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 助推发展福建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显成效
2013-04-10林海华
林海华
(福建省海洋预报台 福州 350003)
“十五”初期,福建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建设“数字福建”信息化战略。“十五”、“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按照“数字福建”建设的要求,结合“数字海洋规划”,紧紧围绕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海洋强省”战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海洋与渔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基本形成福建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框架体系,为实施该省海洋与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
海洋与渔业部门信息化建设是在“数字福建”和国家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逐步建立起由海洋与渔业信息源、信息传输与服务网络、信息技术、信息标准与政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机制、信息人才等构成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体系。利用日趋成熟的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拓展海洋与渔业信息采集制作、应用服务渠道,建立以海洋与渔业信息应用与服务为驱动的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运行维护体系。
1 总体概况
10年来,在国家和省政府的重视下,福建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在许多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海洋与渔业行政办公管理建设及运行进展顺利,已拓展到全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福建省各级海洋与渔业行业管理部门政务网站、海洋与渔业信息服务专业网站建设不断完善。“863”国家计划福建省示范区建设、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百千万”工程建设、福建省“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建设相继进行。海洋与渔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继启动,不断深化拓展,沿海市县海洋信息化工作也有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该省海洋与渔业行业管理、海洋观测监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等需要。
“数字福建”10年建设期间,海洋与渔业部门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包括4个方面:一是海洋与渔业信息的数字化,对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信息源的、不同载体的各类海洋与渔业信息、海洋调查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以海洋基础地理、海洋与渔业环境及资源、海洋与渔业经济、海洋与渔业行业管理等为主题的基础数据库。二是海洋与渔业信息的网络化,建设海洋与渔业实时信息采集与传输网络、海洋防灾减灾与渔业安全网络以及海洋与渔业行政办公管理信息网络。三是业务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业务化,开发和整合支撑海洋与渔业行政办公管理、海域动态管理、渔业管理、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海洋防灾减灾辅助决策、海洋观测监测预报预警等应用信息系统和信息产品,并逐步实现业务化运行。四是海洋与渔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发布部门政务信息及海洋与渔业基础性、公益性信息资源,制作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海洋与渔业信息产品,多渠道推进海洋与渔业信息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实现海洋与渔业信息公开与共享。
2 主要成效
2.1 海洋与渔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0年来,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总体要求,福建海洋与渔业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成了功能比较完善的省级数据和网络中心,配备了内外网信息网络安全设备;2台高性能IBM小型机系统;2套近37T大容量磁盘阵列和40多台计算机服务器;配备了运算能力每秒超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进行海洋数值预报。通过政务网或专线与80多个市县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进行联网。通过北斗卫星、海事卫星、无线通讯、数据专线、互联网等通讯手段实时采集海洋观测监测数据。通过福建省政务网进行省内的视频会议,通过2条数据专线与国家、东海区进行视频会商,通过电信部门全球眼进行全省沿岸42个监控点的视频监控,通过数据专线与国家有关部门共享数据。随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省市县三级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海洋渔业信息化骨干基础网络及设施已基本成型,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海洋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和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0年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信息获取手段已有质的飞跃,信息获取能力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由海洋卫星、飞机、调查船、岸基监测站、浮标等组成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海洋动力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洋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技术、海洋水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一批海洋数据获取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海洋信息处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具备了海洋信息实时、准确、安全传输的能力。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国家与地方相结合以该省为主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络;在台湾海峡海域共建设和共享5套大型海洋环境多层监测浮标、2套海床基、4套潜标、14套多功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浮标、1套(东山、龙海)地波雷达、7个岸基台站、1套modis卫星接收站等立体监测网络,实现了该省近岸海域的潮汐、风、波浪、海流、温度、盐度、海洋气象以及近岸港湾溶解氧、叶绿素、浊度、pH值等海洋生态环境观测数据、台湾海峡海面风场、浪场、流场数据以及沿岸潮汐数据等海洋环境监测要素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
2.3 海洋与渔业信息服务进行多渠道拓展
10年来,根据海洋与渔业管理及渔民生产作业的特点,采用应用系统、互联网、电视、广播、卫星及移动通讯等手段多渠道开展多样式海洋与渔业信息服务,构建了一个集一站式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短信平台、渔业水产技术服务、办公交流、信息服务集成、广播电视等功能于一体的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和渔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做好信息发布审核,确保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权威性。在终端尽量采用广大渔民熟悉、易操作的手机和短信平台,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手段,加大加强海洋与渔业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让渔民听得到、听得懂、看得到、看得懂、学得进、能使用。
多年来,面对广大渔民、渔村、渔业部门信息服务的需求,海洋与渔业信息服务不断拓展,在渔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电子政务、移动办公、防灾预警、安全监控、政府和广大渔民群众沟通、网上办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加强了上下信息双向交流,创新了服务方式,提高了为渔民服务的效能和覆盖面,有效解决了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屏障问题,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2.4 海洋与渔业基础性数据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08”中国近海海洋调查与评价、福建省“数字福建”等一批重大研究和开发项目的推动下,海洋与渔业数字资料的采集与存储、管理与服务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和跨越式的发展。
在海洋空间地理基础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完成了1∶5万全省海域、1∶1万部分海域电子海图和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了基于电子海图的海洋功能区划数据库,开展了全省沿海重点岸段高程实测,集成重点岸段海堤建模,研发了福建省海洋防灾减灾地理支持系统。
建立了海域使用、渔业船舶、水产加工、海洋观测监测、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海洋与渔业信息服务等海洋与渔业管理基础数据库群。基本实现了对海洋与渔业数字的搜集、传输、处理、存储、加工、管理等功能。
海洋与渔业信息产品制作与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海洋预报、公报、统计年鉴等面向公众的数据产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是在海洋信息可视化产品制作、三维和GIS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批支撑海洋管理、海洋防灾减灾、辅助决策等专题信息产品。
2.5 海洋与渔业信息系统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管理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不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多年来海洋与渔业部门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信息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办公自动化系统、海域使用管理系统、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海洋环境信息服务系统、风暴潮辅助决策系统、渔业安全指挥系统已进入了业务化运行阶段,并向市县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事业单位延伸,为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防灾减灾以及海洋管理提供了丰富及时的福建省海洋信息服务。
(1)OA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在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厅办公室与信息中心人员全程参与,选择技术先进且用户体验较好的软件产品为基础进行适应性修改,逐个梳理公文处理流程,同时开展多次全系统用户培训交流,征集OA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中的意见和建议,使系统更易于使用且符合全省海洋与渔业行政办公实际的需要。目前省厅与80多个市县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收发文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成为行政办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海洋功能区划、区域用海规划、海域使用审批流程、海域使用项目查询、海域使用情况统计以及提供海域使用公示公告及日常业务管理功能等。具有自定义业务审批流程、地图在线编辑、方便领导及决策部门使用的图表统计以及结合动态监视监测系统进行信息可视化展示等特点,有效促进了海域使用科学管理。
(3)“十五”、“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海洋监测技术主题的重大专项“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福建示范区建设和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区域性海洋监测系统技术”项目“海洋动力环境立体实时监测系统示范”等课题。经过近10年的努力建设,该省海上立体实时监测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该省已在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建立了包括空中、海洋水面、海洋水体、海底及沿岸陆地等全方位立体观测网,实时获取台湾海峡海洋水文气象和海洋生态环境观测数据,并对数据实时进行规范化处理、存储、入库、分析和展示,形成完整的数据管理、分发与共享并快速提供给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的信息集成体系,为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开展海洋灾害预警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推动了国家“863”计划若干重大海洋监测技术与装备的成果转化产品定型。
(4)福建省海洋环境信息服务系统通过集成海洋环境实时监测和日常观测数据,建成一站式门户网站和手机PDA系统,系统海洋预报栏目提供了潮位、海浪、渔业气象、海水浴场等海洋环境预报信息,台风暴潮栏目提供了台风路径、风暴潮增水、实测风浪、卫星云图等台风暴潮预警信息。同时还集成并提供了赤潮预警、海洋环境质量、海上突发事件救助数值预报等信息服务。
(5)福建省风暴潮预警辅助决策系统面向领导决策层,直观展示应对风暴潮灾害事件过程的信息,包括台风路径预报信息、海上实时立体监测网的监测信息;台风进入警戒区域后重点岸段(目前预警目标为万亩海堤岸段)风暴潮漫堤风险的实时分析信息、灾后灾情统计信息等,为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防范风暴潮灾害预警信息。
(6) 福建省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通过为该省现有3万多艘捕捞渔船安装具有一键报警、卫星定位、语音通讯功能的船用安全通信终端,建立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应急指挥,有效地开展海上遇险、遇难渔船的自救、互救以及公务船辅助救援工作。
系统主要由船用安全通信终端、应急指挥综合管理平台、省市县三级指挥中心和公众移动、短波、超短波、卫星、AIS“多网合一”海上无线通信网络4大部分组成。实现海上渔船船位监控、遇险报警、搜索救援、信息发布、渔港、养殖区实时监控等功能。自2009年4月开始试运行以来,共救助了渔船150艘、商船6艘,救助人员1 303名,指挥渔船回港避风34.7万艘次,安全转移渔船和渔排人员100.5万人次,对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对提高该省对海洋灾害突发、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福建省赤潮预警报系统利用生态浮标和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天气形势,通过集成的数据上报、查阅、分析平台,形成赤潮预警报告,并将有关预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发布,为政府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轻渔民损失起到了防范作用。
(8)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可实现对失事船只、落水人员、溢油油膜等的漂移路径预报,为及时实施救助提供参考。系统与福建省海事部门海上搜救中心共建、联动,为海上应急搜救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9)福建省海洋与渔业视频监控平台是为了能够实时观察渔港与海上风浪状况、渔排上人员活动的情况,实时监控和发现紧急情况,迅速组织指挥调度,在渔港、渔区、重点岸段建设了监视距离在3~7 km间的共计51个视频监控点,接入46个有线、5个无线视频监控探头,并可共享获取省防汛办16个沿海监控信号。
2.6 海洋与渔业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
10年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十分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不断加强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网络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成立了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建设管理。明确信息安全岗位的具体领导、具体机构、具体岗位和个人。网络使用人员均签定责任书并建立处室领导责任制,加强网络使用规范管理。
制定落实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对信息网络使用、信息发布审批、信息网络工作站、计算机病毒防范、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信息网络口令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信息系统安全测评、产品采购及使用等制定比较完善的制度,并通过办公自动化OA系统公告以及讲座方式积极开展信息安全保密宣传教育。
多年来,海洋与渔业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信息网络保密与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与落实。根据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扩展,不断进行机房环境安全改造。购置安装使用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防火墙、防信息泄密等系统,海洋与渔业信息安全工作得到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