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园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2013-04-11梅汉超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尚武精神武术人格

梅汉超

1 校园武术文化的特征

1.1 规范性与时代性

校园武术文化的规范性是由武术文化的内涵所决定的。武术注重外在动作的规范,讲求“坐如钟、站如松”,切磋技艺时讲求“点到为止”,品行的修炼“立身正直”,追求胸怀坦荡、正气凛然、君子的理想人格。正是由于中国武术讲求外在的动作规范和内在的修炼与准则,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规范制度,使学生在校园武术的各类活动中领悟人生真谛,提高个人修养,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校园武术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其内容和形式必然受到时代及社会的影响,并与学校教育理念、管理体制、人文氛围和学生风貌有着密切关系。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学生渴望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武术文化的诸多功能能满足学生对武术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抱拳礼”是学生互动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体现出彼此的尊重、和睦和诚信。在技能上“点到为止,赢得心灵”等无不透露出进取、谦让、宽容和社会所倡导的和谐。同时武术文化所蕴含和折射出的尊重、谦恭、仁爱等至今为不同习武群体所认可并共同遵循,具有浓厚的时代特性。弃其传统武德中封建、神秘和保守的一面,倡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蕴含在武术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塑造出学生良好的品德。

1.2 独特性与融合性

校园武术文化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征。独特性表现为学生在参与武术文化活动中,通过肢体动作的感性形象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实施影响,它既是技艺学习过程和“练悟”的结合,又是实践教化的过程。这种实践性的教化不仅能提高学生技艺,领悟中国武术的意境与神韵,同时对学生的武德修养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校园武术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并在武术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追求个体内在的修炼,在接受传统武术文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中国武术文化的先进性。

武术文化早已融入到世界体育文化之中,世界性的武术竞赛活动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如今校园武术活动日新月异,校园武术文化更是呈现出缤纷的内容,学生在参与中可吸收武术文化中的精粹,并与本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校园武术文化自然引入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精粹,既“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和巨大魅力是激励学生勇往直前的动力,显现出学生“个体”的进取心。在习练中能体悟到武术文化的整体观,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洗礼,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1.3 教育性与传承性

校园武术文化的教育性表现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健全学生的人格。它所创造出的和谐氛围,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里,内外兼修,促进全面发展,实现道德完善和人格的塑造;从武术技理中领略“天人合一”的东方哲理与“以和为贵”的思想,建立和培养学生间的友爱与团队协作精神;“尚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校园武术文化的教育性有别于其它教育文化,能使学生德艺兼修,“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体系”[2],对自我修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校园武术文化是武术文化在校园的延续和发展。“习武先习德”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教师的德才兼备和敬业精神,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以尊师为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现等级教化和武德中的尊师观念。切磋技艺时讲求“点到为止”,体现了谦和仁爱的精神。而“抱拳礼”作为校园武术活动中的重要礼仪,是“仁”“礼”道德规范在校园的延续和传承。“抱拳礼”看似一个肢体动作,它却是潜移默化过程,包涵着德艺双修的内涵与要求,是“内外兼修”的具体显现,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模式中。把追求道德完善作为根本是中国武术界世代相传的一个德行思想特征。因此,校园武术文化在校园内广泛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人文精神。校园武术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运动项目,具有其它运动项目所共有的特性,又具有传承性特征。

2 校园武术文化对塑造学生人格的作用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潜在能力、尊严等方面的总和,反映一个人在心性、才情、人品等方面的综合指数[3]。人格魅力在于人的完整,而人的完整关键是人格完整。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育人功能,对学生无论是从身体和技能上,还是品行和人格发展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1 校园武术文化为大学生人格塑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保障和多元需求

校园武术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一是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既结构各异的武术器械、不同款式的武术服装、各类书籍及名目繁多的武术影像等,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往往能吸引并给学生一种很深的文化印象,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为学生参与武术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二是以制度文化为表现,校园武术活动中,无论是教学和训练、竞赛和表演、还是协会和社团活动,都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有效的制度和“武德”的熏陶,以及它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学生更加自觉地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以武术精神文化为核心,倡导尚武精神和武德修养,学生在接受武术技能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是身心并重的砺炼和实践教化,这对尚武重义的“侠义”精神,树立学生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满足了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多元需求。

2.2 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

武术运动是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武术文化中所崇尚武德、天人合一、识礼明德;自强不息、以武会友;学拳宜作正人事情,学拳宜以涵养为本;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人文精神[4]。校园武术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延续着民族文化及传统美德。因此,校园武术文化能营造团结、奋进、和谐的氛围,是校园人文气息不可缺少的文化之一。它是最具凝聚力、最富创意和活力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为当代大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美的熏陶与享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3 尚武精神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无穷动力

尚武是指尊崇军事、武术的意思,它突出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中国的“武”字由“止”和“戈”组成,说明,我们祖先尚武的核心不是唯“武”,目的是要“止战”,是要“和平”[5]。今天所提倡的尚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中武术传统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它应该是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崇尚勇武为特征,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6]。

之所以在校园武术文化中倡导尚武术精神,是要让学生在尚武术精神的熏陶下,通过对尚武精神的感悟和解读,内化成激励学子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增进彼此的了解、友爱与和谐,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因此,校园武术文化所弘扬的尚武精神正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显著特点,能促进大学生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武术形神统一、内外兼修的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一个共同特点, 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反映[7]。中国武术把形神之称为“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它是武术在长期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运动形式,是武术文化、武术教学训练及健身强体的精髓,更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是指精、气、神等内在的心志活动;所谓“外”是指外在的形体活动。内外合一是自身在实践与教化过程中的内外兼修,既“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兼修无疑能使学生顺应自然,融入社会,修身养性,实现天人合一,并把内外修炼的技艺通过外部的形体,仁礼品德,以及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以形传神”是中华武术演练的重要要求,构成了中华武术独特的内在美[8]。武术以技击为核心,以套路演练为主要运动形式,为迫求“外形”的优美和表现特色,既讲求形体动作的高规格,又注重武术意识“精、气、神”和习武者的“体悟”,从而构成了武术外在“形”美和内在“神”美的完美统一。正如武术谚语中将练拳形象地比喻为“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粘”。形神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形与神是高度统一的,神寓于形,形去神散。中华武术将神与形的结合锻炼方法发展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9],显示出超越“体育”的东方技艺之美和独特的魅力。因此,校园武术文化不仅能激励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而且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对美的感悟,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以达到真、善、美有机的统一和德艺双修之目的,培养美好的情感,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2.5 校园武术文化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人格发展的现代化

随着文化的多元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在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和互为作用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并成为未来建设祖国的栋梁,就必须面对压力和挑战,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下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既符合社会需要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人格。人格现代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是心理、思想、态度、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向现代化的转移,健康的人格将成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谋求发展的关键。这与武术文化的发展和对习武者的德行要求相契合。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形成了“以武观德”、“德艺双修”的教育理念和传承模式,将修身养性既“武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习武过程之中,突出武德修养中个体的主动性,注重实践教化,培养学生遵师重道、崇德重义、谦虚待人、诚实守诺等行为规范。以“尚武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内练精神气、外练筋骨皮”作为习练的要求,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见,武术文化的内涵和显著的教育功能不同于其他任何体育项目,它既是武德教育,又是身体教育,注重两者的有机的统一。

武术进入校园并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武德就应成为当代学生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美德,它是对学生精神品质的一种升华。因此,以校园武术文化活动形式和载体,将“尚武精神”和时代精神溶铸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中,修身立德,立志成才,通过积极的参与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可使学生养成求真、务实、果敢、自信、进取、乐观等良好的品德和情操,这是新时期对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人格发展现代化的目的和真谛。

3 小结

校园武术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深受大学生所喜爱。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以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倡导“尚武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武术实践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真正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1] 乔立波.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特征与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8(6).

[2] 温 力. 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李铁莉. 以专业教育沟依托点的大学生人格塑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4] 张紫亮. 关于高校校园武术文化教育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7).

[5] 曾维涛. 浅析当代军人尚武术精神的本质[J].学术·理论,2010(8).

[6] 温 力. 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报,2009(8).

[7] 宁 青. 中华武术的形神统一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8] 曹湘英. 中华武术“ 内外兼修”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9] 付传亮. 论人格现代化[J].石油教育,2002(6).

猜你喜欢

尚武精神武术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中华武术
对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武术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