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盐池神话传说的类型及内涵
2013-04-11姚李洁
姚李洁
(运城学院图书馆 山西运城 044000)
盐一出现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心爱的宠物和忠实的朋友。尤其是在文化萌芽时期和发展过程中,食盐引发了人们众多的文化意念,被人们尊称为神圣的灵物,被崇拜到迷信的程度。运城盐池就坐落在黄河金三角地带的运城(古称河东),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震撼人心的关于运城盐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盐业史中许多迷惑不解的问题可以起到佐证和补遗的作用。
运城盐池,南邻中条山,北滨峨嵋岭,东据安邑,西依解州;东西长,南北狭,周围高,中间低,长约30公里,宽3公里至5公里,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形状宛若一个天然的浴盆,又似一条洁白的玉带。它是一个表露于地面的天然内陆封闭型盐湖,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它的开发约有四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在远古时期,它被称为“盐贩之泽”,后世又被称为“池”、“河东盐池”“、解池”;由于运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运城盐池。这里出产的盐曾名苦盐、颗盐、大盐、解盐、河东盐;后来,又以潞村(运城建城前名潞村)而得名为潞盐,并延用至今。
在生产水平比较低下的远古时代,河东盐池自然成了先民聚集的密集区,人民在这里结群而居,慢慢发展形成了部族群落,人类文明之源也随之诞生、发展。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人们以其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创作了许多和盐有关的神话传说,表现远古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自然的抗争,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和期盼,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体现了人类渴望提高自身能力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流传于运城盐池的神话故事,正是人民运用丰富的想象,对盐池的起源、发展、工人的苦难、斗争和追求、善与恶、美与丑……等所做的生动的反映。有的故事优美动听,有的故事荒诞离奇;但是,她们却有着一种魅力,给古老的盐池添加了神秘的色彩。[1]
一、运城盐池神话传说的类型
关于运城盐池的神话传说,史书有不少记载,流传区域也比较广泛。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运城盐池起源的神话;一类是造盐技术的神话;一类是盐工反抗压迫的神话;一类是顺利产盐的神话;一类是盐工抗争的神话。这些神话传说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一)运城盐池起源的神话传说
关于运城盐池形成的神话传说,流传最广的是著名的蚩尤血化盐池和麒麟、神牛造盐池的神话传说。
1.蚩尤血化盐池的神话传说
蚩尤血化盐池是古代文献典籍中最早的关于盐池形成的神话传说。蚩尤是炎帝的孙子,传说蚩尤生得牛首人身、铜头铁额、四目六手,不食五谷,以铁石充饥,生性残暴好战,是东方九黎族(属东夷集团)的首领。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个个生得铜头、铁额、石项,而且身子极像猛兽,有八肱八趾,手像虎爪,掌有威文,以石作粮,且神通广大,飞空走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凶恶无比。他不安于向黄帝臣服,便联合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黄帝爱怜百姓,不想战伐,可蚩尤肆无忌惮,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蚩尤施展法术,喷烟吐雾,黄帝得到天上的西王母的帮助,得兵信神符,在中冀阪泉把蚩尤打败,并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后将其杀死,蚩尤的尸体被肢解,其血流入盐池变成黑水而成卤,其水与雨水相混经日晒而成盐。据县志记载古盐池中曾有黑水河,后因山洪暴发被泥沙淹没而湮灭。蚩尤肢解的地方也因此被叫做解州,蚩尤死后的葬地叫做蚩尤城,俗称蚩牛村或池牛村,在运城盐池的东南边,现在叫做从善村,寓意改邪归正,弃恶从善,表达了人们憎恨邪恶、张扬善举的思想情感。
2.神牛造盐池的神话
相传在很早以前,无论天宫还是人间,盐都非常稀缺。有一头神牛,看人间常年没有盐吃,个个面容憔悴,有气无力,就借给玉皇大帝去盐库驭盐的机会,偷吃了许多盐,随后吐到人间。结果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便大发雷霆,把它贬到人间,让他遭受煎熬。神牛想找一个地方为人们造一个盐池,可是他的好意却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他去过草原,去过中原,去过海滨,人们都不收留他,都不愿意让他占据他们的牧场、农田、湖泊建造盐池。神牛十分伤心。这天,它飘到黄河之滨的中条山上,当地百姓对它十分热情,愿意让神牛在这里落脚,它感动得热泪不停地流。后来它的身躯就成了卧牛岭,眼泪就汇成了盐池。神牛不惜牺牲自己,造福人类,将盐从天宫带到了人间。
3.麒麟造盐池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人间没有盐。玉帝把一只犯了错的盐麒麟打下凡间,麒麟长得似牛非牛,似马非马,怪模怪样,当地人不知是什么动物,以为是怪,都不欢迎,并恶意驱赶。麒麟受到不公待遇,不禁流泪,走到中条山下卧了下来,风伯雨师同情它,一个想帮它消消汗,一个想帮它洗个澡,结果把盐麒麟给融化掉,就成了盐池。还有一种说法,是麒麟解尿变成盐池。麒麟犯错,被贬人间,他来到了古龙门附近,当地人把他当成怪物群起攻击,麒麟撒了几滴尿便离开了龙门,撒的尿却化作了盐碱滩。这头麒麟后来来到了中条山下,撒了一泡尿,便形成了盐池。
(二)造盐技术演进的神话
运城盐池最早的生产方式是不经过煎煮,仅靠天日曝晒生产食盐。含有盐分的池水(卤水),经过风吹日晒,浓缩达到饱和程度,便自然结晶成盐。在自然结晶成盐之后,人们便组织力量捞采起来食用,不再加工;捞采过后,还会再结晶成盐,然后再捞采,反复进行。这就是天然结晶时期,运城盐池生产情况的写照。这种生产方式,不费晒制工本,就能坐收自然之利,很方便于人类。但在当时,人们对这种客观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会通过想象,使其神化,把运城盐池的成因,说成是神赐天工,并为敬奉盐神而修建了池神庙。尤其是当朝同治者,愚昧无知,为了愚弄人民,借机大兴土木,封神赐号。唐太历十二年间(公元777年),由于阴雨连绵,盐池自生红盐,时任河东盐铁侍御史的崔陲时和户部侍郎韩氵晃为逃避罪责,奏伪折:“河东盐池生红盐是祥瑞之兆,是当今圣上的大功大德,也是迟神保护的结果,请示拨银两建神庙,以求祭祀。”唐代宗李豫半信半疑,即派谏议大夫蒋镇去实地核查。蒋镇与韩氵晃系通窗学友,也未去实地了解就报告唐太宗此事属实。唐太宗龙颜大悦,令孟冬十月,在河东盐池北畔卧云岗上修建一座池神庙,并封神号为“灵庆公”,敕封盐池为“宝应灵庆池”,并封掌管盐池的神为“宝应灵庆公”,御赐一块池神庙牌匾,额上写“灵庆公”,冥冥中的神就成了运城盐池的主宰。
实际上掌握池盐生产技术并促进技术改进的不是神,只能是运城盐池真正的主宰—人。计然和尚的传说就证明了这一点。很早以前,传说一个叫计然的和尚,云游到运城,对运城盐池潞盐生产很感兴趣,便在盐池边上修庵久住,潜心探索潞盐生产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独创了一套先进的潞盐生产技术,并把这些生产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工人。因此,后来人们就把制盐技术高超的盐工尊称为“老和尚”;盐厂俗称“庵”;盐滩上盐工居住的简易棚子俗称“小庵”;用来刨盐的铁铲的与和尚云游四方时携带的月牙形铲,形状十分相似。
(三)盐池顺利生产的神话
在运城的盐湖区有一个村子,叫蚩尤村,住在这里的村民都是蚩尤的后裔。这里有一个其它地方不同的习俗:不拜关公。明清以来全国各地都建有关帝庙,惟独蚩尤村不建关帝庙,表示村民对关公的不满,这其中缘由还要从 “关公战蚩尤”的神话说起。相传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5年)五六月份,正值盛夏时节,本该烈日当空,正是运城盐池晒盐产盐的的大好时机。可是盐池天天都是大雾迷漫,经久不散,阴风四起,飞沙走石。卤水无法蒸发,盐工不能下池,盐池无法晒盐。一天,盐官做了一个恶梦,梦见蚩尤死后,阴魂不散,作乱盐池,影响盐产。得到盐官报告后,宋真宗听从护国张天师的建议,摆设香案,焚香祭请故里在解州并被封为伏魔大帝的三国大将关羽除害消灾。离盐池北半里之遥,有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丁最强壮、最彪悍。关公在他们午休时,借用他们的魂魄征讨蚩尤,但不能超过两个时辰。中午时分,关公带领五百魂魄向蚩尤杀来,一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战相持了一个多时辰,蚩尤终被关羽战败杀死,血又流入盐池,盐池恢复了正常生产。关公为庆贺胜利,喝的酩酊大醉,而忘记了去送借来参战农民的灵魂下界复生。等关公酒醒后带着魂魄急急向村庄奔去。但为时已晚,农民身躯早已腐烂,无法还魂复生了。五百魂魄深感冤枉,不时地游荡在村庄上空,哭喊着:“冤枉——冤枉——。村里人将村庄更名为“冤枉庄”, 后因其名不雅,以其谐音,改称“原王庄”。关公因平妖有功,被朝延策封为武安王,并为其建庙宇于原安营扎寨处,名曰宁济庙,内祀关公、张飞,殿侧塑蚩尤像牛头、人身、颈系铁练,貌极凶恶,当地人称其庙为圪塔庙,后毁于战火。
(四)反映盐工生活的传说
传说盐工中有一名叫八王的好汉,虎背熊腰,肩宽体壮,力能扛鼎。盐工们总是披星出,戴月归,干活时,还有工头监督催促,稍有停歇,就会遭受打骂,只有下雨时才不劳动,生活异样艰难。好汉八王老实忠厚,干活不惜力气,从不躲奸耍滑。有一天,盐工正在盐滩上抓铁棍,打斗窝,一般的工人都是两手抓一根铁棍,而八王却是一手抓一根铁棍,上下飞舞,十分卖力,大家都十分佩服他。而盐霸老和尚却在边上催逼他快干,八王再也无法忍耐,就和老和尚吵起来了。老和尚哪里容得下八王的顶撞,甩起疙瘩鞭猛力抽打,八王怒从心起,气生丹田,奋起反抗,一下子把老和尚甩出去八丈远。老和尚气急败坏,招来几十名工头,围打八王。八王被打得皮开肉烂,鲜血淋淋,被关进了小黑屋。晚上,在好心工友的帮助下,八王逃到中条山上。老和尚知道后,派人追杀,最后把八王打死在中条山的八王角上。工人们为了纪念八王这条好汉,就把那个小山头叫做八王角,并建庙塑像,以示怀念。八王死后依然心系盐工,精灵不散,每看到盐工们乏了,就驱来一片云雨,工人们就能休息了。民工们也悼念这位青年,常常凝睇八王角。久之,便发现每一次盐池下雨,总是八王角一有云团,天就涨雨的规律,因而便有了“八王角戴帽,伙计们睡觉”的谚语。
二、河东盐池神话的内涵
河东盐池神话就内容而论,不外乎三大方面:一是反映自然现象,二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斗争,三是人类集团之间的斗争;就内涵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反映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二是表达人民对心中偶像的崇拜感念之情,三是歌颂赞美劳动人民勤劳、纯朴、善良的美德,四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真挚爱情的的向往之情。
(一)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在人民生活中的烙印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过许多民族纷争、朝代更替,可谓战争迭起,这些重大事件在河东盐池神话中都有反映。河东盐池黄帝战蚩尤的神话传说就是两个军事集体之间的斗争。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在这众多的氏族部落中,东西南北中各有其核心,这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部落的首领,也就是传说中的 “五帝之神”,按当时的地域划分,大体上可划分为华夏(西方河渭地区),东夷(东方海岱地区),苗蛮(南方江汉沅湘地区),百越(苗蛮之南闽、粤、桂、滇、黔广大地区)等几个大部落。在黄帝和蚩尤发生战争之前,炎帝和蚩尤、黄帝和炎帝之间都发生过及几次大的战事。[2]炎帝,是中国传说中(或称上古时代)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姜氏族为西戎一支,原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进入中原。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此次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 (阪泉,一说北京延庆境内的阪泉村)。面对诸统领熊、罴、貔、貅、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大战一场在所难免。蚩尤带领著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鹿之战。最后蚩尤被打败。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从根本上,这些部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地域和资源的战争。炎帝和黄帝受到追溯和尊奉,蚩尤形象被丑化,不仅是“胜者王候败者贼”的观念所致,更重要的是后来华夏的文化中心以黄河流域为主,与历史由炎黄子孙撰写有关。[3]
(二)表达劳动人民对心中偶像的崇拜、感念之情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自己的始祖偶像,如同后稷被尊为农神,鲁班被称为工匠的祖师爷,河东池盐也有自己的行业偶像。人们对心中偶像的崇拜,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对山河大川、日月星辰等自然万物的崇拜,那是因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力低下,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很渺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不可抗拒的敬畏与臣服,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因而自然崇拜成为早期人类的精神支柱之一;另一方面是对祖先灵魂的崇拜,表达一种血缘亲情,怀念祭拜先人的恩德,祈祷祖先的在天之灵能时刻保佑自己的后代平安无事、福祉永驻。盐行业的偶像崇拜分为两种,一种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一种是对盐业做出某种突出贡献的人物。由于产盐的地区与方式不同,谁最早发现制盐,传说不一。据说号称盐业祖师神,多达30多位,但山西解池是将宿沙作为盐业生产的鼻祖来供奉的。《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五引《世本》:“宿沙氏作煮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古者宿沙初作煮海为盐。”宿沙氏,一说是春秋时人,他是齐灵公的大臣,也就是《春秋左传》里提到的宿沙卫。但不少人反对这一说法,认为宿沙卫是宿沙氏的后人。据《文子》、《淮南子》、《说苑》等书,宿沙氏是神农氏的一个部落名,其民曾叛其首领而归神农氏。罗苹在《路史后纪》卷四注中说:“《世本》、《唐韵》等言:夙(即宿)沙氏煮海为盐,以为炎帝之诸侯。今安邑东南十里有盐宗庙。”盐宗,就是盐祖或盐神。不管怎么说,宿沙氏是传说中较早的盐业始祖,他或他们一族有可能最先发明煮海出盐,所以宿沙氏也就被奉为盐业祖师神了。[4]这些始祖神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这些上古的神话英雄或始祖神们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由神祗摇身一变成了品德完美的人间帝王。他们以天下苍生为重,平治天下、造福人类是他们的根本职责。[5]关公大战蚩尤的神话故事,是人们对心中偶像崇拜、期望得到保护的最好体现。我们都知道,关羽作为一名急功好义、扶危济困、替民行道的千古名将,早已成为华夏子孙道德人格的楷模和典范,关公既然是人们心中所崇拜的偶像,就应该尽到保民佑民的职责,人们在自然面前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就要借助人人都顶礼膜拜的神——关羽来协助自己除妖祛灾,来展现心中偶像的通天威力。计然和尚的传说赞扬了为池盐技术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老和尚,表达了我国人们感念恩德、爱憎分明的的思想品质。
(三)表达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赞美英雄、惩恶扬善的情感
张学海先生在《东西方神话美比较》一文中指出:“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力量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将人神化,具有理性、严肃、温柔敦厚的恬静美。”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为了战胜自然,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困难,中国古代神话更多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勇于为人类献身的英雄人物的讴歌,对无恶不作的坏人的批评和嘲讽。盐业神话也不例外,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赞颂劳动,歌颂英雄,表现人们对正义的坚守,对罪恶的批判。神牛造盐池和麒麟造盐池的两个神话故事,一个是神牛怜悯人间偷吃食盐而被打下凡间,一个是玉帝把犯错的麒麟贬入人间,这两个神话传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把盐池与眼泪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说明食盐的确来之不易的道理,它是用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眼泪换取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二是麒麟和神牛为了造福于人类,给人类带去食盐,都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忘我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敬和赞美。
河东盐池神话中还流传着另一个美丽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中条山北是一片盐碱滩,荒凉贫瘠,寸草不生,盐工产盐时需要背着淡水以解口渴。因为产盐的池水又苦又涩又咸,晒出的盐味道很苦,所以盐工们十分盼望能在盐池附近找到一口甘泉,用来解渴和晒盐。盐工中一个老汉的女儿,名甜姑,有一双湖水一样清澈明亮的大眼睛,能歌善舞。只要盐民听着她的歌声,晒出的盐颗粒就会又白又大,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因此大家把这种盐叫做甜姑盐。不料,甜姑嘹亮的歌声震怒了住在中条山山洞里刺牛怪,刺牛怪企图用牛角封锁住盐池,不让人们顺利产盐。甜姑得仙人指点,用绣花针挖地三尺,耗时百日,终于在盐池边找到了长流不息的甜泉水。可是甜姑却被盐贩下的黑水薰瞎了眼睛,薰哑了喉咙。人们为感谢这位舍己为人的好姑娘,将泉取名“哑姑泉”,并在泉水旁边修了一座甜姑庙,以作永世纪念。这个传说是对盐业劳动者的赞美,是对不屈的意志力的赞美,更是对劳动者牺牲自我幸福他人的精神的赞美。这些征服自然、改善人类生活的劳动英雄,自然是受着人们最大的崇敬的。而蚩尤被杀、血化卤水、万人食之为结局,反映了远古时期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表达了人民弃恶扬善的愿望。正因为蚩尤生前作恶多端,危害生灵,罪孽深重,死后体被解、血被食,带有惩罚罪恶的性质,表达人民对蚩尤的深恶痛绝之情。
(四)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真挚爱情的渴望之情
河东盐池神话传说,内容及其丰富,有蚩尤血化食盐的传说,也有食盐来自天上的神话传说,也有盐业劳动者反抗压迫、不屈斗争的传说,更有为爱情矢志不渝、勇于献身的故事。神牛偷吃食盐吐到人间,表明天堂生活要比人间美好,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八王角的传说反映了盐池工人生活的艰辛、劳动的繁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八王被迫害致死,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与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之间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社会现象。八王死后驱雨的现象,寄托了盐工们解救自己于水深火热的困苦生活的热切希望,但又无能为力,为了生存延续,为了生活,只好寄希望于被迫害致死的好汉八王的幽灵来慰藉自己,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盐业劳动者更加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在河东盐池神话中,就流传着一个凤凰谷与姑姑鸟的美丽故事:九姑与嫂子为了给母亲治病,上山采药遇到险情,被一小伙子解救,后九姑与小伙子相爱。但盐司为了霸占美丽的九姑害死了小伙子,九姑为了爱情就在凤凰谷投崖身亡。九姑的嫂子伤心欲绝,口中不停地呼喊着九姑的名字“姑姑、姑姑”,后悲伤过度死亡,化做一种灰色俊鸟,日夜盘旋在凤凰谷上空。这个传说歌颂了九姑不为金钱所动、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
河东盐业神话传说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如从河东盐池相关的地名形成中,可以感受到盐和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对家乡特殊的热爱之情;从历史上那些为争夺食盐而发生战争中,可以反映出食盐对于国家政权、民族命脉的的重要作用;从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中,反映出人类对盐的崇拜以及盐对生命重要意义;等等。丰富的河东盐池神话展现了盐由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轨迹,表达了人类的理想、愿望和追求,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的斗争精神,她与河东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有着不可分割关系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其进行深层挖掘和探讨,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柴继光.运城盐池神话传说探微[J].运城师专学报,1984(3):59—64.
[2]张银河.中国盐业神话传说探析[C].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2005:12.
[3]刘毓庆.晋东南及其周边神话与中国文化及文学之精神[J].中州学刊,2005(1):170-171.
[4]陈逸根.不简单的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
[5]王永平.论唐代山西的民间信仰[J].山西大学学报,2004(1):113-118.
[6]陈曦.中国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四川自贡和山西运城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