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集群: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支点
2013-04-11李莉
李 莉
(菏泽学院 思政部,山东 菏泽 274015)
我国已经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城乡差距很大。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或乡村地域的城市化过程,其实质是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小城镇和非农产业,推动城镇集中,使区域城镇人口的比重逐步上升,并将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扩散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过程。[1]简言之,农村城镇化从表面看是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的集聚,其实质是产业集聚。因此,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所谓农业产业集群,通常指的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农户、农业流通企业、农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2]农业产业集群都有着巨大集聚效应,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使农业资源和投入的要素形成积聚,从而为群体内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在新阶段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一、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由于农业产业集群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它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会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1.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有很多,从外部看一个重要指标是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的数量。而农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的聚集促进了大量人口的集中,这就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人口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数量较多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受到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问题更为严重,由于经济不景气,大量农民工返乡,加大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难度,严重制约许多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许多地方的经验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因为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一方面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不仅把原来不相干的农户、企业联系起来,而且增加生产和生活服务,形成研发、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售后一条龙服务。农业产业集群规模越大,产业链就越长,吸纳的就业人员也会越多。另外,大多数农业产业集群是根据地区的特色优势发展起来的,与农业紧密相连,所以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同量资金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从而使农业产业集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更强。在此过程中,农民不仅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集中,也实现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土地向实业转移,这样就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2.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为推进农村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农村城镇建设不是盲目铺摊子,纷纷圈地建立各种园区,而是要发展城镇产业经济。无工不富,解决农村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而是要跳出农业,加快农村工业的发展。而农业产业集群正是用工业思路发展农业。农业产业集群是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所以农业必须首先发展起来,由于它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所以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产品的加工分为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由不同企业进行,所以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形成多个相关加工企业组成的产业链的集聚,这些相关产业链合理地交织在一起,通过广泛的合作,能降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转换时间,减少原料的消耗和库存量,从而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为适应集群产出量的扩大,需要建立起大型的专业市场,随着专业市场的建立,商业贸易、运输以及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就发展起来。在一、二、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消费扩大,带动生产发展,而且人员的聚集必然会要求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农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集群,将在客观上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
3.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为新型城镇培育新型农民。农村城镇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农民,新型农民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农业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将培养一批高素质、新观念、懂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适应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农业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应加以整合,允许其合理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农民将逐渐破除原来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不断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开始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他们还将注重信息化,通过网络普遍与外地农产品专业市场长期建立市场信息联系,准确掌握市场即时信息。总之,农民将获得许多新信息、接受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将逐渐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逐渐成长为城镇化所需要的新型农民。
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工业产业集群,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才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由于其特有的社会经济特点,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农业产业集群层次低。第一,农村产业集群主要是以涉农的传统产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后者主要依靠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建立起来的,所以农业产业集群内的许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陈旧、以传统技术生产为主,有的甚至是手工方式进行生产,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低,并且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弱:一方面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企业未形成应有的创新机制。这些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产业层次低。第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链较短。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内产业链虽有所延伸,但基本上只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链条较短。集群内部门主要包括产前的种子和化肥等相关技术服务部门、种植农户以及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的企业。
2.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但文化科技水平低。我国农村人口繁多,拥有劳动力数量高达7.9亿人,潜在人力资源丰富,而且每年呈递增趋势,但总体来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从文化素质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占22%,初中文化程度占51%,高中文化程度占24%,其他为3%文盲半文盲等低质量的人口多。[3]从劳动技能来看,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其他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国务院政研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由于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这就使得他们的就业面很窄,一般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资水平低下,并造成这些岗位的激烈竞争,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化升级的需要。[4]
3.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严重短缺。农业产业集群内企业地处基层,筹资渠道狭窄,而且每一个渠道的筹资能力都十分有限:所处地区财政大多数不宽裕,政府对农业产业集群的投入比例有限;金融机构的高负债、高运营成本不断缩减的信贷规模,信贷资金支持程度低;民间风险投资机构不足;农民收入水平更低,投入能力更有限;农业保险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农业保险业务在国内保险业务中的比重很低,农业保险费占全部保险费的比率不到1.5%,欠发达地区此比率更低,几乎为零。这样就致使农业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相当短缺,制约着它的形成和发展。
4.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所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公共产品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专业市场建设等和品牌的创造、共同的技术创新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产品质量检测设施等软件,它们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对农业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致使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首先,农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其次,生产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农民急需的大型水利浇灌设施、大型农用固定资产、良种的培育、市场供求信息等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缺,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普遍落后。第三,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一是大部分农村的教育供给不足,农村学校的数量和教师的质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使农民成为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
三、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然而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其发展会非常缓慢,许多问题市场无法解决。所以,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政府的引导与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政府要利用所处的宏观管理的平台,组织专家团队对农业资源和国内市场的调查研究,认真统计并预测市场前景,然后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现有企业规模和数量,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集群规划。
2.创造有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农业产业集群要稳步发展,不仅需要加强集群内部管理,而且还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地方政府为其创造。一是创造好的软环境,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做好相关服务。政府要在人才和技术的引进、财税政策、引进外资的政策、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金融机构等方面提供宽松的环境。例如政府可以对农业保险给予支持,包括实行免税政策、补贴政策,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农业保险计划等,大力推进农业保险,使集群内的农户和企业能在遭受损失时得到基本经济补偿。二是创造好的硬环境。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交通、电力、水利、通讯、卫生、教育等方面逐步改善农村与城市差距过大的局面,从而吸引人才和知名企业到农村投资和发展,起到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
3.积极筹集资金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资金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城镇化建设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可以说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城镇化建设成败的根本问题。为解决资金问题,地方政府、农户与农业企业应共同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首先,政府在适当增加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城镇化建设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可以对用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启动资金及发展中的急需资金贷款给予贴息,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比较健康的涉农产业集群提供信用担保,扩大农业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其次,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进程,更多地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第三,建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或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同时积极吸引国外保险公司在我国粮食主产区设立农业保险机构。
4.加强农村教育发展,培养新型农民。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都离不开新型农民。只有农村群众的整体素质真正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增强了,农业产业集群才能稳步发展,农村城镇化才能顺利推进。为此,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注重培育农民城市精神。农民要更新观念,破除不良习俗,树立开放创新、诚信和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次,要注重教育发展,培养农民的学习意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对集群内从业劳动力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为此,对农村劳动力应加强教育培训以适应产业集群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对于集群内部的本地劳动力,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一方面应当从农村的基础教育阶段开始重视就业素质的提高,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农村劳动力。[5]对于集群外部的优秀人才,要通过政策倾斜,引导人才资源向农业产业集群内部流动。例如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工资、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动到农村。
5.加强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先进科学技术能够提高集群内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户和企业得到更多的收益。为了使得农业产业集群在科技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有引导作用,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的行业激励机制。其次,要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当前应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引导、规范产业集聚内的企业紧紧围绕“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的循环经济方式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以产业集聚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城镇化。与此同时,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直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重视引进高新技术,走出一条高资本投入、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三,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应对吸收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提高工业化水平。
[1]方杰,黄萍.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聚模式创新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7,(5):93-95.
[2]李莉.农业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J].齐鲁学刊,2007,(12):58-160.
[3]童俊.金融危机下湖北省农村青年转移就业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0,(2):0-81.
[4]边保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景成因及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1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