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语委与地方媒体语言规范合作平台建设探析
——以浙江省为例
2013-04-11罗润锋
罗润锋
(绍兴文理学院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浙江 绍兴312000)
许嘉璐先生曾指出:“媒体语言 (包括文字),尤其是广播电视语言,太重要了——它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任何其他载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现代化需要规范的语言文字生活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因而广播电视语言应该规范而多样,高雅而活泼。”①确实,媒体对语言规范既是最有力的宣传者,更是直接体现者和创造者。媒体语言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巨大,对全社会的语言文字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媒体语言规范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我国对语言规范性问题一直高度重视,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标准,如《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1],而且还通过立法的形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全社会使用汉语语言的规范性提出要求。同时新闻出版总署多次下发通知,经常性地对媒体语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规范要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则建立了平面媒体语言、网络媒体语言、有声媒体语言三个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研究分中心,对传媒语言资源进行定期、持续、滚动式检测,促进媒体语言规范使用。但我们同时也得注意到,作为与百姓接触更多、更频繁的地方媒体,往往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语言规范的相关研究与监测不足,使得地方媒体与中央或省级媒体相比,在语言使用规范性方面存有较大不足。
一、地方媒体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方媒体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语音、字词、语法、色彩格调四个方面。
1.语音方面的问题。语音问题主要存在于广播、电视、网络视频等有声媒体中。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普通话语音不标准、不准确。即播音员或演员等在播音、主持、演出等场合中主动使用了普通话,但限于自身水平,出现发音不到位、不准确的现象,如发音部位偏移、前后鼻尾音偏后或偏前、舌位偏低或偏高、调值偏低等[2],这种现象相对于中央或省级媒体,地方媒体出现的频率更高。二是使用方言播演节目。目前很多地方媒体为了提高收听率、收视率或点击率,多有使用方言播演节目的情况,除了一些专门的方言类节目外,在一般节目播出过程中,也会穿插使用一些方言。
2.字词方面的问题。字词问题主要存在于视频节目的字幕及报刊中。即在字幕及报刊中出现错别字、词序不当、滥用字母词等现象,这种问题不难发现,却一直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将“抚养”写成了“扶养”,“进入”写成了“进人”,“钓鱼竿”写成了“钓鱼杆”等。而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写成“‘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就是典型的词序问题了[3]。至于滥用字母词,已经快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了,各级各类媒体都多少存在这一问题。如“MBA”、“NBA”、“WTO”、“BMI”等。这些字母词本来完全可以用同义的汉语词替代。
3.语法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在广播、电视等有声媒体中,还是在报刊等纸媒体中,都存在一定的语法规范问题。由于媒体从业人员常常未意识到其错误性质,导致这类问题反复出现。诸如“强烈支持”、“发泄思乡之情”等属于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我去吃饭先”,“把书拿拿走”,“东西都堆在角落里头”等则属方言语法问题。另外“雪灾能够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看上去比想象的更加美轮美奂”,“和一个所谓叫王某的联系”等也都属于常见的语法问题。
4.色彩格调方面的问题。汉语在应用中会产生感情色彩与格调的问题,这是对语言应用高一层次的把握。作为影响深远的媒体,在对语言应用的色彩与格调问题上必须有所关注。目前在各级各类媒体上,我们会发现诸如“国庆节将至,市民们纷纷蠢蠢欲动,准备出游”,“企业走捷径扭亏为盈”,“劝说无望,女教师被刺身亡,广告后精彩继续”等色彩格调不合适的语用方面问题。
二、地方媒体语言规范问题原因浅析
上文所述媒体语言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地方媒体中,但不可否认,相对来说,地方媒体比中央和省级媒体出现问题更多一些。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人才队伍现状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地方媒体逐渐开始重视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了招聘门槛,加强了培养举措,使得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技术素养有了较大提升。但前期积累下来的专业不对口,年龄结构偏大,继续教育不足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地方媒体中很多从业人员原先并没有进行过相应专业学习和训练,半路出家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之后又受时间、经费、意识等方面的影响,缺少后天的针对性、专业性培训,通过经验摸索积累来提高自身从业水平成为常态,这对地方媒体的语言规范性问题影响较为明显。
2.受媒体客观条件的影响。地方媒体经费和人手都不宽裕,在企业化运行模式影响下,为了保证最终利益,地方媒体并不会在人力物力上投入过多。这样,在类似于校对、相应专业化分析等工作上往往投入精力物力不足,这就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
3.受媒体主观意识的影响。每个媒体都有追求收听率、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的主观意识。这样,求新、求奇、求特,迎合不同的听众、观众和读者的兴趣爱好必然成为媒体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追求[4]。为了满足各个层面听众、观众和读者的兴趣爱好,如无一定约束和规范,媒体甚至会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更何况是语言文字规范这样缺少强制性惩戒措施的“小问题”。有时,就是为了使得某些特定受众群体喜爱自身节目或栏目,媒体在明知不符合语言规范的情况下,依然会使用方言、不规范缩略语或新字新词等来追求所谓的“亮点”。
三、地方高校语委与地方媒体共建合作平台的可行性
基于对地方媒体语言规范问题的概况把握和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地方高校语委工作的了解,笔者认为,地方高校语委与地方媒体在语言规范问题上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平台,合作有较强的可行性。
1.从媒体语言规范建设现实需要看。媒体语言具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其中时效性、生动性、贴近人、吸引人是不可忽视与回避的特点[5]。要对媒体语言进行规范,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现实。因此规范建设既需要有对媒体语言了解比较深入,具有丰富媒体从业经验的人,也需要有对语言规律把握准确,对语言学理论有深入研究的人,只有双方分别从自身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又能积极换位思考,将双方的理念思想进行充分磨合、交融,才会对媒体语言规范建设有深刻的领悟,才有可能提出真正适合适用的媒体语言规范措施,因此,要做好媒体语言规范建设,高校语委与地方媒体能开展深入合作无疑是最佳选择。
2.从双方具备的客观条件看。以浙江省为例,我省各个地级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且基本每所本科院校都建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一机构。每一所地方高校语委也均建有一支以普通话测试员、推普员等为主体的队伍。这支队伍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有热爱语言文字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有较为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这支人才队伍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均有能力去承担推进媒体语言规范方面的工作。同时我省每个地级市均有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众多地方媒体,有一批对媒体语言了解较深,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也有不断推进媒体语言规范建设的现实需要。所以从双方的客观条件看,客观优势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互补的。
3.从双方合作的主观愿望看。高校语委以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导并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和测试,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推动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融入地方,承担有关社会服务工作等作为自身职责。因此,与地方媒体合作,推动地方媒体的语言规范建设可以说是其自身工作职责所在。同时,参与地方媒体语言规范建设可以为语言文字工作者们提供新鲜现实的语料、最新的语言发展动向,能有效提高语言文字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地方媒体虽主观上都希望自身所用语言规范无误,但多受困于人手不足、经费紧张、专业知识有限等限制,无力持续加大语言规范化建设。双方合作开展语言规范化建设,对解决自身困难、满足发展需要都有积极意义,无疑是互利共赢的。所以从主观意愿看,开展合作将是双方所需要和欢迎的。
四、对地方高校语委与地方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举措的思考
鉴于地方高校语委与地方媒体的合作平台建设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双方可先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合作,逐步推进地方媒体的语言规范建设。
1.共建监测队伍。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语委的专业人才集聚优势,解决地方媒体人手紧,专业素养不足的难处。分别从地方高校语委和地方媒体中选取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人员和从业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共同组建一支既有理论研究能力,又有媒体从业经验的媒体语言监测队伍,一方面请地方高校语委中的研究人员对地方媒体的重点栏目或节目进行集中针对性跟踪监测,在监测一段时间后,对发现的疑似语言规范问题提交监测组进行总结和分类,并共同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属于语言规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并将方案反馈给各个媒体组织,要求进行积极整改。每经过一个阶段,监测队伍可就发现的各个问题进行一次专业的探索与分析,并召集广大媒体从业人员参加分析会、评论会,共同对一些共性、常见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解决方案,并逐步推动地方媒体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进行合作研究。地方高校语委的专业人才和媒体从业人员对语言规范的研究各有所长,可将双方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针对地方媒体所关心的语言方面问题共同拟定研究方向,设定研究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进行常态化交流,互相介绍语言规范方面的研究心得和学界发展动向,以地方高校语言研究力量带动、促进地方媒体对语言规范的关注与研究。这对地方高校语委进行更有实用价值的语言研究,提供新鲜的语料和研究视角也都不无裨益。
3.开展专业培训。针对地方媒体从业人员中专业背景和继续教育不足的问题,可充分利用高校语委所拥有的教学经验丰富,语言研究深入的人才队伍,开展针对媒体语言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素养。
4.拓展相关栏目。地方高校语委也可借助地方媒体这一对地方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平台,开设一些以语言为主题的特色栏目,推进地方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这也能间接推进地方媒体的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注释:
①见许嘉璐为姚喜双、郭龙生主编的《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一书所作的《序》,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陈章太.当代中国的语言规划[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2]孟晖.播音员主持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常见语音问题分析与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2012(2).
[3]周东华.谈谈媒体的语言规范[J].新闻知识,2003(7).
[4]滕丽.试论电视媒体语言的规范与发展[J].湘南学院学报,2007(3).
[5]姚喜双.加强媒体语言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