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时代下的博客思政教育模式
2013-04-11杨旭
杨旭
(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试析网络时代下的博客思政教育模式
杨旭
(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博客作为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以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青睐。借助博客自身优势,通过搭建博客信息平台,建立以辅导员博客为前提,包括团学博客、班级博客、学生博客在内的高校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利用博客这一新兴的网络技术,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博客思政教育模式的成功设立需要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遵循原创性、自由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大学生;博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为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新事物,博客(Blog)使得网络传播的格局进一步多元化与复杂化,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此,如何认识博客这个网络时代的新宠儿,并将之有效应用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建立符合高校学生管理特点的博客思政教育模式,是当前我们高校青年工作的新课题。
一、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建立的可能性
在笔者看来,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就是依托博客这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为载体,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方面的信息,达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为目的的一种思政教育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与博客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四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1]这种依托个人自由表达来进行知识过滤与积累,通过网络达到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就使得博客成为了个人性与公共性的结合体。
近年,博客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得到了以青年大学生为主力的年轻群体的欢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2009中国博客市场及博客行为研究报告》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拥有个人博客或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已达到1.82亿人,博客空间的规模已超过3亿。博客使用者体现了年轻化的特点,30岁及30岁以下的人占到总数的86.1%以上。”[2]由此看来,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已经将网络交流作为自己主要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博客的双向性、及时性乃至于互动性等特点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同时也说明了依托博客为载体的思政教育模式是值得深入进行的。
二、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建立的可行性
当前,我国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注重了对博客等网络资源的利用,形式各样的辅导员博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同时更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但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并不简单等同于辅导员博客。它是以辅导员博客为前提,包括团学博客、班级博客、学生博客在内的博客传播综合体。这样互相交叉的博客群就使得受众群体得到无限可能的扩展,形成了散布型的网状传播模式,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能够深入开展起来。
首先,辅导员博客是高校博客思政教育模式的前提。
众所周知,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基础的一环,特殊的工作性质需要辅导员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开展工作,才能对学生群体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时间和空间的各种限制,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存在很多障碍,单一的班会、谈话无法使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心灵沟通;而包括教室、办公室在内的客观环境,也使得被谈话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辅导员博客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现实交流中的种种障碍,辅导员通过博客定期更新日志,日志承载着教师的心路历程、工作感言、经验和不足,而网络的虚拟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地位的差别,博客的互动性也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在老师的博客中发帖留言。“博客读者们阅读他人博客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即通过他人来认同自己,并以此来释放压力、表达自我、肯定自我。”[3]这样,师生间就可以利用博客实现平等对话、自由交流,从而也使得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毫无顾虑地向老师表达自我感情,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其次,团学博客是高校博客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保证。
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深入开展,仅仅依靠辅导员博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形式多样的团学博客充实到博客思政教育模式之中。众所周知,团学工作多以学生工作组织和社团为载体,内容涉及团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等众多内容。在团学博客的建设中,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团学工作的众多特色,有意识的设计各种主题和话题,将学生吸引过来,使他们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再次,学生博客是高校博客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体现。
本文所提到的学生博客实质上包括两个部分,即学生个体建立的博客和班级博客。当代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地将博客作为抒发自己情感、交流彼此思想的主要平台。但是,目前学生个人博客多处于零散型、隐蔽性、无计划性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撰写博客也出于本人一时情绪宣泄,难以做到长期坚持。班级博客尚处在萌芽状态,数量少且更新速度慢。
将学生博客纳入高校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就是要在鼓励学生个体和班级建立博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博客的内容向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面发展。学生在阅读辅导员博客和团学博客内容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博客也是博客思政教育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作为以一个集体为单位建立的博客,就需要班级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本班的博客内容。
最后,搭建博客信息平台是高校博客思政教育模式的基础。
作为将博客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种新模式,它的建立和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一定的信息平台的支持。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就需要各二级学院、各团组织、社团组织和学生集体参与其中,博客的数量可谓相当巨大。如果没有相应信息平台的支撑,各个博客还是相当于游击作战,难以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建立博客信息平台,可以依托二级学院网站或学校网站,设置相应的博客板块,以此形成以辅导员博客、团学博客和学生博客为核心的高校思政教育博客群。
三、博客思政教育模式建立的基本要求
首先,原创性。思政教育博客不同于学院新闻主页,不能将发布通知公告的任务放在博客中,这样就丧失了博客作为师生自由交流平台的初衷。辅导员博客、团学博客乃至于学生博客在创作中必须坚持原创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表达师生的真情实感和切身体会。
其次,自由性。作为虚拟网络世界的一部分,博客本身就具有撰写、评论的相对自由性。由于匿名的特性使广大参与讨论者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使交流能向更深层进行。思政教育博客也要遵循博客本身的这一特点,要充分尊重讨论者的自由性,大家只有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辅导员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所思所想,才能收集到一手的学生信息,从而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及时性。虽然,博客的撰写不同于新闻,对时间的要求没有新闻消息那样严格,但博客发帖仍是有时间要求的,要在一定周期内及时更新,这样才能丰富博客内容,吸引浏览者经常阅读博客内容。
[1]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3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2009博客市场及博客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research.cnnic.cn/ html/1247815387d1066.html 2009-07-17.
[3]胡敏.博客写作的双重心理救赎[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责任编辑:马银华)
G641
A
1008—6153(2013)03—0137—02
2013-04-17
杨旭(197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文学博士在读,齐鲁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