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的实践与探讨: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

2013-04-11刘建军余建湘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农产品监管农业

刘建军,徐 勇,余建湘

(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局,湖南 常德 415000)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湘西北,洞庭湖西滨,辖31个乡镇、3个农林场、577个行政村,总人口83.26万,其中农业人口72.01万、农户18.53万,耕地面积77 933 hm2,是国家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县和产粮大县,拥有优质稻、高品质棉、优质油菜、柑桔、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近年来,鼎城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监管体系建设、监管制度建设、综合监管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力度,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

1 鼎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特点

1.1 把监管体系建设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

1.1.1 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乡镇(场)和有关部门的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实行乡(镇)长负责制,乡(镇)长向区政府递交责任状;区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题督查,以推进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1.2 健全监管网络 区农业局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各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设立1名站长、2~3名监管人员,监管人员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农技推广人员中聘用,实行竞聘上岗;每个村明确1名监督员,由村支两委的负责人担任;每个村小组明确1名协管员,由村小组组长担任,这就形成了区、乡镇、村、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由区农业局对乡镇监管人员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再由各乡镇监管站对村、组监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重点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常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监管技能等,提高监管队伍的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采取区乡共建、资源整合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乡镇监管体系条件建设。每个乡镇监管站设立办公室2间、检测室1间,配备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备,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恒温培养箱、振荡仪、蒸溜水器、冰箱、照相机、监管车辆等监管设备,确保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1.1.3 夯实工作保障 区财政对乡镇监管站的人员工资实行全额保障,打卡发放,福利待遇和工作经费实行区、乡财政共同负责。村级监督员和组协管员的待遇纳入区财政转移支付统筹补贴,与监管绩效和考核结果挂钩。

1.2 把监管制度建设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保障

1.2.1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 区政府出台了《鼎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区农业局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实行产地环境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以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全过程监管,制定了包括承诺诚信、监管工作责任、产地环境监管、农药管理、监督巡查、生产档案、检验检测、质量安全追溯、不合格产品处置、信息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30多项,从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消费安全和工作保障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2.2 落实监管工作责任年初,区农业局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与管理、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监管人员培训等工作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并配套制定了考核评价办法。明确了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药监督管理站、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检测中心、绿色食品办公室、土肥站、区植保植检站、粮油站、经作站、科教站、办公室等局属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负责本专业领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区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乡镇政府管理和局属各业务单位的指导下,负责本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监管站对辖区内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户实行“五户联保”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编码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对辖区内的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工矿污染企业建立监管台账,所有监管对象向乡镇政府递交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全区形成了在区乡政府领导下,由监管股(站)牵头、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格局,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多、环节多、职责不明、追责无据的现象,使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轨道。

1.2.3 严格实行考核评价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的要求,采取每季度定期会商、每月汇总情况、经常性督导检查、年终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各项监管工作全面任务落实。

1.3 把综合监管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抓手

1.3.1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2012年,按照农业标准化建设“六个一”(一个产业、一个批专业合作社、一套标准、一套检测体系、一个品牌、一批标准园区)的推进模式和“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生产方式以及“四有一可”(操作有标准、过程有纪录、产品有标识、市场有监管、质量可追溯)的工作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业部门主管、合作社为主体、多方资源整合”的推进机制,围绕水稻、油菜、蔬菜、柑橘、葡萄、生猪、家禽、水产品8大产业,建立农业标准化核心区9个,面积达6 400 hm2;建设农业标准化推进区、启动区、引导区,总面积52 667hm2,实现了农业标准化“两个全覆盖”(农业标准化主导产业全覆盖,各乡镇和各村行政区域全覆盖)。

1.3.2 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区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农资打假联合机制,每年组织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生产、夏季农资打假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秋季农资打假保秋冬农业生产的集中整治行动;建立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各部门定期交流工作动态与信息。全面落实农药管理“三项制度”(农药品种入市审查制度、农药经营条件审查制度、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2011年以来,全区对600多个农药品种进行全面登记审查,审核发放《湖南省农药经营条件审查确认函》423份,核定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门店220家。妥善处理农业生产事故和纠纷,制定农业生产事故纠纷处理责任制和处理程序,建立“快速、公正、公平、合法、自愿”的处理机制。2012年,全区共处理农业生产事故纠纷77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50万元。

1.3.3 坚持基地监督巡查 明确乡、村、组监管人员的监管职责和监管范围,以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组织乡、村、组监管人员,在农产品生产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巡查,重点检查经销单位是否销售禁限用农药,农民的农业投入品使用是否规范,生产废弃物是否按要求回收处理以及生产经营档案是否及时完整填写,并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和纠正。组级协管员对其监管对象的每种农产品生产全生育期内巡查4次以上,村级监督员对本村的每个农户巡查2次以上。

1.3.4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基地6个,定期对各乡镇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进行抽样检测,每年抽样检测农产品样品3万个以上。指导乡镇监管站、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工作,建立完善经营档案,规范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定期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项调度会议,分析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形势、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安排后段监测工作。2012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8%,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事件。

1.3.5 加强“三品一标”的认证与管理积极实施“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加大“三品”认证与管理工作的力度。2012年,申报绿色食品认证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组织开展“三品”认证产品及持证企业的专项检查活动3次。全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65867hm2,“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持证数达47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26个)。

2 鼎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基础薄弱

由于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以及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小而散、小而全的特点突出,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因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农业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多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没有相应跟上,质量安全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基层监管机构人员、基础设施、工作条件均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客观存在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畜产品“瘦肉精”违法使用、兽禽药物滥用、生鲜乳禁用物质非法添加、水产品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禁用药物违法添加、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个别地区还比较突出,个别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深入治理。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加快、国内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问题农产品越来越敏感,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也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

3 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的建议

3.1 在监管体系建设上重保障

加大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队伍建设、办公设备、监管检测设备、工作条件、技术支撑等,要将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足额给予保障,确保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推进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3.2 在监管制度建设上强措施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依法监管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配套的产销衔接机制,以优势区域农产品、“菜篮子”产品为重点,推动产品认证、产地准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推动查标验证入市、合格销售,通过市场准入带动产地准出,实现顺畅流通、优质优价。积极推行“菜篮子”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检打联动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执法监管深入开展。

3.3 在宣传培训上加力度

要充分应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化的公共媒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广泛开展生产引导、消费指导和公众咨询服务,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法制意识、自律自为意识。健全与媒体的快捷、联动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引导和推动作用,为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常德市鼎城区统计局.常德市鼎城区统计年鉴[M].2011.

[2]苗亚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设[J].河南农业,2012,(23):28.

[3]张心明,郑建康,钱 瑾,等.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6):63-65.

猜你喜欢

农产品监管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