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教育
2013-04-11孙旭
孙 旭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我国高校普遍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效平台,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人生教育、政治品格等方面的引导。面对当前多元世界中的文化冲突,大学生在学会正确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的同时,更应学会把握文化自觉的边界和底线,使得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真正实现本土化、包容化、多元化的正确发展道路。
一、文化自觉的概念解读
“文化自觉”一词源于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闭幕发言,其目的是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文化如何去面对世界各地的多样性文化,换言之,就是怎样能更加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并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找到并存的出口。对文化自觉的分析和论述,现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文化自觉论”。
诚然,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并不是凭空而语,追其思想来源已历史悠久。自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主流思想一直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因此,怎样认识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以确立我们的主流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更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其融入到世界文化体系中去。也就是说,不仅要吸收和参照其他文化的优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识,更要正确而合理地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异,脱离固步自封,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全面反观自身认识自己。这个融入的过程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文化创新。
二、文化自觉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纵观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趋势,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繁荣,文化发展在进一步走向多元化,世界文化与经济更加融合,与政治关系更为紧密,与科学技术更加密切,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对自己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又能尊重、欣赏和学习别人的文化,也许这正印证了费孝通先生讲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真正含义。他提出文化自觉,正是处在人类社会面临着文化转型期,无论各种文化形式都在接受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要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做到文化自觉,成为当今学者研究的重点。
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居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中被误解为是政治工作的传声筒,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尽管高校工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受到了大学生的不解和排斥,因此,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种种新问题、新情况,高校更应该从教育的理念、内容等形式出发,更加全面、科学地“育人”,这是大学的使命,更是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继承文化、传播文化,甚至创造文化,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大学生更具个性、更加文明、更易于融入社会,成为健全完善的人,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是对意识形态进行阐释、讲解和传播的,其作用力显现为对人类思想的启迪、觉士、反思等过程。因此大学可以通过文化传承和熏陶来完成文化育人的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大学生能够自觉应对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消极文化因素的挑战,自觉抵制消极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自觉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接纳、学习和吸收精华的文化部分。
因此,文化自觉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也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文化自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过程,也是在进行文化选择与重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兼具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寻找到新的工作方法、途径和载体,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以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文化自觉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一直以来,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式单一,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已不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文化多元化在快速的发展,在文化转型和多元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所面对的也不再是单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受到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对自主、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大,使他们的思想也越趋向个性化,因此,更应该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以文化自觉的维度去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级部门、教育机构、教学人员都能够正确理解和确证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意义上的重要性,以“感染式”、“注入式”“激发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理解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文化底蕴。
(二)文化自觉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理性化。当前,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包容,甚至相互融合以产生了新的文化形式,但多元共生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能引导大学现实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某一种文化,文化多元化既是一种文化共存,又是一种较量和竞争。因此,多元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大量文化资源的裹挟下,由道德、伦理、人性、信仰等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文化选择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又一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让大学生以文化自觉的科学态度认识、分析和对待问题,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思想观点,帮助大学生用理性的文化态度审视社会问题、矛盾的所在,在文化选择的实践应用中提高鉴别力。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主导,鼓励大学生勤学习、多创造,多参加实践活动,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刻苦研究精神、独立创造精神,为大学生进行文化创新提供思想源泉。
(三)文化自觉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清晰化。首先,从宏观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包括了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的手段,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必须理清宏观环境。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好奇心,也最容易受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熏染,导致大学生利益观和价值观的裂变。其次,从微观环境上来看,高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制度环境等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大学生汇聚于高校,相互之间会产生剧烈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使得高校的校园环境更加开放,这就使得一些大学生一味的追求物质享乐,缺乏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加之网络的开放和普及,给高校带了不少反动、迷信、低俗的消极信息,这些都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四)文化自觉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加新颖化。文化自觉的存在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更能根据科学的取向和理性的抉择来把握我们对新颖化的要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颖化,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以新的文化体系、新的文化逻辑、新的文化视野、新的文化理论来补充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在文化自觉的意识上。我们的教育活动要充分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科学的规律和教育规律,既要秉承优良传统的精华,又要以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化新视野为基点进行新的再生,做到在创新中发展,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加新颖化。
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认清变化多端的社会因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信息动态,深度开发和整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实效性的文化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
[1]周国华,王振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践和思考 [J].法制与经济,2007(12).
[2]张红霞.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李艳,郭凤志.文化边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理性自觉 [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4]郝明君.文化自觉:大学运作阻力的消解 [J].探索,2011 (12).
[5]叶宗波.文化自觉: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向度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6]黄燕.文化自觉: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维度 [J].当代青年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