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探究
2013-04-10陈万光押辉远张耀武程彦伟
蔡 冰, 陈万光, 押辉远, 张耀武, 程彦伟
(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2)
0 引言
生产实习是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其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获得从业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然而,随着高校的发展和企业体制的改革,高校在生产实习环节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实习效果。为提高实习质量,笔者就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习状况进行了调研,从2009年起,在参考洛阳师范学院该专业生产实习进行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验。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实习积极性。有些学生片面认为实习就是到生产单位去参加劳动,学不到真本事,故对实习兴趣不大。表现在实习时只是旁观而不愿意动手,遇到困难远而避之,学生动手能力无法得到提高[1]。同时,有些学生在实习时敷衍了事,有的甚至轻视、逃避生产实习,使得生产实习走过场、形式化,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效果[2]。
(2)实习经费投入不足。随着地方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办学经费紧张,实习经费也被相对压缩,致使学生不能到条件更好的、更远的大型企业去实习,也不能聘请更优秀的指导教师,只能就近、利用现有教师带队到小型企业去,实习指导教师仅仅起到联络和管理工作,学生只能在实习基地从事简单的实践,实习计划内容得不到完全实施,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有的高校在实习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实习时间,从而无法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实习质量也难以保证[3]。
(3)高质量实习基地建设难。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一般时间较长,少则6周,多则21周。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企业和公司,随着这些企业体制改革,经济效益的杠杆作用日益增强,校企关系趋于利益简单化[4]。实习学生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经营,因此,企业单位一般不愿意无偿地接纳实习生,或者即使接纳了实习生,也是不让学生接触企业技术核心领域,导致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4)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不稳定。地方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缺少在企业的实践经历,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他们没有精力投入到学生的生产实习中。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经常更换,对生物技术生产实习产生一定的影响[5]。
2 改革措施
2.1 明确实习的重要性,加大实习投入
使学生充分认识生产实习重要性是人才培养的必须环节,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只有充分重视,才能为今后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践打下基础。要从入学教育、实习动员等,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生活特点,避免实习中遇难而退。
学校要加大生均实习经费的投入,学校、学院要合理分配实习经费,并保证其相对充足[6],要增加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经费,还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2.2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习质量,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是搞好生产实习的前提[7]。加强校企合作要谨慎选择企业,选择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合作单位[8],最好选择一个中等或中等偏上的企业,这样规模的企业可供学生完全融人生产环境中。企业太小,可容纳学生人数就少,无能力承接成建制的整个专业学生;企业太大又会使学生分散精力,影响实习效果[9]。通过校企联合,和企业交朋友,经常性地聘请企业家进课堂讲学、召开企业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汇聚企业负责人,寻找企业的需求,利用学校的技术、人才及设备等优势,给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培训企业员工等。根据人才培养分流方向,建立供不同方向学生实习的实习基地,满足生产实习的需要。
2.3 修订完善实习方案,制定详细的实习指导书
首先要修订完善实习大纲。实习大纲作为实习的指导性文件,应按根据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大纲应包括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要求、实施、考核及成绩评定等。第二,要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必须与实习单位情况相联系,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内容与要求、实习进度、时间与人员安排、参加项目、专题研讨、考核方式等。让学生依据企业生产,写出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等[10]。这样,才能促进实习的良性运转。第三,指导教师应把相关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与实习结合起来,将新知识补充进实习教学中,要定期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举办专题讲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 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
建设“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11]。首先选用业务能力强、政治修养好,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组长,以老带新,培养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带队实习。第二,学校每年要有计划组织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业务培训,熟悉实习基地的生产状态,熟练解决实习中的理论实际问题,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前沿技术、研究动向及学科交叉知识。第三,积极与生产企业联系,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较好、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技术专业特长,进一步提高实习成效[12]。
2.5 完善实习考核机制
实习考核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反馈信息,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效果[13]。实习考核内容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平时成绩和实习报告等。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是对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评价,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占40%;平时成绩包括实际出勤、实习记录等的总评情况,占30%;实习报告除了按照生产实习要求写出相关的生产过程以外,还应写出自己的生产实习体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占30%。最后根据成绩评出优秀实习生并予以表彰。生产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总结大会,表彰优秀实习生,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通过考核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视,强化动手能力,增强实习效果[14]。
2.6 创新生产实习模式
(1)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高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高校具备较强的科研装备、科研力量,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广阔的营销网络和融资渠道。学校若想得到企业的长久支持,要顾及“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的观念,尽量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通过实习给企业带来切实可用的新技术、为企业搭建技术桥梁等。目前,产、学、研三结合型实习比较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应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鼓励专业教师深人企业调研,将科研推向市场,提高研究的应用性。高校和企业可以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
(2)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模式。实习基地除了具有满足生产实习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信心,从而为毕业时的择业和今后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15]。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要求,进行分流实习。按照其就业意向,联系企业,接收其顶岗实习,顶岗期间带薪(实习期工资),实习期满后,对表现优秀且愿意留在实习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样,既顺利完成了生产实习任务,又有效地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3)效益双赢实习模式。委派业务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习企业挂职锻炼,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发展[16]。这些教师除了参与企业管理、解决企业技术关键问题,还可以了解企业哪些生产环节适合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不断修订实习大纲,使生产实习更加符合企业生产的需求,学生在实习时,他们又可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解决企业缺乏指导教师的问题,这对培养地方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3 结语
通过2007级、2008级及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的实施,学生认识到,要想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获得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积极性明显增加,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通过生产实习,加强了校企科研项目合作,教师的科研层次和水平也得以提升。
[1] 王正旺.高校生产实习工作的创新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8):74-75.
[2] 吴 兰,陈明华,薛喜文.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25,126,132.
[3] 朱显峰,张 洪.加强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2(5):13,17.
[4] 张耀武,韩建明,陈万光.高校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54,13355,13364.
[5] 程彦伟,陈万光,押辉远,等.校企结合建设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实践与探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8(8):69-71.
[6] 肖 霄,李健飞,朱云云.对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生产实习调查与反思[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3):119-122.
[7] 赵东旭,罗爱芹.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质量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8-52.
[8] 刘凤珠,李继光.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02(2):43-44.
[9] 孙泰礼,张 悦,葛景岩,等.提高本科生生产实习质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32):107.
[10] 肖 霄,段书德,张星辰,等.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生产实习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3):55-57.
[11] 胡兴昌.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性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32(11):38-41.
[12] 黄榕辉,林文雄,何水林,等.国家特色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39-141.
[13] 陈观水.生物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毕业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06-207.
[14] 李延红,葛志煜,马道荣.生物类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125-127.
[15] 贾纳豫,普月力,李春萍.实习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27):74,115.
[16] 刘 力.大学与地方共建专业实习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5):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