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强与民富辩证关系探究

2013-04-12侯云辉渭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国强差距发展

■ 侯云辉(渭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国强民不富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任人宰割的受害者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从连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的农业大国成为实现“嫦娥奔月”梦想的科技强国。经济上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贫穷落后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苏醒的东方巨龙。中国的GDP总量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在2010年第2季度达到1.33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当年本季度的GDP总值1.2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频频引起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也激发着中国民众的自豪感,国家富强已不再是梦想。同时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到激动人心的数字背后所隐藏的危机。

从横向比较来看,2009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0.36万美元,而美国的人均收入为4.224万美元,日本的人均收入为3.87万美元。即中国GDP总量全球第二,而人均收入尚不及美国和日本的人均收入的1/10,其排名处在全球人均收入排名的第106位。按照人均1美元/天收入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中国还有约1.5亿的贫困人口。世界银行认为中国贫困人口数在国际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

从纵向来看,居民收入随着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而增加。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2008年已经迅速提高到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通过一组数据不难发现强大背后的隐忧更值得重视和深思。首先,国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GDP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1997年至2007年,政府财政收入在中国GDP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而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却从53.4%降至39.74%(周宇、易靖,2010)。其次,GDP优先发展带来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失衡。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代价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资源型城市与周边其他地区收入以及全国范围内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日益悬殊。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之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日本只有3.4倍。

我国正被迫陷入国强民不富的怪圈,如何藏富于民,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对民富与国强的辩证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民富与国强的依存关系

民富与国强之间的关系如同小河与大河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又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

首先,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大河是由小河汇聚而成的,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人民是财富创造的主体,分散的民间财富汇集在一起会使国家变成繁荣强大。相反,人民不富裕,国家强大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国民普遍富裕才能带来国家持续的强盛。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民为本,民生是根基,只有民富,方有真正的国强,民富是国强的必要条件。

其次,国强是实现民富的手段。从国家这个称谓来看,有国才有家。从理论上说,国家的钱就是全体国民的钱,国家的繁荣强大为人民的殷实富裕提供了可能,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居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可见,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并不矛盾。而且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和国家发展的宏伟理想也是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所以,国家财富的运用,应以全体国民的福祉为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最后,国强与民富应有机统一,并可有所侧重。30多年前,将国强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因为有资本等生产资料不足的限制。为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我国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手段,促进国民经济优先发展。实践证明,国富的政策方针在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方面功不可没。由此GDP增长速度一直成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政府业绩的标准。但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过分强调国富,也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说以前国家落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素短缺,尤其是资本短缺,先求国家强大,打牢民富基础,那么现在国家强大了,就到了重视民富的时候了。

民富是国强的根本保障

古人云:国强而民富,民皆誉之;国强而民贫,民皆毁之。《管子》之《治国》篇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所以说民富是国强的根本。作为超级大国的前苏联在解体之前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鼎盛时期GDP排名全球第二,是惟一可以和美国进行抗衡的国家。但只重视国之强大而忽视民之富庶的结果是民不爱国,帝国大厦轰然解体。历史教训告诫我们:中国应尽快转变观念,从原来的“国强民富”转向“民富国强”的思维逻辑。民富的意义在于缓解社会矛盾和转变经济发展动力。

(一)扩大消费并进一步拉动内需

从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看,经历金融危机后,中国急需把经济拉动方式转变到以消费为主上。但目前,国内消费能力不充分,内需严重不足。其原因有二:一是收入增长缓慢,无钱消费。初次分配中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总体偏低,而且行业间差别过大,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想消费却没钱花。二是消费倾向偏低,不愿消费。占总人口比重很少的富人有钱却没有消费欲望;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国民因为二次分配的调节功能欠缺,可支配收入少而且负担重,有钱也不敢花。老百姓拼命增加储蓄,预备养老、失业、子女上学、解决住房、不测风险等急需,还要随时准备应对物价的不断上扬,大大抑制了其消费潜力。因此,居民收入增长是关键,要刺激内需,首先得让百姓有钱消费,愿意消费。

(二)藏富于民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说:“保国之道,藏富于民”。而据《福布斯》杂志的计算,中国人现在的税负排世界第二,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20%有余。财富高度集中到国家和政府,会牺牲许多的民间致富机会,高税收会压抑民众的创造活力。民富可促进国家的实质性发展,激发民间的致富心理和创业热情,实现国民实质意义上的爱国。与此同时,资本太过集中又缺乏监管催化了各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所以说,藏富于民,利民也利国。

(三)促进社会稳定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显现。由于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具体表现为:第一,收入差距悬殊,会引发低收入群体心理失衡。“相对剥夺感”,让低收入者产生心理挫折,影响社会稳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伴随着资源开发的巨大推力,中国一些能源富集地区的GDP和财政收入连年迅猛增长,但当地的多数百姓不仅无法从中获益,反而受累于因开发导致的各种生态灾难而日益贫困,由此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第二,收入差距过大引发贫富阶层的利益冲突,影响社会稳定。低收入者对高收入者的态度渐渐从羡慕发展到不满,往往把高收入者的致富不加分析地与不正当手段、机会不均相联系,于是滋生了对高收入者的仇视心理,产生了一系列针对富人的恶性犯罪案件,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影响着社会稳定。第三,收入差距过大引发人口无序流动,影响社会稳定。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使得人口流动的盲目性、随意性等非理性化因素急剧上升。流动人口的吃饭、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从而给社会秩序带来隐患(白书祥,2008)。

(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1,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761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31∶1(李亚琴,2009)。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对农村发展滞后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同时,农民的富裕,对市场的持续开发和城市的进一步扩张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实现民富的策略

(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1.政策倾斜。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资金扶持。广开渠道,建立支农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同时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积极拓宽农业利用外资渠道,有选择地积极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及赠款。

3.人员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师资、医疗、保险等社会资源向农村流动,吸引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回乡创业,加大对农业、农产品的信息建设和技术指导,加快新农村建设。

4.解决后顾之忧。政府应建立完善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建立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能够使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受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2.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提高政府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的利润分配比重,并将这部分款项直接用于民生的改善投资。

3.对中小企业及自主创业者提供税收优惠,扩大出口退税比例及种类,使民间资本更有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三)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缩小贫富差距,不仅是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全局性问题,更是中国能否继续稳健前行的战略基石。深化垄断性行业改革,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增强经济活力,缩小行业差距;根据产业演进规律和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政策,有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对于高收入群体,首先通过规范其收入,尤其是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做到资产阳光透明。其次通过提高税收比率,严格高收入人群的社会责任。对于低收入群体,通过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增加其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方法缩小其与高收入群体间的差距。

(四)发展高端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过剩的流动性资金被推向金融投资领域,已经造成大宗商品通胀严重、资产价格泡沫膨胀。鉴于此,笔者建议从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汲取营养,通过产业的逐步升级,扩大市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对占领未来市场的制高点,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意义重大。还可以解决过剩资金盲目流动问题,稳定市场、促进就业。同时新兴产业的孵化和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新兴产业有着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市场空间和高额利润,发展得当,可以极大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1.魏雅华.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是一大亮点[N].中华工商时报,2010-10-22

2.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新中国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DB/OL].http://www.gov.cn/test/2009-09/11/content_1415037_4.htm

3.周宇,易靖.专家:提高劳动者收入分配比重 弱化权力支配市场[N].京华时报,2010-3-4

4.白书祥.收入差距过大与社会稳定的负相关探析[J].理论前沿,2008(19)

5.李亚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

猜你喜欢

国强差距发展
我的心愿
怎么可以上电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少年强则国强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有关媒体正能量传播的思考——有感于演讲《国强则少年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