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相对人口过剩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2013-04-11方龙山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失业率失业承载力

方龙山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图书馆,安徽池州,247000

1 问题的提出

建国后,我国对人口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从“人手论”到“人口论”的嬗变。“人手论”是一种“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干活”的思想。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并且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这种“人手论”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在我国封建社会,“丰收”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同时更包括人口生产。此外,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与今天也有很大不同。当时,担心爆发战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使“人手论”占了绝对的上风。尽管当时民间有控制人口的呼声,政府也有控制人口的政策意见,但均未付诸实质性的行动。所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国出现的“人口爆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人口爆炸”的结果,使政府感到了空前的诸如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多方面压力。我国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就这样从“人手论”转变为“人口论”——人,同时作为消费者而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出现的诸如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人的诉求增多等新问题,这些都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当社会不能提供或者不能公平、公正地提供这些机会时,人们在人口方面看到的问题便是“人口过剩”。在今天和平年代,很多人时常自觉或者不自觉、有意或者无意夸大了“人口过剩”所带来的压力。“人口太多了”常常成为很多人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的最好借口。这就是绝对的“人口论”——人作为消极的消费者而存在。这种看法虽然是错误的,但在我国却有着很大的市场。对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基于这种考虑,本文论述了人口过剩的两层含义、我国相对人口过剩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相对人口过剩的主要原因,试图说明我国相对人口过剩不仅是经济承载力的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因此,要解决我国相对人口过剩问题,不仅要增强经济承载力,而且要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否则,永远也摆脱不了没有发展或者限制发展的“控制人口”的怪圈。

2 “人口过剩”的两层含义

2.1 绝对人口过剩

绝对人口过剩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的人口总量超过了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也有学者提出了“广义相对人口过剩”这一概念[1]。绝对人口过剩是以资源总量为参照系的人口过剩,必须把人口总量降至资源承载力的限度时,才能解决人口过剩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关于人口过剩的论述显然包括了这种思想,他认为,生活资料的短缺最终取决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2]272-273。

马尔萨斯关于人口问题的论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人口的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常随着增加”;“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3]对抑制人口,除了贫困和罪恶之外,又增加了所谓“道德抑制”,即主张无力抚养子女者不要结婚。他甚至认为,如果不实行道德抑制,人类的贫穷和罪恶就无从解除[4]。马尔萨斯后来用“土地收益递减规律 ”(decrease of marginal returns of land )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这一规律是指:在技术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对一定面积土地追加资本和劳动,超过某一限度其追加部分所得收益随投入的增加而减少。这就是说,尽管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活资料的供给,但是,这种供给最终要受到土地等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限制[2]380。

美国人赫茨勒认为,今天的人口过剩并不是人地比率或生存空间的问题,而是相对于现有的资源和一切能够有效利用这种资源的有关生产手段与分配手段而言,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的比例过大[5]。可见,他这里所说的人口相对于“现有的资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的“比例过大”,即为绝对人口过剩。今天,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既是绝对人口过剩的表现,同时又使绝对人口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

2.2 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指人口总量超过了特定社会的经济承载力。这种人口过剩以社会经济承载力为参照系,具体来说,经济承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吸纳能力和生活资料的供应能力。相对于人口而言,当生产资料的吸纳能力不足时,即表现为失业;当生活资料供应能力不足时,即表现为贫困。而失业和贫困,尤其是贫困,即为相对人口过剩——人口超过了经济承载力。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社会不能养活哪怕是极为有限的作为消费者的人口,这时,人口过剩问题就会凸显。反之,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至社会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时,人口过剩问题即随之得到缓解或者消失。当然,人口要控制在自然资源承载力限度内。

阿尔弗雷·索维认为:“就一个国家来说,检验人口是否过剩,传统的和最通常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存在失业和食物不足的现象。”[6]“失业”和“食物不足”直接体现了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抚养力之间的失衡,即人口总量、人口消费量超过了经济承载力,这即为相对人口过剩。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一种决定于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条件的相对人口过剩[7]。随着资本积累增进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存在机器排斥工人的现象。人口过剩主要是由那些被机器所取代的人口组成。 “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8]701-702可见,马克思不仅是从社会经济承载力来论述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而且还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揭示了其社会根源。也就是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机器排斥工人的现象,进而使工人阶级贫困化。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承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进一步助长了、固化了工人阶级的失业和贫困。

2.3 绝对人口过剩与相对人口过剩的辩证关系

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首先遭遇到的是相对人口过剩,突出表现为失业和贫困。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使经济承载力明显增大。另一方面,社会逐步演化成“橄榄型结构”的社会。因此,相对人口过剩问题自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但是,资源的承载力在一定条件下终归是有限的,这就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绝对人口过剩问题,这一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可见,发展经济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对人口过剩问题,但是,过度发展经济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及以前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承载力有限,主要面临的是相对人口过剩问题。而今天其社会结构已演变成“橄榄型结构”的社会,与过去相比、与今天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不仅经济承载力显著增大,而且贫困人口很少,失业率也在可控的范围内,因此,他们现在主要面临的是绝对人口过剩问题。而在我国现阶段,不仅经济承载力有限,贫困人口多、失业率高,而且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日益严重。所以,目前我国既面临着绝对人口过剩问题,又面临着相对人口过剩问题。

3 我国相对人口过剩的表现

3.1 贫困

3.1.1 我国贫困率高且贫困人口多

世界银行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生活费不到1.25美元,四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儿童处于营养不良状态[9]。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10]。按照新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将从2 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3.4%[10]。

3.1.2 贫富差距大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从理论上说,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的调节需要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国民收入二次分配,让收入均等化,从而使基尼系数缩小。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我国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8持续上升[11],2012年为0.474[12]。可见,要实现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全社会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更为严峻的是,如果道路不明、方法不当,任重道远会变成遥遥无期。在现实社会中,这种贫富分化的趋势便以“人口过剩”表现出来。

3.1.3 在职贫困

在职贫困,是指拥有固定工作但相对贫困(例如收入低于特定贫困线)的人。他们虽然得到工资,但工资的金额不足以维持一个合理的生活水平。从理论上说,在职贫困与工资铁律有必然的联系。工资铁律是一条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定律,该定律认为实物工资处于长期将永远倾向接近于仅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的最低工资额,因此这个理论也称为工资的最低生存说。这一定律为马克思所接受,并成为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一部分[2]285。

关于我国的在职贫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很不完善的,公平有序的法治经济秩序尚未形成,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不能有效地依法规范。在劳资双方利益博弈中,劳方始终处在弱势地位。其次,我国居民劳动报酬过低,绝大部分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难以满足普通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最后,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低效、无效劳动以及资源浪费、分配不公也是造成在职贫困的重要原因。

3.2 失业

3.2.1 我国失业率统计不包括农民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两种失业统计方法。由于各国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发展水平不一,登记失业率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比较。而抽样调查失业率的基本依据是国际化的失业定义,可以进行国际比较。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失业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使用的统计方法也不同。中国公布的城镇失业率是登记失业率,它是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对失业人员登记统计汇总的结果。由于中国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到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失业人员数量不够全面,再加上就业和失业登记办法还不健全和规范,因此,实际失业率高于登记失业率。中国还没有开展劳动力抽样调查,没有抽样调查失业率。所以,我国公布的失业率统计数字不包括农民在内。

3.2.2 隐蔽性失业

隐蔽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表面上就业,但实际上却从事与其教育水平、能力等不相符的工作。不发达国家的隐蔽性失业要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 从表面上看,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给隐蔽性失业的产生提供了十分肥沃的土壤。今天,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仍然没有进行彻底的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等根本性的改革,因此,隐蔽性失业十分普遍。

3.2.3 我国实际失业率高且失业人口多

如前所述,由于中国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到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失业人员数量不够全面,再加上就业和失业登记办法还不健全和规范,因此,我国实际失业率远高于登记失业率。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真实城镇失业率包括公开失业率、隐藏性失业率、下岗工人失业率以及农村流入失业率,约为17.38%,中国的失业人口达到2.23亿[13]。

4 我国相对人口过剩原因分析

4.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长期束缚,严重削弱了经济承载力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低、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什么是所有者缺位?国有资本由谁负责不确定,国有企业破产没有人承担责任,人们通常把此种现象归结为所有者缺位。生产关系是民事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政府机构之间的交易。因此,所有者缺位的另一种表述是:社会物质财富所有权为政府所有,并且实际由各级政府组织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理论上强调实行按劳分配,但实际情况却与此大相径庭,人们往往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准则出发,在职休闲,出工不出力。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严重削弱了社会经济承载力。不仅如此,“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历次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秋瑞经过研究,认为从1958年到1963年,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是2 158万[14]。这对十分有限的经济承载力来说,哪怕是再少的人口都变成了十分沉重的负担。

4.2 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的突然解放使内隐化、分散化的贫困人口急剧外显化为失业人口

改革开放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贫困人口内隐化、分散化。所谓内隐化,是指贫困人口隐藏在单位内部而没有外显化为社会矛盾,或者说当时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社会矛盾的严重性。所谓分散化,是指贫困这一社会矛盾被分解为每一个个体的、局部的矛盾,这样,从表面上看,社会矛盾被淡化、被分散了。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就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的巨大解放,长期积累的大量内隐化、分散化的贫困人口迅速外显化为失业人口。改革开放使城镇居民由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广大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的同时,既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更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他们有条件大量涌入城市。但是,由于长期贫困,农村人口流动必然带有报复性、盲目性的特征。在这种条件下,诸如“民工潮”“外来妹”这些失业问题便凸显出来。

4.3 法治经济的不完善使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劳动力的充分有效流动困难重重

法治经济的完整内涵应包括:有着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健全的法律与经济互动机制;民商事活动和私权利得到充分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基本公平得到有效保障。

我国目前非公经济的弱势,严重制约了其自身发展以及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严重削弱了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国有垄断企业的低效、高额垄断利润和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势地位,严重破坏了价值规律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扼杀了经济主体创新的原动力,从而从根本上削弱了我国经济承载力。居民财产性收入比例过小,使普通居民投资创业受到很大限制。这无疑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今天,世界500强企业很多是从当初很小的私人公司成长而来,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深思。另外,目前我国公平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因此,劳动力不能充分有效地流动,造成人力资源极大浪费。一方面是经济主体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过剩”。在我国当今社会,这种矛盾的现象十分普遍。

5 结 语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人口过剩时曾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是劳动供求规律借以运动的背景。它把这个规律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绝对符合资本的剥削欲和统治欲的界限之内。”[8]708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正是“资本的剥削欲和统治欲”。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排斥工人,进而使工人阶级贫困化。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承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进一步助长了、固化了工人阶级的失业和贫困。可见,相对人口过剩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更是法律问题。今天,要认真分析我国的有关法律制度是否存在削弱经济承载力的倾向,是否存在助长、固化普通百姓失业和贫困的倾向。因此,要彻底解决我国相对人口过剩问题,不仅要增强经济承载力,而且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摆脱没有发展或限制发展的“控制人口”的怪圈,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俞海山.广义相对人口过剩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6-11

[2]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尔萨斯.人口论[M].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43

[4]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4

[5]Hircile J O.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crisis[M]. 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56:93

[6]索维.人口通论:上册[M].查瑞传,戴世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339

[7]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4-11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罗杰斯.美国的贫困与反贫困[M].刘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

[10]林晖,周芙蓉.我国扶贫标准大幅提高后我国贫困人口增一亿[N].人民日报,2012-06-24(13)

[11]丛亚平,李长久.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带来经济社会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0-05-21(A6)

[12]刘铮,王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概3倍[N].文汇报,2013-01-19(2)

[13]何承韦.中国城镇失业率之研究[C]//台湾东吴大学生经济论坛.台北:东吴大学,2003:97-123

[14]李泓冰.请让孩子们拜读“家丑”[N].新民晚报,2012-05-07(22)

猜你喜欢

失业率失业承载力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对受压加劲板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评述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找工作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