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成语微观对偶的语义类型

2013-04-11龙青然

关键词:借代动宾比喻

龙青然

(邵阳学院 中文系,湖南 邵阳 422000)

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曾提到,四言成语“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连在一起”,如轻车熟路、远见卓识、眼高手低、亲痛仇快、开门见山、抛砖引玉等。这些成语都可分为对称的前后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为一个音步两个音节。它们的语法结构关系以及对应位置上构造成分的词性都完全相同,意义上或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或相承相连。我们把这种发生在四言成语内部的两个音步之间的相互对称叫做成语的微观对偶。根据其前后两个部分在语义上的不同联系,成语微观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类型。下面以此归类分述。

一、正对类型的成语

正对类型的四言成语,其内部前后两截的意思是相同相近的,主要有同义反复、类义互补、偏义映衬三种情况。

(一)成语的前后两部分表现为同义反复,例如:

丰功伟绩 雄心壮志 崇山峻岭 崇论闳议

深思熟虑 家喻户晓 门当户对 意往神驰

情投意合 心灰意懒 延年益寿 发号施令

称心如意 幸灾乐祸 养精蓄锐 装模作样

这些成语前后两个部分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大体上等于成语的整体意义。如“丰功伟绩”中,成语前后两个偏正结构“丰功”和“伟绩”都表示伟大的功绩;“家喻户晓”中,成语前后两个主谓结构“家喻”和“户晓”都表示家家户户明白知晓;“延年益寿”中,成语前后两个动宾结构“延年”和“益寿”都表示延长寿命,增添岁数。这三条成语的整体意义也大体上与各自两个构造成分的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种类型的成语的前后两个部分意思相同而字面有异,既强调了语义,又避免了字面的重复,做到了“意复而词不复”。

(二)成语的前后两部分表现为类义互补,例如:

贤妻良母 良师益友 春兰秋菊 烈火干柴

暗香疏影 獐头鼠目 蚕食鲸吞 鸡飞蛋打

声嘶力竭 车水马龙 心狠手辣 眼明手快

披荆斩棘 披坚执锐 偷工减料 跋山涉水

这些成语前后两个部分的意义相互补充,合起来构成成语的整体意义。比如“偏正+偏正”格式的“贤妻良母”,其中的“贤妻”(贤惠的妻子)是对丈夫而言的,“良母”(慈爱的母亲)是对子女而言的,两者合起来构成了成语的整体意义。再如“主谓+主谓”格式的“声嘶力竭”,其整体意义是形容拼命地呐喊呼叫,而其具体的情状则是由成语前半截“声嘶”(声音嘶哑)和后半截“力竭”(力气耗尽)相互补充体现出来的。又如“动宾+动宾”格式的“披荆斩棘”,常用于比喻扫除障碍,艰苦创业,而其喻体则来自成语的前后两部分“披荆”(拨开荆条)和“斩棘”(砍去棘木)的字面义。

(三)成语的前后两部分表现为偏义映衬,例如:

远走高飞 寻死觅活 兵强马壮 人困马乏

人高马大 人仰马翻 兵荒马乱 自怨自艾

过关斩将 招兵买马 指手画脚 能屈能伸

说长道短 同甘共苦 悲天悯人 患得患失

这些成语的前后两个部分,都以一个部分(加点的部分)的意义为主,另一个部分只起陪衬作用。汉语双音词中有所谓“偏义词”,如“国家”只有“国”的意思,“动静”只有“动”的意思。上述成语也表现为类似的情形。其中,有的成语侧重于前一部分表义,后一部分是陪衬。如“远走高飞”侧重于“远走”,即走到很远的地方去,“高飞”只是陪衬;“寻死觅活”侧重于“寻死”,即以死来吓唬别人,“觅活”只是陪衬。也有的成语侧重于后一部分表义,前一部分是陪衬。如“说长道短”是以“道短”(议论别人的缺点、短处)为主,“说长”是次要的;“同甘共苦”是以“共苦”(共同承受苦难)为主,“同甘”是次要的。作为陪衬的那个次要的部分在成语构造上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凑足四字格使成语音律谐和,结构对称,也使成语的语义表达重心更为突出,增强了成语的表现力。

二、反对类型的成语

反对类型的四言成语,其内部前后两截的意思是相反相对的,其中有的表现为两个不同事物现象的正反对照,也有的表现为同一事物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正反比较。

(一)成语前后两部分表现为两个不同事物现象的正反对照,例如:

亲痛仇快 优胜劣汰 人弃我取 彼竭我盈

男尊女卑 绠短汲深 粥少僧多 寸长尺短

齿亡舌存 人亡物在 今是昨非 方枘圆凿

强干弱枝 咫尺天涯 清渭浊泾 杯水车薪

褒善贬恶 乘云行泥 兴利除弊 激浊扬清

上述成语都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现象予以对举,在正反对照中突出语义,表现主旨。如“亲痛仇快”是亲人痛心,仇人高兴,“亲”和“仇”、“痛”和“快”分别对举比照;“优胜劣汰”是强者得生存,弱者遭淘汰,“优”和“劣”、“胜”和“汰”分别对举比照。有些成语在其前后两截的相互对照中还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多样化的对举比较方式。比如“齿亡舌存”中,“齿亡”比喻刚硬者易遭摧折,“舌存”比喻柔韧者常获保全,这是两个比喻义的对举比较;“褒善贬恶”中,“善”指代好人好事,“恶”指代坏人坏事,这是两个借代义的对举比较。又如“激浊扬清”,成语中用“浊”指称浊流,用“清”指称清水,用的是借代手法(属性代本体);“激浊”(冲去污浊水流)和“扬清”(掀起清澈水波)在语义上构成了鲜明的正反对照,又合起来共同表达出成语整体性的比喻义:打击消除坏的,鼓励发扬好的。

(二)成语前后两部分表现为同一事物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正反比较,例如:

大醇小疵 阳奉阴违 眼高手低 貌合神离

鱼质龙文 口是心非 佛口蛇心 人面兽心

辞微旨远 言简意赅 外宽内忌 外巧内痴

贵耳贱目 数典忘祖 顾小失大 顾此失彼

口蜜腹剑 深入浅出 丰取刻与 小枉大直

上述成语都是将同一事物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予以对举,在正反比较中揭示其蕴含的矛盾对立关系,突出所写对象的本质。如“大醇小疵”是大体上完好,略有小毛病,是将某些事物的大的方面和小的方面予以对举比较;“阳奉阴违”是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是将某些人的立身处世的两种不同态度予以对举比较。在将人或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予以对举比较的过程中,不少成语还兼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事物现象的特点表现得更为鲜明突出。比如“鱼质龙文”中,“鱼质”(鱼的内质)和“龙文”(龙的外表)形成正反对照,以此比喻徒有其表或以次充好;“贵耳贱目”中,“耳”指代耳朵听到的,“目”指代亲眼看到的,通过运用“器官代本体”的借代手法,表示某些人对所闻和所见的截然不同的主观态度。又如“口蜜腹剑”,成语中用“口”指称言辞,用“腹”指称思谋,用的是借代手法(器官代本体);将“口”(所说)比作蜜糖,将“腹”(所想)比作刀剑,用的是比喻手法(主谓格式的暗喻);言辞之甜蜜动听和思谋之阴险狠毒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表达出了成语的整体意义。

三、串对类型的成语

串对类型的四言成语,其内部前后两截的意思是相承相连的。这种微观对偶方式的成语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一)成语前后两部分表现为承接关系,例如:

A.开门揖盗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闻鸡起舞

卸磨杀驴 过河拆桥 饮水思源 出谷迁乔

开门见山 闭门思过 入境问俗 移樽就教

登高望远 探囊取物 先礼后兵 凿壁偷光

B.调虎离山 引火烧身 引狼入室 指鹿为马

拖人下水 引人注目 引人入胜 请君入瓮

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移花接木 拔茅连茹

借花献佛 借刀杀人 刻鹄类鹜 剖腹藏珠

这些成语的前后两部分是承接关系,表示按时间顺序出现的连续动作或相关情况。其中,A组成语是连动式,前后两个动宾结构依次表示两个动作的接连发生,如“开门揖盗”是先“开门”,再“揖盗”;“画蛇添足”是先“画蛇”,再“添足”。B组成语是兼语式,前后两个动词依靠它们之间的名词联系起来,表示与这个名词所表事物有关的一前一后两个动作,如“调虎离山”是先“调虎”,然后“虎离山”;“引火烧身”是先“引火”,然后“火烧身”。上述成语的时间连续性都很强,后截承前截而来,一先一后,上引下随,作鱼贯式排列。前后两部分内容上紧相连接,语气上顺畅贯通。

(二)成语前后两部分表现为因果关系,例如:

C.水涨船高 瓜熟蒂落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风行草偃 物腐虫生 曲高和寡 夜长梦多

人微言轻 人多嘴杂 官逼民反 绳锯木断

唇亡齿寒 本小利微 理直气壮 理屈词穷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泥多佛大 水尽鹅飞

D.讳疾忌医 养痈遗患 养虎遗患 玩物丧志

有恃无恐 有备无患 温故知新 鉴往知来

打草惊蛇 敲山震虎 见景生情 少见多怪

这些成语的前后两部分是因果关系。前面说出一个原因,后面表示由此产生的结果。其中,C组成语的前后两部分各为一个主谓结构,表示两个现象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如“水涨船高”中,“水涨”是因,“船高”是果;“瓜熟蒂落”中,“瓜熟”是因,“蒂落”是果。D组成语的前后两部分各为一个动宾结构,表示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如“讳疾忌医”中,之所以“忌医”,是因为“讳疾”;“养痈遗患”中,之所以“遗患”,是因为“养痈”。成语在字面上依次排列出两个现象或两种行为,其间的因果关系都十分明显。

(三)成语前后两部分表现为目的关系,例如:

E.治病救人 抛砖引玉 围魏救赵 毁家纾难

吹毛求疵 洗垢求瘢 惩前毖后 惩一儆百

杀身成仁 杀鸡吓猴 养儿防老 哗众取宠

舍车保帅 舍身图报 舍身求法 抽薪止沸

F.缘木求鱼 刻舟求剑 掘室求鼠 挟冰求温

守株待兔 削足适履 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

挖肉补疮 饮鸩止渴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挑雪填井 杀鸡取卵 泼油救火 钻冰求火

这些成语的前后两部分是目的关系。每个部分都由一个动宾结构组成,前一个动宾结构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动宾结构表示行为的目的。其中,E组成语中所说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如“治病救人”中,“治病”是为了“救人”,“救人”是“治病”的可以达到的目的。F组成语中所说的目的是无法达到的,如“缘木求鱼”中,“缘木”是为了“求鱼”,而“求鱼”则显然是“缘木”无法达到的目的。字面上显示行为达不到目的的成语在表达上往往带有贬斥意味。如“缘木求鱼”是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的,其贬义色彩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具有微观对偶特征的汉语成语,无论是正对,还是反对或串对,本身都是一个完善的对立统一体。从形式看,成语的前后两部分骈立对称,整齐均衡,听起来铿锵悦耳,念起来琅琅上口。从内容看,成语的前后两部分或重复表意,或对举表意,或连贯表意,内容凝练概括,语意得到强化。这种形式对称、内容并举的成语构造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汉语风格。它体现了汉民族千百年来一直崇尚的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思想,也反映了汉民族重均衡、求和谐的传统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

[1]王涛等主编.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刘占锋.中国成语通检[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龙青然.汉语成语对称性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借代动宾比喻
初识借代手法
比喻
说借代
借代句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比喻最爱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