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2013-04-10苏晖
苏 晖
(1.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 266100;2.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厦门 361008)
我国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是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技术支撑,只有科学、准确、客观反映海洋环境现状,才能为各级政府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如何做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摆在各级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和监测单位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厦门中心站)不仅承担着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海洋环境监测任务,还承担着福建南部沿海各级地方政府和涉海工程项目业主委托的各类海洋环境监督与评价、海洋科研调查、海洋灾害与污染应急监测等任务。为保证各项监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厦门中心站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监测工作体系和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取得初步成效。本文拟结合厦门中心站监测工作实际,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所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和采取的有效办法进行研究。
1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一般经历承接任务、现场调查(含资料收集)、成立项目组、方案编制、样品采集、预处理、运输与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专家评审等环节,每个环节的工作都与所承担的监测工作任务息息相关。
1.1 监测方案的编制是基础
监测方案是监测工作和质量把关的依据,一般包括项目背景、监测内容(监测目的、站点布设、监测要素、采样时间、采样频率、采样方法、样品运输、样品储存、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方法)、综合评价、质量保证、人员分工及安全应急措施等内容。项目组成立之后,由项目负责人召集项目参与人员,根据现场调查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技术规程、质控要求,组织编制监测方案。如果监测方案在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等方面出现缺陷,那么监测质量将受到影响。因此,监测方案必须经过中心站组织的评审把关、领导审批之后方可实施。可见监测方案的编制既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监测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
1.2 样品的采集、预处理、保存与运输是保证
为保证海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必须重视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等每一环节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如果只重视分析操作而忽视了采样的科学性,所获得的资料数据是不准确的,不能反映海洋环境的实际性。因此,必须等同强调样品采集和分析操作的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反映海洋环境的实际状况,达到既定工作质量目标,尽可能减小和限制采样可能带来的误差[1,2]。为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所在海域海洋环境状况,采样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采样器皿、样品瓶、实验器皿、实验试剂、仪器设备等外业准备工作;其次要找准监测站位,防止发生不到位、漏站、漏采等现象;第三是现场采样、抽滤、分装、测试、固定和保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并及时进行标识、记录;第四要按规范要求包装样品,保证运输安全、不沾污。
1.3 实验室分析测试与数据处理是关键
项目组内业人员从样品的接收到出具检测报表和报告的全过程是实验室分析测试与数据处理的工作环节,该环节是确保实验室最终产品——数据或结果准确可靠、科学有效的关键。实验室分析测试应注意执行的标准方法的符合性、样品分析处理过程的规范性、分析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室环境条件的符合性、仪器试剂的有效性、记录的充分性和规范性等;数据处理应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即是否全部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完成监测站位、要素)、数据的一致性(即报表显示的信息与监测方案的要求是否一致)、记录的齐全性(即样品交接记录、仪器使用记录、校准物质证书及领用记录、质量评估记录等是否齐全)、报表格式的准确性(即填报信息、计算、校对、审核是否完整准确)等。
1.4 综合评价是成果体现
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项目负责人根据检测的数据和收集的资料,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和规定,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报告编制的工作环节,是监测工作最终成果的体现。为保证综合评价准确、客观、真实,项目组在编写监测方案时就要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管理规定等编制报告大纲,明确报告编制所采用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和版式要求;报告编写人员应严格按照报告大纲编写报告,在综合评价基础上给出科学结论。综合评价报告须经三级审核,必要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修改,或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核把关。
2 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指对实验室最终成果的质量产生影响的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3]。
2.1 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质量体系来运作的,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和严格施行是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建立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保障[3]。质量体系的运行应纳入正常监测工作中,建立起符合本单位要求的质量体系以及自我评价、自我监督机制,经常性地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同时,在各业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层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2.2 加强质量监督工作
质量监督工作是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过程中,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质量监督要贯彻于整个质量活动中,除了节点性或阶段性的质量监督,如内外审等工作外,在常规的监测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均要进行质量监督。质量监督一是要制订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并对每个项目进行细化;二是质量管理部门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价;三是对质量监督情况及时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四是不定期对监测活动的部分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抽查,以保证质量监督的常态化。
2.3 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在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人、机、料、法、环、测”是保证数据科学性、有效性的6个要素,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培养人才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工作。鼓励监测人员积极参加各级海洋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技术业务培训班,同时本单位也应针对具体业务情况举办技术交流与业务培训,使监测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从根本上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二是加强业务技术练兵比武。以厦门中心站为例,近年来每年会举行全体人员参加的理论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监测业务技术练兵比武,进一步调动监测人员学习专业理论、钻研专业技术的积极性,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3 结 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经成为世界沿海各国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海洋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地方各级政府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海洋环境监测及其质量管理工作在海洋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要抓住关键环节,在监测方案编制、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方面不断提升。同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注重环境监测队伍素质建设,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保障。
[1]环境水质量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S].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40-53.
[2]李才广.分析测试质量保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3]亓学红,朱颜苹.现阶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