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退役运动员出路探索

2013-04-11海冰洁王天玉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体育

海冰洁,王天玉

1 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现状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 000人,按照优秀运动队15%~20%的年更新率,平均每年有3 000至4 000名运动员退役。仅在2009年,全国已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就超过4 000人。2010年,这个群体又新增近2 200人,其中45%的退役运动员并没有得到及时安置,累积已有6 000余人。在2012年奥运年和2013年全运年之后,退役运动员的数量将面临一次快速增长。基于我国现有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的数量庞大,且每年都会有运动员退役,因而这一群体退役后的出路问题备受关注。

另外据统计,2010年全国在训运动员33 294名,正式在编的仅17 444名,以试训、集训等名义在训队员达15 850人。这些没有编制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境况更加糟糕,他们无法享受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一系列退役保障办法。同时,由于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训练场馆内度过,加之受到从事体育专项训练较早、文化课程学习较少、科学素养较低、身体伤病等因素的制约,退役后难以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社会的激烈竞争,昔日竞技赛场上的辉煌成绩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带来退役后生活的无忧,丧失了竞技价值的他们成为了头顶空有竞技光环,实则生活保障无依、势单力薄的弱者。前国家队体操选手、北京大学生运动会男子吊环金牌得主张尚武退役后在北京王府井地铁口乞讨,被驱赶后落迫离开。一生共获得40多个全国冠军,20多个亚洲冠军的亚洲第一力士才力,多年受困于贫穷、不良生活习惯,在2003年由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毫无尊严地死了,在生前最后四年,他的工作是辽宁省体院的门卫,在他死去的当天,家里只有300元钱。曾经和姚明较量过的大个子职业篮球运动员黄成义,由于比赛中受伤和不成功的手术,导致他丧失行走能力,退役后与母亲蜗居在简陋不堪的工棚里,每日为几块钱的食物心神不宁。

广大运动员中能够成为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的屈指可数,而在训练场上挥散汗水、奉献青春的普通运动员们由于没能站上领奖台而不被大家所熟知,只能成为金字塔的底座和基石。许多取得过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们的退役生活尚且如此,大批“塔基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的境况更是无人问津。

2 导致运动员退役后生活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外部因素

2.1.1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是举国体制,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举国体制”下,凡是入选省市专业队的运动员,从入队开始计算工龄,成为国家正式职工,同时享受国家职工待遇。但由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这一国家保底体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困难。竞技体育的发展实际上是以大量运动员牺牲自己接受普通国民教育的权利换来的。这也正是举国体制在运动员退役和再就业问题解决方面存在的弊端。

2.1.2 政府保障政策及制度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章竞技体育部分,第二十八条:“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新闻发布会,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将获政策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确实为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但并未从实质上彻底解决安置难这一问题。这些政策普遍存在着只着眼现在、过于短视,与当下环境不协调,忽视个体关怀,效率与公平难以平衡等问题,并且政策在推行过程中没有得到切实落实也是导致政策方面存在缺陷的原因之一。

2.1.3 我国经济体制转变方面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社会转型,影响到了社会各个方面,对于体育领域中的运动员退役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承担了运动员退役后招收与分配工作的主要安置任务。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小政府,大社会”的背景下,运动员退役后有了更广阔、更灵活的职业选择,但随着企业地位的强化,市场化用人制度的确立,使得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不再有计划经济时期的稳定保障,加之文化水平有限,退役运动员面临着巨大的转型生活压力。

2.1.4 社会整体就业压力方面

在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创业难题不断的情况下,每年有近700万就业大军在等待就业,退役运动员在其中不免属于弱势群体。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都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文化水平和科技能力相对较弱,除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外基本无一技之长的现实,使得退役运动员在社会就业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优异的竞技成绩并不能为他们带来满意的工作,在社会竞争中的弱势导致了他们退役后生活的窘境。

2.1.5 我国运动员培养方式方面

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表现为“体校+专业队”。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业余体校选拔,上升到省市级专业队,再到国家集训队,整个选拔上升流程等同于一个淘汰的过程,年淘汰率超过20%。选拔的参考标准就是运动员成绩,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竞技成绩,学习时间常常被训练课挤占,被不断压缩。而运动员在这一体制下,根本无法自主调整学训平衡。我国现行的这种培养方式,直接导致了运动员基本文化素质与科学知识技能的严重欠缺,成为运动员退役后在社会上难以立足的主要原因。

2.1.6 我国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尽管国家六部委已出台《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决定将运动员保障纳入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但要彻底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生活与再就业问题,道路还相当漫长。如现今对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主要集中于物质保障方面,精神保障等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保障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

2.2 内部因素

2.2.1 运动员的家庭背景方面

运动员自小在运动队训练,家庭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少,但退役后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则是由运动员与家庭成员共同度过,家庭对于他们退役后职业生涯的选择不免起着重要作用。据调查,大多数运动员为农村籍,家庭成员以务农为生,没有更好的机会或者更开阔的就业思路提供给运动员,而运动员文化程度等自身弱势,更是阻碍了他们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2.2.2 运动员的伤病方面

英国跳水天才戴利接受采访时说过:“中国人有一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他们不上学,也不和家人在一起。就是这么一条中国跳水运动员的传送带,他们一直工作到损毁,然后下一个出来接着训练”。中国的运动员每天都进行长时间、高负荷的训练,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伤病问题的困扰。为了金牌,为了荣誉,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在训练场上流血流汗,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伤病将给运动员造成伴随终生的影响,甚至使运动员丧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能力。伤病问题给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困难,由于国家尚未建立健全针对退役运动员的医疗保障体系,导致他们带着一身伤病还要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更加大了退役运动员的生存难度。

2.2.3 运动员文化水平方面

每日长时间的训练使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几乎没有时间用于正规、系统的日常学习,甚至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权利都没有被行使。除自身从事的体育项目之外几乎没有一技之长,运动员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无法得到像同龄孩子一样的培养与重视。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退役后运动员普遍文化水平达不到社会需要,与社会脱节,不具备个人特长以及足够的谋生本领。

2.2.4 运动员从事的项目方面

不同项目具有其不同的特点,部分项目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以高尔夫运动为例,我国目前的高尔夫运动员基本都是由家庭培养,不容否认的是通常情况下这类家庭的家庭情况较好,基本不存在运动员退役后没有出路的问题。至于另外一些项目,如举重、摔跤等,不仅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会有较大程度劳损,退役后将面临着不断地伤病困扰,相比之下,此类项目的市场开发程度不及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员的身材也不如体操、跳水等健美、匀称,种种原因导致了此类项目运动员的退役出路相较于其他项目更加不尽如人意。因此,项目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现状也影响着从事它的运动员们退役后的发展方向。

2.2.5 运动员的心理状况方面

运动心理学家维克特—汤普森说:“大多数退役运动员,在不能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后都会有世界末日的感觉。他们会认为自己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伟大,他们会更害怕失败。”部分运动员曾在竞技生涯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竞技场上的辉煌往往是短暂的,退役后的生活令他们一时难以适应,无法卸掉冠军的光环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较大失落感,所以,退役后心理状态调整的好坏也是影响运动员“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2.2.6 运动员退役年龄方面

由于受个人竞技水平下滑、大量年轻队员冲击、自身伤病困扰、心理因素等的影响,我国运动员在25-35岁选择退役的居多,体操、跳水、田径等项目的运动员退役时年龄更小。在这样的年纪,同龄人或在大学里求学,或已学成、在社会上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而退役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文化知识水平呈现出与自身年龄极不相符的特征。习惯了体校生活与运动队集训的他们,走上社会意味着一切从头做起,相较于同龄人,他们错失的学习机遇已经很难弥补。

3 解决我国运动员退役后出路困境的对策

3.1 政府政策与制度方面

经济体制转轨后,国家和政府仍应为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提供主要的基本保障,确切落实各项有关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政策与意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有责任引领正确的社会导向,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实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相关优惠政策,使得运动员退役后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另外政府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的基础上,要为体育社会组织等做榜样,在政府协助推荐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同时,适应现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潮流,分散部分责任给体育社会组织,倡导加大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组织对退役运动员的接纳。

3.2 运动员社会保障方面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将编制内优秀运动队队员们的社会保障问题纳入到国家社保范畴,把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均囊括在内。但其惠及对象主要为优秀运动员,虽对编外运动员的社保问题进行考量,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优秀运动员毕竟占少数,大部分普通运动员退役后的基本生活该如何保障仍有待得到重视与解决。未来应着重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对优秀运动员的保障政策予以执行,对普通运动员、编外试训运动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以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与切身利益。切实做好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是促进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3.3 运动员培养体制方面

在保障运动员必要训练时长的同时,兼顾文化课程的学习,着手解决学训矛盾。不能盲目为了金牌,以牺牲运动员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为代价,实现运动员的九年义务教育。同时,一定的文化水平对训练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反作用,学习文化知识,使运动员的理解能力得到锻炼,更有助于训练时的思考,从而提高训练效率,更高质高效的提高运动成绩。注重对运动员人格、性格、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拥有一定的社交技能,辩证的思维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引导运动员提早考虑退役后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建立起运动员职业过渡相关机制,使运动员在运动生涯的某一点就开始逐渐思考退役的问题以减少退役时角色转换带来的消极影响。

3.4 举国体制的思想方面

体育方面的举国体制是我们短期内必须坚持的,但是要顺应时代的进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对于举国体制“一要坚持,二要完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登上领奖台甚至夺冠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要在坚持的同时,正视举国体制的弊端并有针对性的减小其不良影响。重视运动员退役安置及再就业问题,在举国体制下也不能忽视个人关怀,以人为本,注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5 运动员自身的改进方面

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一是运动员要从心理上接受在运动生涯中退役并不是一个时间点,而应把它看作一个过程,需要运动员积极的面对,充分的准备,提高自身信心,对退役后角色转变提早进行适应调整,实现心理上的平稳过渡,从而减少退役对他们的冲击。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在训练的业余时间多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做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方位型人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在面对退役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另外,要明确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只等待退役后国家给予政策性安置,积极探索其他出路,比如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把握机会出国深造,或是自主创业、自谋出路,亦或是结合自身特点转战娱乐圈或其他行业,积极的应对退役后的工作与生活,努力迅速适应社会环境。

4 小结

作为一个体育大国,我国在役运动员数量庞大,他们退役后的安置问题不仅是体育领域需要时时关注的,也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责任。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赛场下的生活也需要得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关心与重视。在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只有解决好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敢于从事体育,有充足的体育后备人才保障,促进运动队的更新,同时让在役运动员们有更大动力且无后顾之忧的来为国争光,从而促使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体现出我们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风范,创造出更加和谐的社会。

[1] 岳凤霞,尹 雪. 浅析我国退役运动员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24(2):42-43.

[2] 赵秀云.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6):21-23.

[3] 魏统朋,陈 丽.我国运动员退役问题研究评述[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1):24-27.

[4] 沈雅雯.论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困境及其出路[J].企业导报,2013(2).

[5] 倪 偓.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3(3):74-78.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员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