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美的基本属性

2013-04-11张玉霞

社科纵横 2013年9期
关键词:客体对象美的

张玉霞

(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甘肃 兰州 张玉霞)

美的属性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人人都积极地追求着美,努力使自己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没有美的世界是寂寞无趣的,而一个与美无缘的人则是孤独乏味的。美不仅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美的基本属性呢?

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日常生活中,美似乎是个十分普遍而又普通的一个问题,人人都在谈美,人人都在创造美。比如赞美春花秋月,咏叹冬雪夏荷;比如感慨英雄豪杰,褒扬扶危济困;比如颂扬和谐友爱,歌唱美好生活;还有镁光灯下耀眼的妆容,盛夏里清凉冰爽的西瓜……无论是经历生活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成年人,还是懵懂未开正呀呀学语的幼儿,都在对美“评头论足”,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美,演绎着美。

可是,几千年来,中外美学家们都对此一直大伤脑筋,执着地追寻着“何为美?”试图准确而客观地解释美的本质,揭示美的基本属性问题。几乎每一部新编著的美学书籍中都会有不同的论调和说法,大家热烈地辩论着。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热闹归热闹,问题依然是问题。柏拉图甚至发出了“美是难的”的感叹。

正所谓理越辩越明,问题越争越清楚。笔者初勘美学大门,虽在万千流派中难以遵从一家,然而,在追寻先贤足迹的旅程中,的确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今就浅学粗解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以求提高。

一、功利性是审美客体的第一属性

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从字源学的角度生动地揭示了美的根源,他认为美与人们的感性存在、与满足人们的感性需要和官能享受有着直接的关系。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美”的释义是“羊大为美”。羊长得肥大,肉质才会鲜美,味道才会可口。所以说“美”的本意就是好吃、可口。而肥羊正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所以羊是“美”的。

再比如,我们来看古墓葬遗存,远古陪葬之物以及主人的贴身饰物大多是小型的劳动工具。劳动工具能够成为“美”的对象,很显然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劳动的需要,所以被认定为是“美”的。

可见,美的最初发生与功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切“实用的”就是“美”的。所以,美的对象的第一属性就是功利性。

而那些超越具体的、可感知、可掌控的审美个体的自然界其他物质,比如太阳和月亮这两种物质,亘古永存,本无所谓美和丑。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它们和人类产生了联系,建立了审美的关系。人们在生活中逐渐体会到太阳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认识到人是不能离开太阳的,于是,人们感到太阳是美的。同样,因为夜晚有了月亮,人们就不会总是处在无边而巨大的黑暗中了,月亮不仅给人们照了亮,还带来了许多生活的情趣,妆点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所以在世人的眼里,月亮不仅是“美”的,而且是多情的。

生活中,人之所以需要美、追求美、创造美,说到底,就是因为它对人类有用处。在精神层面也是如此,通过音乐、舞蹈、绘画、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美的对象愉悦着人们的精神,满足着人们的各种精神追求。

二、愉悦性是审美主体的第一属性

日常生活中,美首先表现为感官愉悦。即美诉诸于人的情感,具有愉悦性,能够引起人的情绪的强烈反应,在精神上给人以愉悦、满足的特征。面对具体的审美对象,人们会产生一种情不自禁的愉悦和激动。正基于此,人们才会觉得自己所面对的审美对象是美的。比如,饥肠辘辘时,一碗热腾腾的兰州牛肉拉面端到面前来。面对美食,你会不由地大喊“美气”。盛夏的午后,柏油路面在烈日的炙烤下汗流夹背,这时一瓶冰镇生啤握在手中,即解暑又降温,你会从心感叹“真美,真爽!”美的对象充分地满足了人们的种种愿望,通过刺激人的官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引发感官美感,瞬时激发了主体的愉悦神经,完成主体官能感知的愉悦性的主观体验,故而被认为是“美”的。

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带来精神愉悦性体验的美的对象比比皆是。驴行天下,饱览山川,无限风光“美不胜收”;看画展、听音乐、观舞剧……大美艺术“美轮美奂”!凡此种种,美的事物直接作用着人们的感官,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它们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启迪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的爱慕和追求,世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三、美的基本属性是审美主客体的和谐统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即人的主观情绪、意识与审美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条件在意识形态上的高度统一,美就产生了。

首先,审美意识决定着审美客体的存在。

电影《侏罗纪公园》对远古时候生态的自然环境的描述十分令人向往,那里处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各种珍稀动植物共同繁荣着。对于今天饱受破坏和摧残的地球来说,对于每天被深埋在大气污染和肆虐的沙尘暴中的人们来说,侏罗纪公园就是天堂,就是美的。我们的先祖生活的自然环境大抵也会如此吧。但因为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人们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和严峻的考验,一方面要和飞禽猛兽斗狠争夺食物,另一方面还要承受雷鸣、电闪、洪水、自燃等天灾带来的不可知的巨大的惊恐,哪里还会去欣赏身边的红花绿草、奇珍异兽呢?只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随着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了,安全与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保障之后,人们才开始去关注身边美好的自然景物,感知美的对象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于是,人们用花草、兽皮去装饰房屋,用棉布、丝绸装扮自己,开始了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和创造美的活动。简言之,只有美的客观存在,而没有人的审美态度去欣赏它,再美的风景和艺术也不能够带给你审美愉悦,不能够成为审美对象。同理,缤纷的花朵、舒畅的和风、微雨的西湖、宏伟的长城……假若没有人的审美意识先行,也就没有审美活动,这些美的对象也就失去了美的价值了。

其次,审美客体也影响着审美主体的审美实践。

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总是成对出现,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在审美实践中,只有审美态度而没有具有美的客观性因素的审美客体也是不行的。生活中的事物千千万万,但不是所有的都能够成为审美对象。比如苍蝇蚊子满天飞的垃圾场、砸碎了玻璃窗、油污满满的地面、泥石流扫荡后的村庄……这些就不能够称其为美的对象了,它们很难被审美主体认同为“美”的事物。反之,迎客松入画、丝竹入耳、唐诗入心、美人入眼……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某种客观的审美的性质,如色彩艳丽、比例恰当、姿态绰约、意境深邃等等,从形式到内容,无不站想着美感,能够充分地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激发其审美积极性,最终使得审美主体入乎其内,将自己的审美感情、审美经验、审美愿望与审美客体邮寄融合在一处,在意识形态领域构建出更高的审美境界,进而在“物我合一”中完成美的再创造。

综上所述,无论是突出功利性的“羊大为美”,还是强烈的愉悦性的感官体验,审美客体都以生动的、具体的、极具感染性的性质作用于审美主体,陶冶情操、净化人心,构建完美的人的本质。而审美主体则根据其本质需求,按照美的规律对审美客体再加工、再创造,以“人化的自然”创造更加美好的审美客体,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不断交融,在和谐统一中揭示着美的真谛。

[1]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曹廷华,许自强.美学与美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客体对象美的
神秘来电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好美的雾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