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听力课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改革
2013-04-11郭忠壮
郭忠壮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论英语听力课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改革
郭忠壮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简单僵硬、教师授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消极被动、听力教材枯燥乏味等问题。要改变当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信息教育观念,充分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开展英语听力课程交互式教学改革,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僵硬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力水平在借助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软件所营造的真实语境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改革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简单僵硬、教师授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消极被动、听力教材枯燥乏味等问题。听力课授课教师常常扮演着机械的“按键人”的角色,学生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缺乏学习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其英语听力水平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听力技能在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最基础的语言技能[1]。英语听力理解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因其实现了图、文、声、像、影合一,具有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交互性和集成性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听者的想象力,成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改革的趋势和焦点。
一、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为数众多的英语专业听力课程任课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进行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教师播放CD或磁带,学生一边听音一边做题,教师随后给学生讲解听力材料并核对答案,然后再重听几遍讲解过的材料。听力课的内容缺乏新颖性与时代感,所使用的磁带或CD只有声音,没有文字与图像,缺乏一种生动的教学环境和吸引人的课堂气氛。沉闷的课堂气氛容易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昏昏欲睡,教师也常常会感觉乏味无趣,在课堂上仅仅扮演者键盘操作员的角色。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往往是教师在英语听力课上唱独角戏,作为被动的学生却感到百无聊赖、兴趣索然。这种机械、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有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这种传统的“听—对答案—听”的三部曲听力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听力课程的每个环节——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材料的数量、每份材料听多少遍等各个细节都完全由任课教师掌控,学生完全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本无法得到发挥。在这种授课模式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压抑及枯燥感,从而导致心理疲劳及精神涣散,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是在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通常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整体英语听力状况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做出统一安排,其后果是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英语听力课堂上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而基础差的学生又会感觉到跟不上授课进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全国大中城市中的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大大加强了对英语教学投入的力度,而乡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状况普遍依然停滞不前,许多来自乡村中学的学生上大学前从未上过英语听力课程,其中绝大多数从未与外教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致使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两极分化现象变得日益严重,沿用形式单一的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三是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时间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高校广泛进行课程设置与学分制改革,对英语专业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英语听力课程的课时普遍被压缩至每周2学时。在这样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无论如何也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2]。
(三)听力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材种类繁多,差异性极大。多数教材容量有限,内容滞后,知识系统也相对陈旧。教材不够系统,编排零散,材料录音缺乏真实感,听起来比较枯燥。这样的教材无法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无法为学生在未来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和铺垫。教材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听力教学的效果。
上述各种问题的存在,给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要改变当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信息教育观念,充分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开展英语听力课程交互式教学改革,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僵硬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力水平在借助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软件所营造的真实语境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网络化、多媒体技术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举措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平台
建立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平台是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目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变革与更新的普遍趋势。建立交互式教学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传统的孤立单一的语言实验室(language lab)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升级为以校园网为基础、师生互动式的多媒体视听说一体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以校园宽带网为基础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平台融合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最新的教育理念,是开放学习型的综合系统平台,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即时性、多维性、集成性、交互性及可实现在线教学等显著特点[3]。
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平台设有视频点播、名师课堂直播、教师在线辅导、听力水平自主在线测试、网络论坛(webinar)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该综合系统平台在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改革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一是该综合系统平台具有优越的交互性与集成性,支持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它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和多媒体网络可随时处在一系列交替询问和回答中。由于相互间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学生可以得到即时的评价与鼓励,这样便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种个性化教学方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且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依据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
二是该综合系统平台开放学习优势明显。开放学习是指基于局域网、广域网甚至因特网的开放性学习环境的学习模式[4]。由于网络具有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的特点,任何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所有任课教师都可在网络上向学生发布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时间开放,学生任何时间都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开放;师生交流的方式开放,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通过网络论坛界面、微博、微信等现代资讯方式随时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双向交流,及时反馈。
(二)充分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实施教材改革建设
英语专业听力教材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课教师应分工合作,改变传统的容量有限、形式单一、内容过时的纸质教材,制作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英语听力音视频语料库并编辑、开发交互式英语听力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语言材料和有实际价值的听力训练。
1.建立英语听力音视频语料库。面对互联网所提供的种类繁多、难度迥异的海量英语音视频资料,在未得到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对材料的选择以及如何验证听力水平是否得到提高都把握不准。其实,如此丰富的网络音视频资源,恰恰会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对师生团队所收集到的听力资料进行探索研究并加以科学合理的分类,建立英语听力音视频语料库。在听力音视频资料选取方面,应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5],大量选取国际英语测试材料(如英语雅思听力测试题及托福网考听力试题)、英语新闻、英语名校名师讲座、英语名家演讲及英语经典影视资料[6]等;对语料进行分类时,可以依据语料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还可依据语料的内容进行分类,如校园生活类、社会文化类、科普类以及影视歌曲类等。
2.开发交互式英语听力教学软件。音视频语料库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仅仅为新的交互式听力教学模式的建立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为了真正实现教学和学习功能的统一,还需要英语专业教师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组成教学科研横向团队共同开发教学课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软件系统。教师可通过该软件系统对学生的课下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可对学生在听力训练上所花的时间及所选资料的难易程度进行在线统计与汇总,从而全面掌握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状况。学生可通过该软件系统所具备的高效的在线评估功能对课下自主听力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可以清楚地知道其听力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提高的幅度有多大,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在哪里。该交互式教学软件系统还具有信息反馈功能,学生在课下做探究式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提交给专业课任课教师,教师将给以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专业课教师可借助交互式教学软件系统在上课前就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课下自主探究式学习进度、听力水平提升幅度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与主要问题。安排课堂教学任务时,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某些共性问题上,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将最大程度地实现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师的讲授与灌输,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平台系统地进行了自主探究式听力训练以后,会把各自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各种疑问带入听力课堂中。这势必促使任课教师调整授课内容与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更多地给以学生听力学习方法方面的培训与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课堂活动。只有这样,听力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成效,使学生汲取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理念,解决课下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3.改革课程测试方法,建立多媒体考试及评价体系。传统的英语听力课程测试方法是课堂上教什么期末考试就考什么,且由任课教师各自为政,自行命题。这种传统测试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教师与学生往往会变得极其慵懒散漫,因为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手段——传统的课程测试方法无法检测并反映学生的真实听力水平。应把各种有关社会、文化内涵的有声语言资料(英、美、加、澳语音)输入语料库中,与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链接,建立网络化数字多媒体英语听力水平测试试题库与学生自主测试语料库,进一步完善课程测试体系。
建立学生自主测试语料库时,应依据《课程大纲》设定合理的测试目标,测试任务要体现真实语言交际情境的典型语言文化特点。在题型设计方面,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机器自动评分。测试系统设计必须做到安全、稳定、可靠,并具有可操作性与普适性,以此来保证学生在课下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对听力自主训练效果的有效检测与自评,使测试体系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积极效应得到充分发挥[7],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三、结语
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交给学生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所以,除了向学生传授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学习,使之按自己的个性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通过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因为网络本身是动态和开放的,为英语听力课程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实用高效的平台。英语听力课程的交互式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动态与开放的网络多媒体平台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并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构建高效率的英语听力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课程结构,切实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l]Oxford R.L.Research update of teaching listening[J].System, 1993(2):21-22.
[2]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 (3):3-12.
[3]王丰元.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6):12-14.
[4]吴丽娟,丁言镁.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2-5.
[5]王蓉.“以可视材料为基础的听力活动”在听说教学中的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2(2):18-21.
[6]周光磊,杨世登.视频辅助功能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58-62.
[7]戈玲玲.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建设及其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界,2011(5):2-8.
G642
A
1674-5450(2013)02-0093-03
2012-12-26
沈阳师范大学第九批重点教改项目(JG2010-YA015)
郭忠壮(1967-),男,辽宁东港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