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发展”的思考
2013-04-10吴福环
吴福环
(新疆社会科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人之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的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即是人的文化性。一定的文化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文化一旦产生,又必然影响(反作用于)社会。文化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文化具有时代性,又具有继承性。文化能够传播、交流、吸收、交融,文化又能够发展、嬗变。现代文化是工业革命及其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2010年8月26日,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七届九次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指出:“在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方向的基点上,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强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2011年10月26日,在新疆第八次党代会上,张春贤书记在报告中又讲到:“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现代文化的核心就是引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这一立论提出后,很快在新疆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讨论和研究逐渐展开。
在新疆为什么要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这是由新疆的区情所决定的。新疆是传统的农牧业社会,直到19世纪末叶之前,新疆没有近现代工业。从文化类型上看,新疆主要是绿洲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宗教文化(主要是伊斯兰教,还有喇嘛教、道教等),还有屯垦文化。新中国建立(1949年)以后,新疆才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经过建国以后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发展建设,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客观的、主观的种种原因,新疆仍未实现工业化,新疆居民的大多数仍从事农牧业生产,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也比较低。长期的计划经济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文化心理上,新疆人(包括各民族的很多的干部群众)比较封闭守旧、等靠要思想较严重,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进取精神、拼搏精神缺乏。在一些人的思想上,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薄弱或缺乏。有一些人宗教意识浓重,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甚至对“异教徒”、对不信教的人持排斥态度。当前,新疆已进入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国家和内地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支援下,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将要告别传统的农牧业,成为工人、成为新型农牧民;越来越多的人将要告别农村牧区,成为城镇居民。新疆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巨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既需要也必然带来文化的转型。人们的生产方式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必须和必然随之转变。为了使转型顺利,少走弯路,减少阵痛,在这个史无前例的伟大的转型与转变中,需要有现代文化的引领。
谁来引领?客观地说,新疆各民族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各民族知识分子应是以现代文化“引领”的主要力量。新疆现有各级各类干部70多万人,有40余万各级各类知识分子。其中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有40.765万人。[1](P166)这大批的知识分子分布在工农业战线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这100多万人是新疆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他们文化程度高、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多、对现代文化知识了解多、与国内外的交流交往也较多。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发展的主体。新疆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自觉地担负起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发展的历史重任。
怎样引领?也就是说,引领的途径、方式是什么?既然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那么首先就要在“文化”产品上做文章。应该以各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一批反映“现代文化”内容的优秀作品。回想起来,新疆曾经产生过一些影响巨大的好作品,如: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想念毛主席》等,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草原红花》、《黄沙绿浪》等。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这些歌曲、电影整整影响了新疆两代人。近些年,新疆又创作出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一家人》,电视剧《西圣地》、《戈壁母亲》,杂技剧《你好阿凡提》,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话剧《马市巷子》、《大巴扎》等,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爱国爱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精神,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永久的精神财富。今天,新疆更需要好歌曲、好电影、好影视,也同样需要好舞蹈、好戏剧、好小说、好诗歌、好绘画、好雕塑等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其次是宣传。我们的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站网络、手机短信、标语广告等,都是现代文化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到2012年末,新疆共有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台 8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3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62%。[2]另外,全疆还有各级各种文字出版的报纸、期刊杂志等。这是一支宏大的文化大军、文化阵地,要进一步发挥其传播“现代文化”主渠道的作用。第三是教育。根据有关资料,截止到2011年底,全新疆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 785所,在校学生456.2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工3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0.5万人。[1](P162)学校是向少年儿童和青年灌输传递文化科技知识的主阵地。要下大力气办好学校,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现代文化”的传播源、辐射点,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现代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用“现代文化”塑造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第四是各种公益性群众性文化场馆。据统计,到2012年末,新疆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9个、文化馆108个、公共图书馆102个、博物馆 73个。[2]现在新疆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县城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都已建成或在建“文化广场”、“文化公园”,还有的城市建起了科技馆、展览馆。这些群众性文化场馆既是人民群众娱乐休闲之所,又是现代文化传播之地。各级政府应该组织引导更多的民众进入文化场馆活动,使其更好地发挥“现代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熏陶”作用。同时,应该进一步重视农村、牧区的文化建设,使现代文化之风吹遍新疆大地。第五是群众性体育运动。应该说现代体育也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既能强身健体,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又能增强参加者的集体意识、纪律观念和竞争意识,改善精神状态。第六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众性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关系到推进和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因此,这不仅是各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事,而是新疆各民族全体人民的事;这也不仅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各领域、各战线、各部门共同的事。要以现代文化引领所有的人、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事。各级干部带头、各民族知识分子领先,全体新疆人都接受现代文化的熏陶、洗礼,用现代文化改造自己、武装自己,成为现代化的人。以现代化的人来建设现代化的社会,必定建成现代化的新疆。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辛的努力和奋斗,有时还会经过痛苦的与传统旧文化决裂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让我们张开双臂,满怀信心地迎接现代文化的洗礼,迎接新疆现代化的高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经济地图集[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新疆日报,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