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2013-04-11李永梅
李永梅
(四川文理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四川 达州 635000)
“质量工程”视野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李永梅
(四川文理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四川 达州 635000)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质量工程”启动与建设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以“质量工程”为视角,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现实状况,并进一步探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质量工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质量”是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关注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追求。自1999年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其“高质量化”的诉求成为必然。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本研究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视角出发,探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现实状况以及未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一、“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与教师质量
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正式启动了“质量工程”建设。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水平”。为了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践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11〕6号,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建设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具体体现在: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1]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本科教学工程”特别强调,要“针对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等突出问题,针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探索,进而形成促进中青年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实现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化、常态化”。[2]
无论是贯穿“十一五”期间的“质量工程”,还是在“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推进“质量工程”而提出的“本科教学工程”,其建设目标中都体现出对高校教师培养及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换言之,提升教师质量,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学术界将其理解为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程度提高。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3]也有学者从知、情、意三个基本范畴来分析,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个体专业知识的不断发展,专业技能的日趋娴熟,专业情意的日益健全。[4]71在“质量工程”建设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团体在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提升学历,巩固教师的专业知识
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的博士人数,2005年是88450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9.1%;2007年是13092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11.2%,增长率为48%;2010年高校专任教师博士人数是200337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14.9%,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为53%。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人数,2005年是269003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7.85%;2007年是363034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1.07%,增长率为34.96%;2010年硕士人数是463401,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4.5%,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是27.65%。以上数据表明,近五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学历普遍提升,我国普通高校教师很注重通过学历的提升,促进自身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师德为先,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也称专业意识,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间,四川省高等教育建设的重点是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四个“切实”:一是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师德考评制度,不断提升师德素养和育人水平。把教学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主要依据,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制度。二是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重点制定并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形成引导和保障教师专心教学的机制。通过教师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使津贴和奖励向教学一线倾斜。三是切实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实施“高校教育名家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四是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改变高校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书斋,走出校门,深入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线,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把“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师德考评制度,不断提升师德素养和育人水平”作为首要工作。
(三)注重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育培训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其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及学校积极探索高校教师培训的新路径、新方法,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上海市启动民办高校的“强师工程”项目,面向上海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开展,尤其偏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进行教师培训方面,以培养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民办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为目标,预计每年培训600至800名。培训内容分为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国际交流项目和教育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培养三大板块。
重庆市重点实施“三个项目”,着力提高师资水平。一是高校后备干部队伍“4050”工程项目。在全市选拔组建一支平均年龄40岁左右、每批数量5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高校后备干部队伍,针对性开展培养锻炼,逐步充实和改善高校领导班子结构。已有首批19名“4050”工程后备干部提拔进高校领导班子,全市高校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二是高校骨干师资培养项目。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修订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完善科研成果知识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实施优秀人才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双语师资海外培训等计划,每年重点培养150名优秀人才、100名35岁以下富有潜质的青年教师,资助200名教师出国研修。三是高校拔尖人才培育项目。实施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每两年资助100名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引进国内外学科领军人才50名,着力打造50个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在渝高校现有“两院”院士8人,特聘院士3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41人,“长江学者”人选2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选2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
(四)完善机制,注重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共始终,而非一朝一夕之功夫。近年来,我们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机制,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管理机制方面,教育部成立“本科教学工程”领导小组,提出“本科教学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并对该工程进行总体规划;成立“本科教学工程”专家组,负责对“质量工程”各项目进行前期审核立项、中期咨询检查、最终绩效与质量的评估。专家组在个项目完成过程中提出相应意见,领导小组及时对有关地区或单位的项目、资金数量进行分配调整。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等,各高等学校在教育部的宏观指导下,结合本校特色与实际需求,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师资培养、研究交流、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估等相关工作,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学能力发展机制,推进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等工作,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012年7月,教育部启动“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中重点支持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在财政投入方面,2007年启动的“质量工程”项目以及2012年提出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高校自筹经费共同支持。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大高校携手构建了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承担学校和单位根据相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财政部将会商教育部制订《“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另发)。地方教育、财政主管部门或高等学校应制订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超越质量
“质量工程”启动并建设,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高质量教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追求,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蓬勃生机。在“质量工程”的引领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迎来了契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即为了“质量”,但其发展并不能也不应该囿于质量本身,而应该超越对质量的追求,这是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超越工具性,体现发展的主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通常被定义为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专业意识不断发展、专业技能不断娴熟。然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是“被发展”的对象,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教师自身发展往往是追求“投入”后产生的“效益”,而缺少对专业发展更深层次价值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侧重于工具意义上知识的补充和技能的掌握,往往忽略了专业意识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在于“学校自主权不足与教师自我管理不够”。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相对集中的范畴,政府行为色彩比较浓厚,虽然近年来,学校争取了较多的自主权利,但远远不够。我国高校内部行政机构的设置沿袭政府部门的做法,实行的是各种师资工作集中管理的行政体制,大都没有师资专职管理机构总揽人事权利,全面负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而美国或者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教师自主管理,如美国高校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内部管理就突出反映了“专家治校,教授治校”的特点。
自由的学术氛围、自主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自主性,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超越仅指向“质量”与“效益”的工具性,而充分体现发展的事实理性。我国学者认为专业自主体现,在可不接受外界压力与干预的前提下,去执行任务,全权处理问题。“工作者有若干决策自由,以应付常规以外的事态。”[5]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体在反思自己需要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的价值怎样等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使发展效率最大化。即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对象,进行自我反省,批判、审视现实,独立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主动将所定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管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等。[4]69
(二)追求卓越,以专业发展提升生命质量
教育的神圣在于其“教”与“育”的共同价值——关注生命的价值。传统教育理念中,我们将学生的个体发展视为教育工作的终极追求。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同学生一样生活在教育的“生命场”中,[6]师生应该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新的发展。叶澜教授曾提出必须看到“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体生命质量的意义”,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育己”。
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发展不应该仅是“专业知识,情意技能”的发展,而还应该包括教师生命的发展,即生命价值的实现。而现实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往往被挤在学生的生命、国家的行政指令和教师职业角色的夹缝中而变形和萎缩,因而在追逐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激发教师内在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活力,使其把专业发展当作发展的必须,把教育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终身事业,才是对卓越生命价值的追求。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关注发展的近期效果,还应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如人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一样:童年追求快乐,青年追求奋斗后的成功,老年追求积淀。专业发展不止于职前或职后某一阶段,或者学历达到一定程度,更不止于地位、名利的取得,而应伴随这生命的始终。生命不止,发展不止。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Z]. 2007.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Z]. 2011.
[3] 叶 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4] 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5] 肇 祯.教师教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8.
[6] 刘剑玲.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观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67.
[责任编辑邓杰]
OnCollege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QualityProject
LI Yong-mei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root of “Quality Project”, which is the projec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nd reform in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The start and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Projet” are also the chance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 of teacher in the high school, This research takes “quality Project” as a perspective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evitability and realistic condition for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lies in exploring the trend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 in the high school.
quality project;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3-01-26
李永梅(1986— ),女,四川渠县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G64
A
1674-5248(2013)04-01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