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农村干事业,守护健康为百姓
——记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宋德香

2013-04-11本刊编辑部

上海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康桥卫生室卫生院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医师,她业务精湛,学识渊博,是上海市职业病诊断专家组成员;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她抓班子,带队伍,管理有方,中心发展蒸蒸日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她十几年如一日,怀着对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满腔热忱,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孜孜不倦、勤奋求实,用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谱写新时代的辉煌乐章。她,就是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宋德香。

1982年,宋德香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分配至崇明县卫生防疫站工作;1985年调动至原南汇县周浦医院防保科工作,2000年担任预防保健副院长,200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1 扎根社区,心系农民

2000年,时任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副院长的宋德香,根据当时周浦、横沔地区的卫生状况,大胆提出改革,将二级医院、卫生院、农村卫生室三位一体组成集团,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设想。既提高卫生机构的利用效率,也可增强卫生队伍人员的素质,促进和推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这一想法得到了分管区长的重视,2001年1月在区政府、区卫生局的协调下,横沔卫生院(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为周浦医院托管,卫生室及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也纳入了周浦医院,开始了三位一体的集团化管理。同时,宋德香兼任横沔卫生院院长。2006年,横沔卫生院通过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转制成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宋德香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满腔热诚,毅然卸任了周浦医院副院长,来到康桥担任中心主任,开始了她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农村卫生工作历程。

2 管理有方,众口称赞

2000年,横沔卫生院和区域内十几家卫生所面临着“房屋狭小,墙壁霉变,场地杂草丛生,设备破旧不堪”的窘境,虽然时任横沔卫生院院长,但由于兼任周浦医院副院长,通过周浦医院的帮助以及当时卫生院改造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卫生院和卫生室的医疗环境和硬件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职工和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受到了村民的广泛赞誉。期间,她多次与镇政府沟通,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并获得资助。2006年,横沔卫生院通过标准化建设成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在镇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在四高小区投资4 000多万元,新建了一所建筑面积为7 800 m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目前中心下设1家分中心(原横沔卫生院)和20家卫生所,服务网络覆盖每一个居委。

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宋德香主任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只有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才能提供放心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日常的管理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位一体的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加强中心自身建设、提高中心管理效率尤为重要。宋德香在中心的管理体系建设中,着力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大力推行院科二级管理,强化科室负责人的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与周浦医院的合作,周浦医院专家下沉带教,中心年轻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提供了保证。

如果说2000年三位一体管理是镇村一体化管理的雏形,那么2006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卫生室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则是发展和深入。作为卫生室管理的主体和法人,宋德香主任把对卫生室的设置、人员聘用、业务培训、财务收支和绩效评估等,全部由中心来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由中心专人负责,职能部门进行对口管理。在严格管理之外,宋德香不忘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把乡村医生当作是中心的职工。通过与镇政府的沟通,积极争取镇领导的支持并获得经费,使乡村医生拥有同中心职工相同的福利:每年疗休养、春节联欢、教育培训以及生病探望、社会保险等,乡村医生的收入为浦东新区最高,解除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让乡村医生得以全身心的投身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去。

从2000年接管横沔卫生院、2006年下沉到社区担任主任,宋德香以其出色的管理能力,使康桥地区的卫生工作快速发展,也赢得了职工、老百姓和政府的交口称赞。几年来老百姓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7%左右。中心连续3年(2007-2009年)在原南汇区社区卫生年度绩效考核中位居第一,2010年在浦东新区社区卫生年终绩效考核中位居第一;2012年,中心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创新改革,有所作为

2010年10月,浦东新区试行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第一批6家试点单位之一,在宋德香看来,家庭医生制工作在城郊地区推行,一定要紧紧依靠政府。在向分管镇长做了专题汇报后,由镇政府牵头,召集全镇各村主任、书记和全体团队人员进行了工作动员和专项培训,既做了宣传,也营造了工作氛围,为推进工作打下了基础。还充分利用乡村医生与村民关系密切的优势,把乡村医生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行2年来,签约率和满意率都超过了工作要求。

2012年,医疗卫生改革进入深水期,浦东新区结合家庭医生制工作,试行新农合基金预付改革。依托镇村一体化管理和家庭医生工作基础,宋德香主任审时度势,有针对性地选择了3家卫生室开展新农合基金按人头预付工作,条件成熟后在整个康桥地区推行。从调研、人员配置到实施方案的制定,宋德香都亲力亲为。目前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整个康桥地区新农合基金的使用处于良好状态,村民的满意度保持在97%左右。

4 个人魅力,率先垂范

在管理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十几年中,宋德香主任用她的个人魅力,感染同事,造福患者。她的个人魅力源自于她对工作的专注投入,积极进取以及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品质。

宋德香曾经说过,我拥有再高的学历,再高的职称也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要为基层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作为一名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医务工作者,我的根就在老百姓中间,我的意愿就是为基层老百姓服务,为基层卫生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当时的二级医院担任副院长,能够主动下沉基层,而且接手的是基础较差的一个乡卫生院,她勇气可嘉。

郊区农村地域广阔,近年来人口不断导入,社区卫生服务面广量大,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宋德香主任习惯于走基层、下科室,了解真实情况,并进行现场办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管理风格让人赞叹。中心每季度的医疗质量点评会,她参加;全科团队长例会,她参加;每季度对卫生室的考核,她也参加。其实,她很忙,作为一名高级职称人员,每年还承担课题研究,这种对工作的认真执着让人敬佩。

2003年4月和2004年2月,“非典”和“禽流感”疫情蔓延,康桥也相继出现了“疑似非典”病例和“禽流感”疫情。2009年甲流感,2011年康桥镇花墙村的铅污染事件,2012年某一民营企业风疹疫情。面对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一名防病专家和一名基层卫生机构的负责人,宋德香主任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每次有紧急情况,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上班休息,她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靠前指挥,有条不紊地组织流行病调查、消毒、隔离、治疗等工作,为控制疫情、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尽心尽责,尤其是在2011年血铅污染事件的处理中,她身先士卒,工作在第一线,组织人员调查、复查血铅,还亲自帮助患儿联系住院、看望患儿。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她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她坚决与药械推销商“隔离”,并要求班子人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也远离推销商;她真诚待人,从没有以工作为由收受职工的礼物、吃、请。她以“中心”为家,以女性擅长的精打细算管理中心,节约各种开支,反对铺张浪费。她说省下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用于增添设备或者是支持医护人员继续学习“充电”才会更有意义。但是对于工作出色、成绩优秀的员工,她从不吝啬。缺少资金,她会跟镇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沟通,并争取资金进行奖励。

路,在开拓者的脚下延伸。13年来,宋德香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励精图治,使康桥地区的卫生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荣获上海市“世博服务”文明窗口等称号,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她自己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浦东新区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以及多次卫生系统记大功和记功的表彰。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宋德香主任并没有满足,她正以高昂的热忱,描绘新的发展蓝图。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却能用坚实的步伐,在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在她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闪光的脚印。

猜你喜欢

康桥卫生室卫生院
“雨巷诗人”与“康桥诗人”
郑州康桥悦蓉园新中式院墅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项目补助资金应“善待”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