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的职业情感缺乏初探

2013-04-11糜泽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德师范生

糜泽敏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体,在掌握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对自身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当下,部分师范生的职业情感缺失,这种现象应引起特别关注。

一、师范生职业情感缺乏的表现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低。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但据调查表明,只有极少数师范生就读师范专业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向往,绝大部分师范生选择师范专业是为了就业,他们领会不到国家赋予的荣誉、责任和期望,对教育职业的选择仅有粗浅的感性认识,而没有理性思考,对未来充满迷惘和困惑,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体验不到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二)职业理想不够坚定。中小学老师实行薪级工资后,其收入的优越冲淡了师范生追求教师职业意义的意识,大部分师范生将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生命的载体。许多师范生毕业后迫于就业形势而暂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教师职业而从事其他职业。可见,大部分师范生把教师职业看作是“跳板”或“权宜之计”,没有全身心去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更谈不上“从一而终”了。近年来揭露出来的某些教师不能为人师表,自身要求不严,热衷于有偿补课和家教,上课敷衍了事,嘲讽辱骂甚至体罚学生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在师范教育期间没有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有关。

(三)缺乏相应师德知识。师德知识主要包括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对于师德情感的养成、师德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对某一院校师范专业学生调查研究发现,近半数师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甚了解,讲不清、讲不完全,半数以上师范生不能保证毕业后在教育岗位上有合格的教师职业道德,有一半以上的师范生不熟知与教师职业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一名对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师德知识都不熟知的师范生,任职后就不可能会有强烈的职业情感了。

二、师范生职业情感缺乏的原因

(一)目前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师范生不愿从事教师职业。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提高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方面做了极大努力,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了巨大改善。但就目前来言,教师职业远没有达到“受人尊敬和羡慕”的程度,大多数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同他们的辛勤付出不对称,尤其是农村教师,这种职业“富有”与“清贫”甚至“贫困”的对比,在就读师范生的内心形成一个矛盾,致使他们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一经济待遇较低而付出较多的职业,更是恐惧“回乡”执教。

(二)师范生课程设置忽视了教师职业情感的教育培养。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审视当前师范生的培养过程,高校领导较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而忽视了职业情感教育。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往往重理论灌输,轻情感交流;重智能发展,轻情感体验;重能力素质,轻情感培养,教育理论课时普遍偏少。与此同时,在就业压力、功利主义以及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师范生也更多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证书考级,缺乏了对教师职业情感的诉求。

(三)师范生个体因素影响了其自身职业情感的培养。随着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师范专业的大规模扩招,师范专业的准入标准不断下降,往往只偏重高考成绩,而忽视了报考生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最基本素养的考核,加之一些地方高校学生录取时被调配入校,并非自愿选择师范专业,从而使部分学生忽视了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应该说,职业情感是职业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生价值观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对其兴趣爱好、情感操行和其他所有的品质特征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师范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一)构建和谐环境,提高未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首先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各项制度措施。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举措既体现了国家加强教育改革、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更意味着国家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期待。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实际上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要重视教育、重视教师、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使教育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但是,要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完成,要加快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培养投入力度,完善教师的编制、工资、待遇制度,解决城乡失衡的问题。其次要优化职业发展前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不断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令人羡慕、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国家就要继续出台相关的政策,如:完善招生免费政策,缩短教师进修或培训周期,加强岗位之间的经常流通等,从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激发学习动力,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不懈努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未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情感培养。其一,合理优化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把职业情感和师德教育作为一项常规课程纳入课堂教学中,注入师范生的心脑里。高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习惯,创新教学思路,要多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多组织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重新意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教师的价值。

其二,加强职业情感体验。职业情感形成的关键是要有个人的“体验”。这就需要院校在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中,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职业情感培养,要增加教育见习或实习时间,多组织场景体验,让其尽早熟悉教师角色。要注重对见习和实习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深入剖析,深入理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并力求使这种职业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身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其三,制定职业情感教育目标。虽然师范生在校期间只接受3至4年的师范教育,但每年的职业情感培养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其思想意识、人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取向都是不断变化的,而对职业情感的认识也是需要经历从最初的模糊认识到初步认识,再到最后总体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应该按不同年级设定阶段性的职业情感教育目标。以师范教育4年为例,一年级主要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为主,二三年级就逐渐以责任感、自尊感方面的培养目标为主,四年级就主要以培养敬业感、乐业感的目标为主。

(三)塑造良好形象,增强未来教师的理想信念和创新发展。首先要树立良好师德。“亲其师、信其道”,作为高校教师,良好的思想倾向和内在人格魅力感化着每名学生,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最直观的认识就是从自身接触和熟悉的教师开始的,可以说,任教老师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影响极为深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师范专业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示范,要以严谨的学识、严格的标准、良好的师德把自己定位在楷模的高度,牢记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肩负教育重任,任劳任怨,又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促使师范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情感品质、人格魅力,会像一丝丝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要宣扬优秀学生。在塑造高校教师“良好师德”群体的同时,切不能漠视优秀学生群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应以优秀学生作为职业情感资源,充分营造积极的共鸣效应,并利用这种效应,通过榜样力量感染、激励学生以优秀者为参照,追寻、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以“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正是以“寻找身边榜样--捕捉身边的真实与感动”为主旨,构建“学生主体型”榜样教育的新模式。

(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未来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良好心态。作为教师,要真诚公平、严谨踏实、开朗乐观、幽默博学、言行一致、宽厚仁慈、关爱学生。这就需要师范生树立合理的个人期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将外化的职业情感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切实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悦纳自我,养成豁达的心胸、包容的心度、开明的思路和敢于解剖自己的气度。要敢于直面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学会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合理调节情绪,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工作中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和精心。

总之,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体,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关注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引导、帮助他们成为未来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家,是国家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大事。相信未来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更多的师范生将不仅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谋生手段,更当成体现生命价值的崇高事业,享受工作,体验快乐,成为幸福的教师。

[1]贺春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 [D].西南大学,2010.

[2]曾丽红.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D].西南大学,2010.

[3]张意忠.师范生职业情感再认 [J].教育学术月刊,2010(7):10-13.

[4]刘洋.论培养免费师范生职业情感的意义和策略 [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6):53-56.

[5]武旭召,孙卫,杜田.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14.

[6]饶薇.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探析——以江西省3所师范院校为例 [J].南昌高专学报,2010(2):66-68.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德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