初中为49.76%,高中及以上为49.33%,不同文化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1.498,P=0.473)。
2.2.5 “静坐”时间
静坐生活方式定义:在工作、家务、交通行程或在休闲时间内,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或仅有非常少的体力活动。501名调查对象中,每天“静坐”时间>6 h的有182人,占36.32%;>9 h的有41人,占8.18%。其中20~岁组、高中及以上组的“静坐”时间>6 h或>9 h的所占比例最高。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文化程度组间“静坐”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不同户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3)。
表3 农村妇女“静坐”时间统计 n(%)
2.3 BMI指数
501名调查对象中,体重正常268人,占53.49%;偏轻16人,占3.19%;偏重172人,占34.33%,肥胖45人,占8.9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户籍的BMI存在统计学差异(表4)。
表4 农村妇女BMI指数分布
3 讨论
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控制烟草使用等[4-5]。本研究调查了嘉定区华亭镇地区农村妇女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对当地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有一定指导意义。研究中,农村妇女在过去3个月内饮酒率为9.38%,其中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对象饮酒率较高,这可能与该部分女性经济水平高及工作需要一定应酬有关。农村妇女的吸烟率低于张素琼等[6]的研究结果,提示本地区农村妇女的吸烟率较低,但被动吸烟率比较高,其中有时或经常被动吸烟超过1/3。
年轻、外来人口、文化程度高的女性素食比较少。年轻、外来人口空闲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也较少。提示应将年轻、外来女性作为平衡膳食和运动干预的重点对象。年龄大、静坐时间较长,可能与性格渐趋平稳和器官退行性变有关。
45岁以上、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女性超重和肥胖比例超过一半,本地户籍超重和肥胖比例达到47.07%,明显高于中国成年女性的超重和肥胖水平[6]。提示本地区农村妇女的超重和肥胖问题较为严重。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且只抽取了一个村委会的农村妇女作为调查对象,数据外推性较差,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上海郊区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状况。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分析也只涉及到一部分,有待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进行完善。
本研究中,被动吸烟、膳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为本地区农村妇女主要不良生活方式,超重和肥胖问题较为严重。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不同人群生活方式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帮助农村妇女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自觉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生。
[1] 王镭, 王汉亮. 生活方式疾病防治[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7.
[2] 庞静, 李英华, 杨宠, 等. 中国六省(市、区)五类女性职业人群生活方式状况[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10):927-931.
[3] 陈春明.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35(5): 349-350.
[4] 陈竺.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1-10.
[5] 王陇德. 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中国之2020[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42(3): 245-246.
[6] 王文绢, 王克安, 李天麟, 等. 中国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特点研究: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 22(2): 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