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2013-04-11汤荣灶胡裕荣宋梁

三明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三明民俗文化民俗

汤荣灶,胡裕荣,宋梁

(三明学院体育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三明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汤荣灶,胡裕荣,宋梁

(三明学院体育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俗体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俗体育在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里、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体现,蕴育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特有的体育魅力,同时作为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三明地区民俗体育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三明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三明地区;民俗体育;现状;对策

三明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为山地阻隔、语言的特殊等原因,三明地区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习俗,如舞龙、肩膀戏、闹花灯、划龙舟、庙会等,尽显古代遗风。近年来,随着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传统乡土生活逐渐被现代生活替代,对传统民俗体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一些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更有部分民俗体育项目已经消亡。保护和传承好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三明地区民俗体育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三明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促进三明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 民俗体育的相关概念

民俗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构成部分,拥有自己独特而典型的活动形式与运动项目,如:“舞龙、舞狮、闹花灯、划龙舟、肩膀戏、放风筝等”,这些健康有趣极具观赏性的运动项目老少皆宜,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1];涂传飞等认为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2]。由此可见,民俗体育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在其居住地慢慢形成,共同创造延续下来的一种集体的、模式化的体育文化形态,其项目涵盖了以身体活动为形式的健康、娱乐、竞技、表演等体育活动和文化形态。

2 三明地区民俗体育的特征

三明地区的民俗体育,其形成与发展是在漫长而曲折的生活中逐步演变,在汉族、畲族、客家这个大文化土壤上成为特有的地区民俗民风,构成了民俗体育文化生活这个大系统。

2.1 民俗体育的娱乐性

三明市地处山区,因各地交通不便、语言特殊等因素造成沟通困难,而人们在生活中又需要文化娱乐活动来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由此民俗体育登上历史舞台。三明民俗体育以活泼生动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简单易懂的规则及便于老百姓在街头巷尾参与为原则,是民俗体育为人民大众所乐于接受并成为群众娱乐活动的重要原因。

2.2 民俗体育的地域性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西部,西依武夷山脉与江西交界,北邻南平市,东邻福州市,东南与泉州市相接,西南与龙岩市毗邻,是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经济腹地。三明市面积为2.29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1/5,居全省9个社区市的第二位,现辖永安1个县级市,尤溪、宁化、大田、将乐、明溪、建宁、泰宁、清流、沙县九个县,以及梅列、三元两个区。三明地区山地阻隔、交通不便、文化交流受阻、经济欠发达,却造就了该地区相对较好地保留了民俗体育活动的原生态性。三明地区峰峦叠嶂,山地、丘陵多,平原、盆地少,村庄分布依山而落,所以民俗体育项目分布零散,距离较远,使得民俗体育呈现强烈的地域性。

2.3 民俗体育的传承性

传承性是民俗体育在其发展与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规律性的重要特征,正是因为民俗体育自身的传承力量,才使的民俗体育能跟随着历史的脉搏绵延流传至今。三明民俗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久来广为三明人喜欢,群众基础广泛,传承性较强。沙县肩膀戏就充分体现出民俗体育的继承与发扬。

2.4 民俗体育的健身性

体育之所以从人类的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专门从事并着力发展的技能、体能、健身为一体的运动,是在于体育具有强健体魄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人的体魄,这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需要,也是继承民族生存的保证之一[3]。三明地区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众多,运动形式多样,主要以身体带动、跳跃、整体协调配合的方式方法进行。这些运动要求人实际投入到游戏中去,娱乐的同时锻练了自己的身体。三明地区民俗体育的开展对三明地区的全民健身计划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积极的响应了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

2.5 民俗体育的竞技性

体育运动本身带有一定的竞技性更彰显了体育运动的魅力,竞技是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民俗体育活动同样具有竞技的特性[4]。许多民俗体育项目是以集体对抗竞争的形式进行的,参与者通过具有的勇气、力量和技巧的比拼,更好地体现团体默契协作争取集体荣誉的精神,是民俗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在三明民俗体育活动也具有这样的竞技性,舞龙、舞狮、划龙舟、拔河等活动都体现民俗体育的竞技性。由此而言,竞技性是民俗体育的灵魂所在,没有竞技性其他的特性也黯然失色。

3 三明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项目

3.1 舞龙

舞龙是我国历来岁时节日中最为活跃的一种民俗游乐活动之一,三明各县区均有此项目活动,典型的县区有沙县、尤溪。每逢佳节,尤其是闹元宵节,各地区比较宽敞的地段均有开展舞龙活动,祈祷来年的幸福安康。颇具代表性的是“板凳龙”,一般“板凳龙”少则九节,多则三十余节,均是单数。板凳龙的节数以每户的男丁人数计算,每丁一节,在凳的首尾钉上铁扣子,节节相扣穿梭在乡里乡间,婀娜多姿,甚是壮观。除了“板凳龙”还有一种龙体内燃灯的名为“龙灯”,另一种体内不燃灯名为“布龙”或者“纱龙”。在古时,龙灯有“黄龙、青龙、白龙、赤龙、黑龙”五种颜色之分,分别代表五龙,即金、木、水、火、土,当人们遇到自然灾害时,舞动相应的龙,祈祷一切平安。例如当遇到水灾时,人们舞动火龙祈祷安康等。

3.2 肩膀戏

肩膀戏,亦称肩头坪。据《沙县志》记载,在清朝时期,沙县民间的戏剧非常活跃,戏班之间相互竞争演出。戏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小孩表演不同的角色,大人就走不同的台步;小孩子按照苛刻的条件筛选出来的,不仅要胆子大,而且要求身体要有很好的协调性,在下面的大人也是相当重要的。根据不同的剧情,大人要与肩上的小孩巧妙地融为一体,精妙配合地天衣无缝。肩膀戏是沙县文化艺术长廊中重要的一笔,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之美称。

3.3 闹花灯

闹花灯是古代南迁的中原汉人传入三明地区的娱乐习俗之一,可以追溯汉代。花灯大多是各家农户自制,也有一些是雇请民间艺人制作。花灯骨架是用竹篾扎制,骨架外层糊上印有各色图案的纱布(或绸布),或者粘贴绘有各种画面的彩纸,花灯形态各异,色彩斑澜,如“八仙过海”、“天女散花”、“鱼跃龙门”、“麒麟送子”等图案。骨架中间装上耐热的小玻璃瓶或开口的小铁罐,瓶罐中盛上茶油或菜油,用灯芯草做芯,点亮芯火,便显得玲珑透剔,十分娇娆。花灯的种类繁多,以动物为模型的花灯居多,例如有鲤鱼、凤凰、麒麟等各种吉祥动物都被画在了花灯上。也有花灯表层写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吉祥语。

3.4 登高(爬山)

登高亦称登山、爬山,多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举行,城乡节日活动也有登山比赛。1939年,省体育场迁至沙县时举办国民体育表演会,就有爬山团体赛和个人赛。60年代军事野营时,登山活动频繁;上世纪70~80年代,三明市区许多单位经常组织登麒麟山、虎头山活动,也有组织老年人重阳登山比赛等;1984年,三明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后,每年重阳节都有举办登山活动;1992年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数百老人登麒麟山,但近几年大型的登山活动却日趋减少。

4 制约三明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因素

三明历史悠久,民俗体育资源不断沉淀,是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但随着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乡土社会生活急剧向现代生活转变,这种改变对传统民俗体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一些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更有部分民俗体育项目已经消亡,这种产生于农耕经济文化背景下的民俗体育将走向衰落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4.1 发掘和整理的力度不够全面

同其他民俗文化一样,民俗体育也是民族精神的财富,三明地处福建中部,主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不利的地理条件限制使得三明的经济发展欠佳,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稍显落后。三明地区民俗体育的挖掘、复原、记录、保存以及研究和整理的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2 认识不足,管理不健全

民俗体育在民间成长与发展,深深融入人们精神世界,是颇具文化价值的载体。人民群众是民俗文化生存的土壤,所以提高当地民众的民族文化意识,强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当民众意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将其提升到自觉主动的传承高度,就会更好的去传承民俗文化。目前,三明地区的民俗体育传承面临的后继无人,资源遗失等问题,一方面是对其价值的认同程度不高,未能有效、合理的利用其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管理不健全,民俗体育的组织一般是属于民众的自觉行为,缺少专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去宣传推介,管理机制不健全。

4.3 落后、单一的传承方式和传承断层的现状并存

民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不断的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并伴随着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发展、传承、变异和消失,它属于“无意识传承”。民俗体育的传承方式是一种凭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模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依靠口头世代传承,它主要是在各种节日庆典、宗教祭祀中通过言传身教将民俗体育的活动形式传给年轻的一代。在当今中国迅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尤其是中青年流入到城市,这使得农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员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这种传承方式已经不能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相适应,民俗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

4.4 当代经济发展和西方体育项目对传统体育的冲击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自觉的去传承本地区的主流文化是一种简而易行的事情。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人们体育文化观念的改变,使民俗文化的自觉传承也就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一方面,年轻人外出务工,民俗的传承由于传承人的缺失而出现断层和消亡。另一方面,西方体育以其新颖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的感官,逐渐进入人们生活,成为人们的“宠儿”,这些因素使得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了尴尬的境地。

5 促进三明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对策探讨

5.1 重视民俗体育的价值并加快挖掘和系统的整理

完整、系统的民俗体育保护应在现有基础上对三明地区现有的民俗体育种类进行普查、摸底与鉴定。要想更好的完成民俗体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在财力上进行支持,同时积极的吸引民俗体育相关学者和专家能够介入到民俗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中,采用摄像、录音等现代化手段,尽可能详细的将民俗体育记录下来,将民俗体育作为文化载体有效的挖掘、整理和保存下来。

5.2 提高群众保护意识、加强管理工作

好的传承是一种活态的传承,民俗体育的开展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认识程度,只有充分认识到其独特宝贵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经济效益,通过其合理的开发与有效的运用;鼓励民俗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和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对三明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整理工作,更有效的保护好民俗文化。

5.3 开发适合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

尽管现在有些民俗体育项目进入了中小学和高校,但相对于整个民俗体育系统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制定和开发符合现代化潮流的传承方式迫在眉睫,如利用新材料对民俗体育活动器材进行保护和改进,满足当代人对健康与追求生活乐趣的需要。同时良好的组织与管理能够为创新的传承方式提供的指导,在思想上形成紧抓民俗体育文化工作意识,形成政府参与,社会运作的管理模式。尝试采取以镇分管单位为主导,各居委会、行政村以及民俗体育指导站为核心,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健身示范点为引导的民俗体育组织管理网络,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符合现代化潮流的发展道路。

5.4 结合本地经济发展,进行产业化发展

民俗体育是在一定的历史经济文化背景下不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之一,它和社会体质一样基于经济基础,受到生产力的制约。因此民俗体育也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平衡,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民俗体育一般是在传统节日庆典中进行,属于群众聚会,利用这种群众聚会,举行民俗体育商品交易博览会,提高的知名度,让文化价值产生新的经济价值,推动本地经济的和谐发展,使体育文化和本地旅游经济的相结合。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涂传飞,陈志丹.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8):29.

[3]芦平生.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10-13.

[4]董顺波.河洛民俗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90.

[5]叶劲光.美丽的三明迷人的风情[M].中国报道,2007(3):124.

[6]韦信宽.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1,28(3):32-37.

[7]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6.、

[8]马连鹏,马爱军.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S2):224.

[9]高建.浅析荆州市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J].才智,2009(1):249.

[10]黄国平,黄永亮.海洋民俗体育功能及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65-66.

[11]张同宽.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50.

[12]黄晓珍.论三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三明学院学报,2011,28(4):62-66.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anming Region Folk Custom Sports

TANG Rong-zao,HU Yu-rong,SONG Li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365004,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of a long standing and has a long history.Folk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Folk sports is embodied in the rich and colorful festivals as well as the complicated daily life,which shows the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unique charm of sports.As the method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culture, it has the important cultural value.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folk sports in Sanming area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which provide a practical theory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items in Sanming region.

Sanming region;folk sports;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G852.9

A

1673-4343(2013)02-0078-05

2012-12-04

三明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ZL1129/CS)

汤荣灶,男,福建三明人,本科生。通讯作者:宋梁,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三明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