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相关政策建议
2013-04-11申欣欣
申欣欣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中小企业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增加就业、建设和谐社会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1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1 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注册总数约为4000 万户,占全国所有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已超过50%。 中小企业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上缴的税收占税收总额都超过了50%,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0%以上[1]。但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试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中小企业内外两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1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
一项金融制度要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与该项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及辅助体系,否则这项制度便不能发挥作用。 这一点在中小企业的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或者补偿比率太低,缺乏财政利息补贴基金等支持金融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也没有形成有利于商业银行贷款的金融法律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所有这些,都加大了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 国外发达国家已经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财政、法律、担保和社会辅导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些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2]。
1.2 商业银行的趋利性需要规模经济,导致其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融资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企业通过合理安排一定经济实体内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和数量,从而控制经济实体的整体规模,取得节约效果或经济效益。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达到一定经济规模,能够降低单位资金成本,给其带来更大效益。 在固定贷款利率政策下,银行只有通过提高信贷条件(如提供抵押品、信用担保等),来降低和分散风险,而无法通过提高利率的方法弥补增加的成本。 所以,当中小企业不能满足附加信贷条件时,银行就会拒绝贷款。 在无贷款利率上限的政策下,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增加的信贷成本。 然而,提高信贷利率又会使风险较低的中小企业退出,使市场上只剩下敢于冒险、风险较高而又愿意支付高利率的企业,从而产生“劣质客户驱逐优质客户”的逆向选择效应[3]。
1.3 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诚信度不易评价
在当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相关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和失真现象。 例如,大量中小企业财务报表账册不全,缺乏足够的经外部审计单位审计的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也不准确,甚至存在大量的虚假报表。 这种财务制度的不规范性和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银行的信贷决策行为。 根据2010 年中国农业银行的调查:80%的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者没有财务报表,中小企业的利息收回率仅为43%[4]。 此外,由于公司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的中小企业负债率高,借转制之机逃废银行贷款,多头贷款、多头开设账户的行为屡禁不止,影响了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而对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没有经过独立、权威的审计单位来审计,故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营运的风险,抑制了其对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5]。
1.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很不完善,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数量太少,担保机构无论资本金实力还是担保额度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一方面,由于存在担保行业风险大、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以及融资过程中的“规模不经济”等原因,被公认为高风险行业。 我国大多数担保机构作为业主的提供信用担保均处于亏损或微利运营的状况,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400 多家担保公司中,仅有101 家在正常运作。 即使在正常运作的担保公司中,也大约有40%的担保公司亏损。 另一方面,担保行业还没有形成风险补偿机制,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因此,商业担保机构开展该业务的动力不足,多数商业担保机构很少开展或不开展担保业务,而改做其他业务,出现“主业、辅业倒置”现象[6]。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资金需求大的局面,政府更难以拿出大量的后续资金,充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故政策性担保机构实力有限。 要想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融资困难问题,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使信用担保业务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2 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2.1 加强政府管理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并使之常态化
首先,政府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设立专门管理和扶植中小企业的机构。 美国在20 世纪40 年代就成立了许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府或民间组织,如中小企业委员会、中小企业协会和联邦中小企业局等。 日本也有一套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机构。 我国尽管也曾设有按城乡区域划分的“乡镇企业局”,按行业划分的工业局、贸易局、交通局、港务局等,但是这些机构多是对中小企业进行职责管理的机构,相关的内设机构多是为收取管理费而存在的,真正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很少,同时这些机构又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多头管理,使得中小企业的营运成本更高。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们不仅没有扶植中小企业,反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应该从流转税到所得税等多方面制定前后一致、 具有可操作性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降低税率、减免税收等政策,扶植中小企业,使之健康发展。 最后,我国政府应吸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建设的经验,构建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中介服务组织,降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以方便不同规模对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二板与中小板市场,降低准入门槛,让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
2.2 从金融改革入手,让民营资金进入,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合作社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金融改革,在政策上慢慢放开金融门槛。 温总理提议民营资金进入银行业[7]。 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私人银行的成立,将很好地消除民间非法信贷的乱象,稳定国家金融秩序。 而中小企业的信用体制,可以借鉴美国信用卡公司的模式,给予最小企业信用评级。 根据信用级别的高低,可以预支给中小企业小部分资金,这些中小企业每月付利息即可。
2.3 加强品牌建设,实施中小企业信用联保贷款制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
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提高自身实力,使银行自愿为其贷款。 品牌不仅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情况(即信用建设),而且还应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在品牌建设中,首先要有信用意识。 企业必须按期及时履行承诺,做到无不良的信用记录。 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合理的资金筹划,同时也要求其高层管理者具有信用意识。 其次,要有产品质量意识,建立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的体系。 再次,要有市场竞争意识,通过市场竞争,让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淘汰信誉差的企业,使品牌信誉好的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经营理念,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8]。
由于单个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有限、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自身规模较小,故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时,应当从供、需和政府3 方面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政府应当在中小企业的组织设置、内部治理结构和诚信教育上做好引导工作,履行监管职责。 同时,政府应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充当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润滑剂”、“黏合剂”。 应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组织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在非人为因素(比如洪灾、地震)等影响下,当一家企业发生信用失约状况时,由该联盟内的其他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这样可以促使中小企业之间互相监督,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2.4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社会保险,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一种特殊的企业。 如果商业银行的贷款坏账多,导致利润下降,必然会出现商业银行“惜贷”现象。 因此,中小企业在贷款发生时可自觉购买信用险,来降低商业银行的坏账风险,扩大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 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的再担保(如社会商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当中小企业违约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连带保险责任,这样可以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多样化的分散。
3 结语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广大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因此,构建一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的资金支持体系,尽快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成为目前理论界、实务界和各级政府部门急需讨论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理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327-328.
[2] 陈晓红,刘剑. 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06(1):1-5.
[3] 林毅夫:建立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 世界商业评论,2008(12):10-18.
[4] 刘颖.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0-32.
[5] 吴晓菲. 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J]. 发展研究,2007(7):30-31.
[6] 金发奇,陈晓红,王金升. 发展担保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与完善监管体系探讨[J]. 现代财经,2006(1):21-22.
[7] 王禧扬,赵明星.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J]. 经济论坛,2009(1):22-24.
[8] 李冠军. 商业银行信贷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J]. 会计之友,2007(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