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上饶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合理利用分析

2013-04-11周斌吴殷华黄国爱

自然保护地 2013年4期
关键词:坡位坡向赋值

周斌 吴殷华 黄国爱

(江西省上饶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江西上饶 334000)

江西省上饶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合理利用分析

周斌 吴殷华 黄国爱

(江西省上饶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江西上饶 334000)

根据上饶县林地质量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为评价因子,将林地质量划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等级,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根据林地质量等级,确定相应的森林经营目标和经营利用程度,充分发挥林地潜力,提高林地生产力。

林地;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合理利用

1 评级原则

林地质量等级定级是划分林地质量或生产潜力的相对差别。林地质量或生产潜力的高低取决于林地各种属性的综合影响,因此,林地质量分等定级评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主导因素与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林地的质量或生产潜力受自然属性和经营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各因素对林地地力的影响均不同,但在这些属性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主导因素对林地地力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林地质量分等定级时应对影响林地地力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以林地的土壤属性为主,找出直接影响林地地力的限制性因素为主导因素,来衡量林地地力的高低。

1.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对影响林地地力的自然属性等主导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定量计算为主;对难以量化的经营条件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量化评价,可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以提高分等定级的精度和可操作性。

2 评价因子

影响林地质量的自然属性、经营条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层厚度:深厚的土层是林木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

(2)土壤: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地。土壤不仅为林木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也是土壤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3)坡度:指记载小班平均坡度值。坡度对土壤的厚度、土壤的水肥条件及树木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较缓的坡度对树木的生长较为有利,反之不利其生长。

(4)坡位:指小班的具体坡位。坡位对土壤的发育、水肥条件影响较大,因而对林木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通常上坡位(特别是山脊)土层薄、贫瘠,林木生长较差;而下坡的林地土层厚,养分、水分充足,林木生长较好。

(5)坡向:指小班的主要坡向。坡向与日照的时数、强度有关联,对林木的生长影响较大。通常阴坡或半阴坡的林木生长较好,而阳坡则较差。

(6)交通区位:指小班与森林经营单位、主要采运道路等之间的运输距离,距离远近与经营成本有很大的关联。

3 评价因子赋值

(1)土层厚度

土层厚度根据土壤的A层/B层厚度确定,相应赋值如下。

表1 土层厚度及相应赋值表

(2)土壤类型

根据上饶县土壤普查成果材料,全县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红壤、黄红壤、黄壤、草甸土、石灰土7种。

表2 土壤类型及相应赋值表

(3)坡度

按照小班调查实际坡度数据划分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和急险坡,赋值如下。

表3 坡度划分及相应赋值表

(4)坡位

坡位分平地、全坡,谷、下,中,上,山脊等5类,相应赋值分别为1、3、5、7、9。

(5)坡向

坡向分无坡向、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等5类,相应赋值分别为1、3、5、7、9。

(6)交通区位

采用同心园等分级方法,根据小班与森林经营单位、主要采运道路等的运输距离,将全县的林地交通区位由好至差划分为1、2、3、4、5五个等级,其中交通区位1等级为运输距离≤1km,2等级为1-3km,3等级为3-5km,4等级为5-8km, 5等级>8km,分别赋值为1、3、5、7、9。

根据以上相关因子分级和赋值情况,确定相关因子数量化等级值表如下。

表4 相关因子数量化等级值表

4 评级方法

4.1 评定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林地质量划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等级,具体按下式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

其中:EEQ为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0-10);Vi为各项指标评分值(0-10),详见表4;Wi为因子的权重(0-1),见“相关因子权重系数”。

根据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划分为Ⅰ级(分值≤2)、Ⅱ级(2-4)、Ⅲ级(4-6)、Ⅳ级(6-8)和Ⅴ级(>8)5个等级。

4.2 相关因子权重系数

根据林地小班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等6项因子的林地宜林程度差异,确定各自权重分别为:土层厚度0.30、土壤类型0.20、坡度0.20、坡向0.10、坡位0.10、交通区位0.10。

5 评级结果

全县林地面积147092.7公顷,其中Ⅰ级林地2876.2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2.0%;Ⅱ级林地108961.8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4.1%;Ⅲ级林地35039.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23.8%;Ⅳ级林地215.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0.1%;无Ⅴ级林地。

6 基于林地质量的合理利用规划

按照林地利用方向,依据林地质量等级,确定经营目标、利用程度,制定科学的经营措施,做到适地适树、优地优用,充分发挥林地潜力,提高林地生产力。

6.1 Ⅰ级林地利用规划

6.1.1 面积和分布

Ⅰ级林地面积2876.2公顷,零星分布在河谷和山坳地段,所在区域交通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造林树种多,能实现高产稳产。

6.1.2 经营管理措施

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目的,采用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措施,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名特优经济林等重点商品林基地,主要发展树种为杉木、湿地松、油茶、毛竹等。

严格限制Ⅰ级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转为其他农用地,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严禁破坏Ⅰ级林地资源,致使优质林地逆转为低等级林地。优先用于重点商品林基地建设。

6.2 Ⅱ级林地利用规划

6.2.1 面积和分布

Ⅱ级林地面积108961.8公顷,全县范围广泛分布。所在区域交通条件好,地势较平缓、土层较深厚,适宜造林树种较多。

6.2.2 经营管理措施

在山区山体的中下部和丘陵区,以优化树种结构、分类经营为突破口,采用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经营措施,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名特优经济林、珍贵用材林等重点商品林基地,提高林地生产力,主要发展树种为杉木、湿地松、马尾松、油茶、茶叶、毛竹等;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地位重要区,以及公益林地,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相结合方式,促进天然更新,构建森林生态屏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平衡。

严格限制Ⅱ级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转为其他农用地,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严禁破坏Ⅱ级林地资源,致使优质林地逆转为低等级林地。优先用于重点商品林基地和生态公益林建设。

6.3 Ⅲ级林地利用规划

6.3.1 面积和分布

Ⅲ级林地面积35039.5公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乡镇,所在区域交通条件一般,土层厚度中等,肥力等级中等。

6.3.2 经营管理措施

在北部、南部山区,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相结合方式,促进天然更新,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林;在丘陵区,积极发展杉木、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大径级用材林、高产油茶林等重点商品林基地。

严格控制Ⅲ级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严禁破坏Ⅲ级林地资源,致使优质林地逆转为低等级林地。禁止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功能正常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林地利用方式和资源开发活动。

6.4 Ⅳ级林地利用规划

6.4.1 面积和分布

Ⅳ级林地面积215.3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地乡镇部分区域,所在区域交通条件较差,土层厚度一般,肥力等级一般。

6.4.2 经营管理措施

采取封山育林等近自然培育和经营措施,发展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林。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林地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任何有悖于林地保护的各类林地利用活动,严禁改变林地用途。

[1] 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2009.

[2] 上饶县人民政府.江西省上饶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2012.

[3] 上饶县人民政府.上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

[4] 上饶县林业局.上饶县“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2009年).2010.

S714.4

B

1004-7743(2013)04-0029-03

2013-07-10

猜你喜欢

坡位坡向赋值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基于DEM的桐柏县地形因素分析与评价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不同坡位藜蒴人工林的生长差异分析
坡向坡位及郁闭度对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不同坡度及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不同坡位和造林密度对四种桉树生长的影响
学生为什么“懂而不会”
晋东南中山区仁用杏适地适时补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