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比较研究

2013-04-11

关键词:海峡两岸信仰大陆

陈 冬

(闽江学院思政部,福建福州350108)

一 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沿革

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远古社会。由于两岸在地理上一海之隔,善于舟楫的福建闽越族人常漂流或驾船到台湾去,闽越族的蛇图腾也因此传入台湾,变成台湾住民的主要信仰。汉代以后,随着闽越国的灭亡,两岸的来往曾一度中断。[1]直到宋代,汉族人还只是偶尔到达澎湖和台湾。宋代以后,南宋孝宗皇帝,把澎湖划入泉州府辖下“编户”管辖,大陆封建政权首次统治台湾。此后,越来越多的移民开始到台湾去开发,大陆宗教及民间信仰伴随着大陆移民进入台湾,两岸的交流日盛。大陆宗教及民间信仰的传播范围和方向,与移民开拓的路线发展一致。这时期的民间信仰主要是白莲教。

台湾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移民是在1630年(明崇祯三年)前后。当时汉人移入台湾,由于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汉人希望能得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神灵庇护,因此把故土所崇奉的神祗带到台湾,并建造寺庙、香火供祀。但在明末以前,大陆移民到台湾还未能形成规模,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甚少。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为加快台湾的开发,郑成功招募了大批大陆沿海人民移居到台湾。闽、浙、粤等省大量贫苦百姓移居台湾,使台湾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朝是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移民高潮是在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形成的。随着大规模地移民,两岸的民间宗教交流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大陆众多神灵纷纷迁徙到台湾,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此前历代王朝,如妈祖、保生大帝、王爷、开漳圣王、广泽尊王、肖太傅、中坛元帅、三山国王、清水祖师等各种地方神;如玉帝、观音、土地爷、城隍爷、吕洞宾、玄天上帝等。二是宫庙数量剧增,神庙规模不断扩大,此全国性的神明,繁星点点般的大小庙宇遍布城乡各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作为战败国的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从此,台湾陷入了日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中。日本首先是通过宗教来对台湾进行文化侵略的,日本殖民当局强迫封闭寺庙,拆毁各种神像,强迫台湾同胞参拜日本神社,要求各家各户安置日本神社神位,严禁祭拜祖先,改为祭祀日本的“天照皇大神”。通过这些方式,企图破坏台湾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信仰,消灭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用日本文化取而代之。日本高压统治限制了中国传统民间宗教文化的活动。在日本长达50多年的殖民统治时期,台湾的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发展相对缓慢。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人民脱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纷纷重建重修庙宇,香火鼎盛,两岸更加重视血缘和文化的联系,各种传统宗教及民间信仰活动日趋频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省,蒋介石集团带了约200万的部队及民众到台湾。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戒严令”,严格限制海峡两岸人民进行任何形式的交往。海峡两岸正常的交往被切断,同胞从此饱受骨肉分离的痛苦。

我们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由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道路。然而,“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在对台政策上出现了“左”的倾向,海峡两岸关系处于严重的对抗状态。从中央到地方宗教工作的部门被撤销,宗教工作的干部受到了残酷的批斗,宗教界的爱国民主人士遭受到“牛鬼蛇神”般的批判,群众被剥夺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寺庙、教堂被拆毁或关闭,大量的图书、文物以及宗教用品被烧毁。“文化大革命”时期,宗教政策、宗教工作及群众的宗教活动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两岸的民间宗教文化的交流处于中断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开创了两岸宗教交流与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改善两岸关系的方针和政策,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了戒严令,台湾民众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到大陆探亲热潮,台湾各宗教界的人士纷纷到内地一些宗教团体、寺庙或政府宗教管理部门访问,大陆民间宗教人士抵达台湾访问的也不断增多,两岸的民间宗教交流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2002年1月,500多名马祖进香客搭乘着“台马轮”来到福州马尾港,两岸在分隔五十多年后完成了首次宗教直航之旅。目前,两岸的宗教文化交流日盛,把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交流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2]

二 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概况、特征及影响

(一)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概况

我国是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信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我国是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在中华宗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根柢。道教自东汉张道陵创教以来,历经近两千年的风雨,流传至今不衰。佛教在西汉末年自印度传入我国,两千年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此外,还有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等。这些非主流的信仰被统称为中国民间信仰。应该来说,中华宗教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外来宗教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统一性、地域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特征。

台湾自古以来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与大陆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台湾宗教及民间信仰主要源于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台湾宗教门类繁多,如佛教、道教等源于祖国大陆的中国传统宗教;有如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还有如轩辕教与天帝教等,台湾本地创立的宗教。各宗教基本上相互尊重与承认,较少发生宗教之间的冲突。因此,台湾可谓是个“多神之岛”,岛上教堂寺庙遍布,信徒众多。台湾民众供奉的主神有200多种,主要有释迦牟尼、观音、保生大帝、妈祖、关公、土地爷等。台湾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各种正式宗教、民间信仰和高山族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则主要分为三类,即天地、神佛与祖先信仰,如信奉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开漳圣王等,其中妈祖崇拜是台湾民间信仰人数最多与最普遍的一种信仰。

(二)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同一性

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同根同源。自明清以来,大陆移民逐渐成为台湾民间宗教文化的传播者,大陆民间宗教文化到台湾后,迅速扎根并发展,成为当时影响台湾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宗教信仰者大多来自大陆移民,人们信奉的神灵也大多源于大陆。此外,两岸民间宗教所祭祀的典礼、仪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如祈拜求问、燃烛焚香、烧纸放爆竹、献茶敬酒等基本仪式,与大陆的传统做法相比没什么区别。因此,台湾的宗教及民间信仰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两岸民间宗教文化具有同根同源的特点。

第二,复杂多样。海峡两岸的寺庙宫观数量繁多,不仅基督教、佛教、道教的庙堂寺院并排建,而且民间信仰诸神,如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广泽尊王等,也汇聚一堂,甚至同处一龛共享香火,令广大游客大为迷惑。海峡两岸这样诸神共处与其它地区诸神强烈的排它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此外两岸宗教信仰的复杂性还表现为同一民间宗教信仰具有不同的称谓,如台湾妈祖庙宇各地名称不一,主要有天后宫、天妃宫、天后寺、妈祖庙等。[3]

第三,普化性。海峡两岸民间宗教的信仰者,主要是老百姓,这些神灵满足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寄托着他们对安定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的交往主要是在中下层民众之间进行。在台湾,各种宗教信徒多,社会覆盖面广,各种宗教及民间信仰也称为“通俗信仰”,意即其融汇了一般风俗习惯而为多数人普遍信奉。[4]台湾当前非常盛行的信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神佛、天地、祖先。每逢年节,婚嫁丧葬,民众无不拜祭神佛、天地、祖先。

第四,山海性。[5]76由于两岸地理上的山海因素,使宗教及民间信仰神明具有明显的山海特点,首先表现为海峡两岸民众对山上及海上保护神的信仰和极大推崇,出现神明的职能被扩大化,入海能搏浪救生,进山能扶伤治病。如两岸民众信奉的海神马祖、海龙王等,再如本为军神、财神的关帝,传入福建后就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保护神了。

(三)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差异性

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有同一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大陆的信仰较偏重宗族关系,台湾的信仰则较侧重地缘关系。[5]77如福建民间信仰往往较注重家族传统,信仰往往与宗族势力相结合在一起,宗族本家神灵往往最受崇拜,寺庙的管理、祭祀等均由宗族安排。台湾的民间信仰有较强的地域倾向,台湾民间神的信奉,多以籍贯为分,庙宇多且由地方上富户主持,富户通过主持宗教活动,增强在地方的号召力以控制地方。

尽管如此,两岸的宗教及民间信仰总体上是同一性大于差异性,台湾的宗教及民间信仰从属于大陆,台湾民众信仰的根源在大陆,尤其是闽南等地,同一性是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主流。

(四)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影响

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制约着两岸关系的发展。首先,两岸同胞相互往来,爱国思乡、两岸同根的情怀通过宗教信仰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以彰显。其次,宗教及民间信仰的交流和互动,推动了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两岸政治关系和社会文化的新发展。此外,宗教及民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越时空,为两岸同胞所认同,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的发展进程。

然而,宗教及民间信仰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部分寺庙利用民间活动,收贡品和香火钱等来骗取钱财;由于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盛行,造就了一个靠鬼神和迷信吃饭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通过伪宗权活动不仅的人骗取钱财,还毒害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为祭祀和建造寺庙等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宗教及民间信仰不仅使下层民众遭受思想毒害,就连知识分子和上层社会也受很大程度的影响,甚至高校学生。

三 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对大学生影响的途径对比

宗教及民间信仰影响大陆学生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通过家庭的宗教及民间信仰的浸润。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党和国家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及民间信仰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全国各地,信教群体极为庞大。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很小就接触到宗教的思想和观念,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他们对宗教及民间信仰有种特别依赖和信任感,这是他们上大学后仍然坚持宗教活动的重要原因。

第二,通过宗教书籍、宗教及民间信仰等礼仪影响。近年来,随着《圣经》、《佛经》等宗教经典被大量地印刷和各种解读宗教经典的故事书籍、学术专著大量出版,大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到了宗教的思想和观念,对宗教产生神秘感和好奇感,动摇了在长期以来在学校等教育中形成的无神论信仰,由“望教”到“慕道”,最后成为了信徒。另外,各宗教及民间信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礼仪,有些大学生通过观瞻礼仪受出感染,会兴致盎然地参与活动。

第三,熟人、朋友的介绍。大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那些通过宗教书籍而深受感染的,或是通过观瞻礼仪后记忆犹新的人。这些人把深受感染的书籍互相传阅或是把他人引领到自己去过的宗教及民间活动场所,一些大学生就这样通过介绍、推荐接触到了宗教及民间信仰。

第四,通过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在大陆高校,宗教及民间信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有关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全部内容,网络途径比起其它媒体如电视、刊物等都要直接和方便。另外,西方宗教组织也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一些教会制定了长期规划,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我国秘密进行传教,在大学校园及附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与大陆相比,宗教及民间信仰对台湾高校学生影响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来自台湾当局宗教政策的影响。台湾当局推行反共的基本国策和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哲学,且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宗教政策,台湾高校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也缺乏教育,而这一现象还没有为教育部门所注意,在高校中无法实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使宗教及民间信仰的潮流在高校中畅通无阻。

第二,来自台湾的上层人物、知识分子的迷信风气推波助澜的影响。台湾上层人物和知识阶层的迷信风气,是受台湾宗教邪道感染产生的,流行以后反过来又对台湾高校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台湾几乎每个大官背后都有一算命仙,如李登辉、陈水扁、吴伯雄、连战、宋楚瑜等人。近来,台湾官员和知识阶层带头搞迷信参加相命、求神、看风水等活动,助长了迷信在一般民众甚至大学生中的影响。

第三,来自台湾媒体,如电视、广播、刊物、网络等的影响。比起大陆学生,台湾大学生对媒体的关注力度更大,关注面更广。台湾媒体充斥迷信的宣传,电视、广播、刊物、网络等散播神仙的法力、符咒的威力、灵迹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台湾学生信奉民间信仰。相比较而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宗教对台湾大学生的影响比起以往增强了许多。

总之,宗教及民间信仰对两岸大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上这几种途径和方式产生的,两地影响途径不尽相同。对大学生影响时并不是单一方式起作用,通常会有多种方式共同发力,互相交织在一起。对于不同的学生,宗教影响的这些途径和方式中有一个或多个起主导作用。宗教及民间信仰影响高校学生的途径是多样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区分和认识宗教及民间信仰对两岸大学生的影响,准确把握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现状,总结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1] 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4):5.

[2] 荣文仿,等.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J].湖湘论坛,2003(4):13-14.

[3] 荣文仿,等.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的基本特征[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4] 中国网.宗教信仰[EB/OL].http://www.fujian.gov.cn/ztzl/mty/bdtw/lswh/201006/t20100612 _ 254685.htm,2010-06-12.

[5] 段凌平.闽台民间信仰异同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8):76、77.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信仰大陆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冰之大陆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