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朋辈辅导实践
——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
2013-04-11郑有珠
郑有珠
(三明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朋辈辅导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以“朋辈辅导”作为主题词,在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查得相关资料共有81条记录(截止到2011年底),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五年,表明朋辈辅导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朋辈辅导的本义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1](P54)由于朋辈辅导具体内容不同,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朋辈辅导类别,如: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学业互助的朋辈学业辅导,社会成员为预防艾滋病、性病进行社会宣传活动的朋辈医学知识辅导,同龄人进行思想政治交流的朋辈思想辅导,同辈朋友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的朋辈心理辅导等。本课题关注的是朋辈心理辅导研究。国内关于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朋辈辅导的功能作用、实践意义、模式、途径等方面,还处于基础水平的研究。赵霞曾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生朋辈辅导进行深入研究,指出经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朋辈辅导者,应持有人本身可以积极改变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强调在朋辈辅导过程中,朋辈辅导者要主动与被帮助者建立起助益性的朋辈关系,以促进被帮助者的积极 改变和自我成长。[2](P25-28)从研究内容的本质看,其与本课题研究基本一致,但表述有所不同,本课题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下的大学生朋辈辅导研究,其实质是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核心开展朋辈辅导研究。从新的研究视角开展大学生朋辈辅导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是对前人朋辈辅导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它对促进大学生不断成熟、成长,特别是大学生各项积极人格品质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朋辈辅导的内涵界定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提出的一种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是指秉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的取向,研究和教育的重心是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方面,强调弘扬正气。发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3](P4-8)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下的大学生朋辈辅导是指大学生朋辈辅导员以促进同学的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为目标,在学习掌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个别交流、网络辅导、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形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这种活动是朋辈辅导员或主动或被动地与朋辈大学生建立起“助益性”[2](P25-28)的辅导关系,是朋辈辅导员在朋辈大学生间所开展的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
二、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重心的确立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促进大学生朝预定目标不断成长,这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这决定了它与传统朋辈心理辅导间在工作重心的确立上存在显著差别。
从朋辈辅导的工作对象上看,以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除痛苦,这一工作当然重要,但它的工作对象是面向有心理疾病的少数人,而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才是全体学生所必须的,因此,确立以促进大学生的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作为朋辈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是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重要价值的进一步体现。
从朋辈辅导的工作内容上看,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这固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它不应该是朋辈辅导的工作重心,因为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如果学生问题严重,就是学校专业教师也常常需要将学生转介到专门心理治疗机构就诊。朋辈辅导员要胜任这一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专业知识培训,这对大多数的朋辈辅导员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不适合作为一般意义上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内容,除非是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这从客观上确立了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应该以促进同学的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为工作重心,即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传递与辅导作为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的核心内容。
三、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完善大学生朋辈辅导的组织机构建设
朋辈辅导员的规模大小是开展朋辈辅导工作成效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之所以重视大学生朋辈辅导工作的开展,是因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但是如果朋辈辅导员队伍过于庞大,培训工作的成效则难以保证。因此,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的朋辈辅导员队伍,是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传递,促进大学生积极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朋辈辅导员数量与组织运作的可行性等因素加以考虑,学校朋辈辅导组织机构可分为三级: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学生会心理部;各院(系)有指定辅导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负责人,院(系)学生会增设“心理发展部”;班级设有心理委员。从校到班设立一个上下沟通方便、规模适当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朋辈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处、团委等要组织好校、院(系)两级学生会心理部长的竞选工作,同时要指导学校及各院(系)两级学生会的心理部长做好新生各班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这样就使大学生朋辈辅导的组织机构在一个常规机制中不断延续。
校院(系)两级心理辅导组织还要做好不同年级心理委员的协调、互助工作,使全校朋辈辅导员在一个有领导、有组织、有目的的组织规范中开展各项活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就需要开展朋辈辅导活动,而新生心理委员的选拔需要时间,选拔后还要经过培训才能成为朋辈辅导员,因此校系两级朋辈辅导组织要指派高年级朋辈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就组织开展必要的朋辈辅导活动,促进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新生的心理委员选拔培训后,还要组织高年级的朋辈辅导员协助开展工作,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新生心理委员尽快成长。
此外,要强调所选的班级心理委员不要随意更换,因为心理委员要经过培训才能成为朋辈辅导员。
(二)加强朋辈辅导员的理念培训
1.传统朋辈辅导员培训模式
大学生朋辈辅导员的培训是高校开展朋辈辅导工作的基础,华南农业大学钟向阳学者的参照体验循环学习模型 ([美]D·A·库伯),广泛采用团队游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电影赏析、课堂讲授等形式,提出通过小组合作,突出学员过程体验的人本主义培训模式[4](P24-27),这对促进朋 辈辅导员有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有重要意义。广东药学院于2005年组建了朋辈心理辅导组织,并进行了培训,把朋辈辅导员培养成为心理团体辅导员、专业心理测试员、心理知识辅导员等,同时将朋辈辅导员组成一个无私奉献和温馨互助的大家庭。这些培训,属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朋辈辅导员掌握解除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增进同学的心理健康。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朋辈辅导员培训模式
要促进大学生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建立与传递是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培训的核心。 “宏观认知教育”[5](P124-126)是促进朋辈辅导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形成的具体方法。我们人类所面对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所经历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所遇到的各种生物是按自然规律不断进化着的,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具体探索中,以此为依据,设计宏观认知问题、理解宏观认知问题、建立宏观认知观念是宏观认知教育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设计关于时间、空间和物种进化发展三个方面的宏观问题。如:“设想,过一百年、一千年之后,回头再看你现在所遇到的问题,你会怎么看待呢?”“假如你在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在这样的空间中,去想象人类的渺小。”“通过了解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形成和进化,去认识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联系。”等等。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人生境遇,提出与时间观、空间观和物种进化观相联系的宏观问题,是引发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开展讨论、理解、体会宏观认知问题的基础。
其次是解读和领会宏观认知问题。面对时间观、空间观和物种进化观三个方面的宏观问题,要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促进朋辈辅导员理解体会。相对于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人是多么渺小,人生是多么短暂,面对自然规律,人是多么无力。建立了这样的认识观念,人们就会思考人生的境遇,如:考试不及格、失恋、同学关系不和……甚至对人的生老病死的看法等,就会比较客观地、理性地去对待,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促进积极心态的形成。
在具体培训中,可引导朋辈辅导员对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解读:如考试不及格,产生消极情绪是人的本能,如何才能降低消极情绪的影响,促进积极心态的形成?
具体程序是先请同学对所遇事件的情况进行自述,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开展讨论:
(1)你尽力了吗?如果没有尽力,那是你自己主观造成的,应该由自己负责;
(2)如果尽力了,那就是你自己无法改变的,既然是无法改变的,那就应该接受,至于为什么要接受需要进行讨论;
(3)这个不及格究竟对你造成多大影响?利用前面所述的宇宙观、生物进行观,进行有得有失的辩证讨论,认识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通过对自己所遇问题的分析讨论,让辅导员学会在自己遇到问题时要采用这种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这样,朋辈辅导员宏观认知观念就会逐步建立。朋辈辅导员的宏观认知观念一旦形成,豁达、包容、大度的心态也随之形成,在当下生活中的消极境遇就会自然视为“小事”而不予计较,人性的善端就会被引发,我们所希望的辅导员们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就会不断发展。
朋辈辅导员的宏观认知结构的重建,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可以站在过后的某个节点去看你自己曾经发生的事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如某大学生同学毕业20年聚会,有两同学在交谈中说:你记得吧,当时你有多坏,因某事你还动手打我……两同学的交谈好像是在讲与自己无关的事件,言语间流露出的是甜蜜回忆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就不易产生冲动的情绪;如果一个人可以站在高远处看自己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就会有如局外人一样的感觉。
宏观认知观念的形成,包容、大度的积极心态也就形成,朋辈辅导员身上可能出现的过于自负、自私、自我中心等不良人格特征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造成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不良心态就会减少。站得高,看得远,淡化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对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学会一笑了之。
在宏观认知教育过程中,圣人孔子的幸福观值得研究,孔子那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然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积极生活状态,是宏观认知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6](P168-172)研究学习孔子的达观情怀,对辅导员幸福感体验的增进、积极情绪的保持、心理承受力的提升等都有重要作用,促进了朋辈辅导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掌握,这也是以宏观认知教育为内容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意义之所在。
(三)注重朋辈辅导工作的具体实施
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具体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借助网络、报刊、宣传栏等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内容宣传与氛围渲染;通过开展活动如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促进大学生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感悟与体验;通过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实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理解与传递。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下朋辈辅导具体实施的主要途径。
1.个别交流
大学生更愿意找朋辈帮助。国内相关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7](P45-47)各班心理委员通过一系列系统培训,在思想上形成宏观认知观念,为朋辈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每个班级的心理委员(朋辈辅导员)一方面要接受同学的求助,帮助同学解除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关心帮助同学。个别交流是朋辈辅导的日常工作,凡遇同学有成长性问题,就要试着以宏观认知教育的方式与之进行个别交流,有困难可向其他辅导员或上级组织求助;如遇其他心理问题,则引导同学求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教师。
朋辈的身份与同学间没有距离感,便于交流。朋辈辅导员与其他同学经历类似、情感体验相同,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即产生共情,辅导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主动与同学接触,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有意无意地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指导,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是遇到敏感问题,朋辈之间的交流不觉尴尬,这是朋辈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优势之所在,体现了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在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网络交流
网络为大学生的交往拓展了更大的空间,QQ聊天工具、网络论坛或是其他网络交流形式,都使朋辈辅导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延伸。凡是大学生们亲身经历的具体案例,都可以引导同学在网络上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网络的虚拟性会减少大学生心中的顾虑,那些在现实中不敢与人交流的同学也能在网络上轻松参与,特别是关系到学生隐私的内容,如恋爱遇到的问题,性教育方面的内容等(据调查,校学生 性观 念 与 性 行 为 也 存 在 不 少 问 题[8](P95-100)),也都可以组织朋辈辅导员在校园网上建立学习园地。因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案例,组织引导同学在QQ、BBS等网络形式上进行交流讨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宏观认知观念的建立,这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下朋辈辅导工作的重要途径。
3.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区别于个别辅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大学生不断成熟发展。
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朋辈辅导的目的不同,其内容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一年级新生团体辅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增强归属感;二、三年级是为了促进团体成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协作能力,四年级是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多元价值观,为走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等。除一年级新生外,原则上团体辅导活动由本班朋辈辅导员负责,但校系朋辈辅导组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组织朋辈辅导员协作互助,以利于团体辅导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
当然在所有班级每年都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活动的组织有一定难度,质量一时也难以保证,因此,团体辅导活动的实际开展,要经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也就是说,学校朋辈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人负责,长期经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提高。
4.“心理沙龙”
心理沙龙本应是一种形式自由活泼、参与性较强的主题讨论会,其主题内容应该是心理学的某一领域,参与者应该是有一定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或心理学爱好者。但朋辈辅导工作中的“心理沙龙”,可以作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活动方式,具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组织的专题讨论,如宏观认知教育中的问题讨论,日常问题的宿舍交流。组织开展这种由朋辈辅导员参与的“心理沙龙”,可以让朋辈辅导员之间有意识地实现宏观认知观念的传递,促进大学生实现积极改变和自我成长。
总之,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核心,开展适合当代大学生朋辈辅导模式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去探索更加适合朋辈辅导培训内容和更加可行、有效的朋辈辅导实践模式。
[1]许占曾.论朋辈教育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
[2]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J].高教论坛,2010,(10).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钟向阳.高校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培训模式研究[J].社会工作,2010,(7).
[5]郑祥专.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6]郑祥专.从积极情绪研究视角看孔子幸福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7]韦耀阳,郑维锋.论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体系的建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
[8]郑祥专,郑有珠.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调查——以三明学院为例[J].三明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