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语研究综述

2013-04-11李芳兰

关键词:京族越南语借词

李芳兰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303)

一、引言

京族是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京族过去称为“越族”,也称“安南人”或“唐人”。1958年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现东兴市)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的特点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同源。据史料记载,我国的京族先民大约在公元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涂山(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防市一带)等地迁移过来。

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县级市,由防城港市代管)江平镇管辖下的澫尾、巫头和山心三个行政村(俗称“京族三岛”)。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京族共有22517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20123人(防城港市18106人,东兴市13966人)。[1]16京语是我国京族的主要交际语言,它与越南语基本相同。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并没有开展专门针对境内京族语言的调查研究。王力先生曾于1948年写成《汉越语研究》,该文由小引、越语概说、汉越语的来源及其在越语中的地位、汉越语的声母、汉越语的韵母、汉越语的声调、古汉越语及汉语越化、仿照汉字造成的越字、结语等九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对象是汉越语,并论及了古汉越语、字喃、汉语越化等问题。[2]这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京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真正对我国境内京语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始于1959年的京族语言调查。为了编写《京语简志》,我国学者曾先后对京语进行过三次全面调查:第一次是在1959年,由黄启文、喻翠容进行;第二次是在1980年春,由程方、范宏贵、李增贵进行;第三次是在1980年秋,由欧阳觉亚、喻翠容进行。1981年秋,欧阳觉亚、喻翠容、程方再次到京族地区补充搜集并核对京语调查材料。在几次调查基础上完成的《京语简志》是我国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京语描写研究专著。

2000年以后,有关京语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除发表单篇论文外,主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如:广西民族大学韦茂繁教授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西濒危语言个案研究”,其中京语部分由韦树关教授具体负责;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田静博士主持的“211工程”项目子课题“京族语言国情调查研究”,于2009年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建立了“京语语言国情调查数据库”。

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中国的京语,不包括越南语。此外,有关京族“喃字”研究的内容将另文撰述。

二、京语研究回顾

本文将京语研究分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分述。

(一)本体研究

1.对京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描述

这方面的研究受到的关注最多,其中以《京语简志》、《京语研究》两本著作为代表。

《京语简志》由欧阳觉亚、程方、喻翠容编著,1984年出版,对京语的语言结构作了简要系统的描写,书后附有1000余条常用词。具体内容为:第一,概况部分。该部分介绍京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分布、京语单语及京汉双语使用情况、京语的系属以及京语与壮侗语族诸语言相同或相近的特点。第二,语音部分。该部分以山心村为例指出,与越南京语相比,我国京语的语音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京语的28个声母中有4个专用于拼读汉语粤方言借词。这些情况过去都没有介绍过。京语在历史上深受汉语影响,除了从口头上借入一批汉词之外,还吸收了一套汉字的中古读音。过去学者们习惯把京语从汉语吸收过来的词的读音以及汉字读音笼统地称为早期借词该音。《京语简志》把两者分开,一种是借词读音,一种是借字读音,且对汉字读音有详细介绍。此外,对京语汉字读音中的次浊声母的平声字读作阴平(第l调)这一特殊现象也作了解释,这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第三,词汇部分。该部分描写京语词汇的一般特点,并指出8个京族聚居村的词汇异同。此外,还列举了数十个京语与壮侗语族诸语言的同源词,并对汉语借词的使用频率作了详细统计。第四,语法部分。该部分归纳了京语的特点,并简单介绍了京语语法在汉语影响下的新发展。[3]

《京语研究》由韦树关著,2009年出版,对京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系属、喃字、京语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研究,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一部京语研究著作,代表了京语本体研究的深入程度。该书的主要学术贡献有:第一,从历史层次的角度看待越南语的历史发展。例如作者把京汉语看做是越南语的文读层,古京汉语看作是白读层,这是非常独到的。第二,提出了越芒——壮侗语族的假说,下设越芒、台(壮傣)、侗水、黎、仡央5个语支。全书共七章,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介绍京族概况以及京语的使用和研究现状;第二章讨论京语的语音系统、语流音变、汉语借词的语音;第三章探讨京语词汇的特点、词的构成、京语中的外来词、词义的关系、熟语;第四章探讨京语的词类、句法和复句;第五章探讨喃字的造字法、用字法、形音义、性质、使用现状、喃字的抢救、中越喃字比较等;第六章分析京语的归属问题;第七章叙述京语衰变的现象及原因。此外,该书还附上了长篇语料、汉京词汇对照、中国京语喃字汇释等材料,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4]

另有部分文章或书籍简要叙述了京语的概况。如:《京语概况》(王连清,1983)简单介绍了京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特点。[5]《广西民族大全》(姚舜安,1991)一书简介了京语的特点、京语受汉语的影响、京语的使用情况等。[6]《中国民族语言学史》(王远新,1993)一书简介了京语研究情况。[7]《京族:广西东兴市山心村调查》(马居里、陈家柳,2004)一书简介了京语在京族地区的使用情况、京语和“字喃”、京语语音的发展、京语的系属等问题。[8]110,139-141《当代中国的京族》(吴满玉、冼少华等,2005)一书从当代京族语言概况、京族的喃字、京语与越语的关系及其差异、汉语粤方言与普通话在京语中的运用、京语的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对京语进行介绍。[1]146-158《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京语部分)》(肖淑琴、舒化龙、盘美花,2000)以澫尾的京语为记音点,从语言、词汇、语法、语言关系及比较四个方面简要记述了京语的情况。[9]

2.京语和越南语的对比

由于京族和越南的渊源关系以及历史、地理、民族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京语和越南语有同有异。京越对比以王连清先生的研究为代表。

《京语和越南语的比较研究》(王连清,1981)对我国京语和越南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了共时比较。在语音上,京语和越南中圻南部方言较接近,同时还具有一些其他越南语方言罕见的特征。在词汇上,京语的基本词汇和越南语大致相同,但汉语借词差异较大。文章把汉语借词分为早期借词、晚期借词和现代借词。京语和越南语的早期汉语借词较一致,但晚期借词和现代借词的应用情况正好相反,即京语主要使用现代借词而越南语主要使用晚期借词。在语法上,京语和越南语差别不大,不过京语受汉语影响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10]

《三岛京语和河内京语语音初步比较》(王连清,1984)将京族三岛的京语与河内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做了对比分析,认为三岛京语和越南中圻南部方言在总体上较为接近。[11]《京语和越南语虚词的比较》(王连清,1983)从用法上比较了我国的京话和河内话在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上的异同。由于广西京族与汉族交往密切,大多数京族都能在本族内操京语,对外交往讲汉语粤方言,因而京语吸收了汉语的—些虚词,产生了一些与汉语相似的语法现象,加大了与越南语的差距。[12]

《中国京语的变异》(韦树关,2006)描述了中国京语在与越南语分离近500年后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异情况,以及由于变异所致的京语和越南语在上述三方面的不同。文章认为,京语变异的内部原因是京语自身发展的结果,外部原因是受到周边语言(汉语粤方言、普通话、壮语)影响的结果。[13]

3.关于京语系属的争论

京语的系属是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有两种看法。第一种以法国学者马伯乐(H.Maspéro)为代表,认为京语属于汉藏语系。王力先生赞同此观点,他在《汉越语研究》中指出:“越语的近代形式大部分显然是受泰语的影响最深,假使我们必须从汉语、高棉语和泰语三种语言当中选择一种认为越语的亲属,那么,我们是倾向于选择泰语的。”[2]465第二种以欧德里古(A.G.Haudriourt)为代表,认为京语属于南亚语系。

至于京语系属争论的原因,以下两本著作有所总结。《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严学宭、欧阳觉亚,1986)总结了京语系属问题的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理由是:有相当一部分基本词来源于壮侗语族;和壮侗语族有相同的声调系统,而孟高棉语没有声调;孟高棉语有发达的附加成分(前加成分和中加成分),而京语没有这种附加成分;量词比较发达,量词的用法与壮侗语族相同;语音系统与壮侗语族比较接近。另一种意见认为属南亚语系,理由是:词汇中有不少来源于孟高棉语,如某些基本词及数词来自高棉语;某些方言里的复辅音声母是古代前加成分的痕迹。[14]《京族:广西东兴市山心村调查》(马居里、陈家柳,2004)对京语系属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京语与汉藏语系尤其是壮侗语族有许多共同点。共同点的形成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同源关系,另一个是接触关系。如果将京语归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就只承认同源关系而排斥了接触关系,而排斥的根据并不足。这就是京语的系属问题迄今未定的根本原因”。[8]141

现代越南语学者更多地趋同于京语属于南亚语系这一观点。《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指出:“现代越南语学者逐步倾向于认为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15]颜其香、周植志(1995)认为越南语属南亚语系越芒语族。[16]6作者选择了159个基本的常用词项,将现代越南语与泰语、壮语、佤语、布朗语、德昂语比较后认为,“越南语与南亚语系语言有发生学上的关系”。[16]104李旭练(1999)将俫语和京语从语音、语法上作了全面对比后指出:“俫语和京语之间,既有一批很古老的同源词,又在语音上有严整的对应关系,在语法上也大同小异,是南亚语系里关系较为密切的两种语言”。[17]程方(1986)选定132个基本词汇,将越南语和佤语进行比较。越南语与佤语相同相似的约有82个,占64%,这些大部分是天象地理、躯体和动植物方面的基本词汇中的核心词。越南语与壮傣语相同相似的约有50个,占36%,这些大部分是犁耕农业方面的词。作者认为“越语的亲属关系,在类型学上同壮傣语,在发生学上同佤语”。[18]

(二)应用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京语双语制、京族人的语言态度、京语的使用情况。

《京族双语制考察记实》(程方,1982)探索了京族双语制产生的原因、进程以及语言使用的特点。京族双语制的产生主要受地理交通、学校教育、宗教信仰、政治生活等因素影响。该文从时间、空间两方面考察了京族双语制的进程,并从年龄、职业、场合、语言准确性等方面揭示了京族语言的使用特点。该文对京族双语制的细致考察揭示了其社会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意义。[19]

《京族语言使用与教育情况调查报告》(韦家朝、韦盛年,2003)对京族三岛四所中小学的100多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京族成员学历普遍较低,但对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期望值较高;汉语粤方言是他们第二重要语言;绝大多数人赞成让学生选学越南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赞成用越南语代替英语。[20]

《略论广西京族语与汉语及越南语的交流现状》(王绍辉,2005)述及广西京语的概况、京族喃字的演变以及汉语粤方言和普通话在广西京族语中的运用。文章认为,当代广西京语的变迁大致可分为“京语主体”、“京、粤双语”、“京、粤、普三语并行”三个阶段,虽然目前汉语“白话”和普通话在京族地区日益重要,但京语仍有生命力。[21]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京族语言使用情况国情调查报告》(田静等,2009)通过对东兴市城乡306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对京族语言的使用情况、语言态度、文字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调查结论及相关数据反映了京族语言使用的最新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2]

三、京语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视角不够宽广

京语的系属是京语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传统上多从语音对应、同源词探索方面进行研究,虽有一定启示作用,但效果似乎有限。京语的形成、发展、演变受到多种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系属的探究离不开对京语和相关语言接触中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考察。从历史上看,京语和周边的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汉语方言都有十分密切的接触。因此,我们可以在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接触语言学的框架下,将同源关系与接触关系有机结合探索京语的系属。

(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在本体研究方面,京语研究大都采用传统的听音、记音的方式,对京语的音系进行归纳。这种研究方法的可靠性有赖于记录人听音、记音水平的高低。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开发的田野调查系统TFW,在音系整理和音标符号的校音方面功能较为强大。TFW可以用来辅助京语的调查研究。此外,京语的韵律模式的研究尚属空白。随着实验语音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不断成熟,我们认为可以借助PRAAT等实验语音软件,分析京语的焦点、重音、时长、停顿、节奏等韵律信息。这不仅可以加深对京语的认识,还可以从韵律模式的角度对比京语和其他语言,获取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

在应用研究方面,目前研究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相应的对策建议一般未经过检验或实验证明。对于实践性极强的京语双语教育等新课题,我们不妨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依据“实验→获取数据→数据分析→提出建议→再实验→再修改”的路径,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京语双语教育路线图。

(三)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在本体研究方面,多注重对京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描写。京语和其他语言接触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京语和汉语粤方言、京语和周边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壮语)的接触。京语和汉语普通话接触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

在应用研究方面,有关京语的发展趋势、语言规划、语言保护以及京汉双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

(四)研究深度仍需加深

京语的本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京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特点的描写,不少文献是对京语原始语料的归纳总结。在京语语音方面,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对京语音系的归纳,京语语音的历史层次尚不清晰。在京语词汇方面,虽有文献分析了京语词汇的构词方式,但对京语中的基本词以及借词的界定尚不确切。此外,系统的京语(京汉)词典有待创建。在京语语法方面,有关京语语言规律的总结还不多,不利于开展京语和其他语言的接触研究以及类型学研究。

有关京语的应用研究目前多集中于京族人的语言态度以及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总结,至于更深层次的语言规划、语言保护、双语教育等的设计与思考,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满玉,冼少华.当代中国的京族[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 王力.汉越语研究[M]//王力.王力文集:第18卷·中古音等韵及其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460-587.

[3] 欧阳觉亚,程方,喻翠容.京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4] 韦树关.京语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

[5] 王连清.京语概况[J].民族语文,1983(1):65-80.

[6] 姚舜安.广西民族大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327-330.

[7] 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514-516.

[8] 马居里,陈家柳.京族:广西东兴市山心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9] 肖淑琴,舒化龙,盘美花.京语[M]//.梁进杰.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497-553.

[10] 王连清.京语和越南语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1981.

[11] 王连清.三岛京语和河内京语语音初步比较[J].语言研究,1984(2):194-204.

[12] 王连清.京语和越南语虚词的比较[J].民族语文,1983(6):30-38.

[13] 韦树关.中国京语的变异[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18.

[14] 严学宭,欧阳觉亚.京语[M]//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207.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499.

[16] 颜其香,周植志.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17] 李旭练.俫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219.

[18] 程方.论越语的底层与越族的起源[Z].1986年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

[19] 程方.京族双语制考察记实[J].民族语文,1982(6):39-43.

[20] 韦家朝,韦盛年.京族语言使用与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8-142.

[21] 王绍辉.略论广西京族语与汉语及越南语的交流现状[J].东南亚纵横,2005(12):64-68.

[22] 田静.京族语言使用情况国情调查报告[R].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古籍研究所,2009.

[23] Thomason,S.&Kaufman,T.LanguageContact,CreolizationandGeneticLinguistics[M].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8:37-77.

猜你喜欢

京族越南语借词
现代越南语程度副词研究述评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阿鲁科尔沁土语的汉语借词研究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京族传统服饰文化及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