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的税收情结
2013-04-10骆劲松
骆劲松
清明节前,我又回到小村给去逝的外婆扫墓。刚走上一田岗,一幢新装修三层楼房跃入眼帘。我正纳闷是不是张老汉新盖的楼房时,走在一旁的老妈惊喜地对老爸说:“瞧,张大哥这几年开农家饭庄,又赚钱了,楼房都翻新了,还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看着远处新修的楼房,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张老汉经营、缴税的故事情节,回想起他那挥之不去的税收情结。
20年前,我从财校毕业,分配到小镇税务所负责个体税收征管。上班不到两个月,老所长就安排我协助分管农村个体税收的老向等3人,去对一个体工商户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强制执行,当时我还是仅从书本上知道是体现税收“三性”的具体措施之一,并没有真正体验过,一种好奇心油然而生。禁不住地问老向去执行谁,老向挺保密地说:别多问,去了就知道了。我满脸疑惑坐在摩托车后座,随他们出发了。
半小时后,来到外婆所在村的张老汉小卖部钱。老向递上税务文书,严肃地对张老汉说:“你连续三个月软拖硬磨不缴税,经多次催缴无效,现在我们按《税收征管法》规定实施强制执行,请签字配合”。说罢,就去搬商品。这一下,张老汉慌了,连忙解释说我不是不想交税,只是小卖部刚开张,生意不好,亏本,赚不到钱我不能从娘屋拿钱来交税。听到这话,老向知道张老汉还“有药可救”,便放下商品,向其耐心地宣讲起税收政策来。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张老汉心里豁然开朗,说今天我才知道做生意只要有收入,即使不赚钱,也要交税,这三个月欠税我一次性交清。
“不打不相识”,从此,我每次去看望外婆,都要去张老汉小卖部坐坐、聊聊,他也向我问一些税收政策。次数一多,我们成了忘年之交。有时,碰到生意上问题,他会趁每个月上门申报纳税时,向我“讨教”。
由于张老汉做生意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小卖部一年比一年红火,缴纳税收也逐年增加。没几年,他便成了一方名人,也成了“编外税官”,常年义务宣传税法。
5年后,我调离小镇,但张老汉生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十年时间,张老汉将平房换成了三层楼房,将小卖部开成商店。
2009年,我省第一次调整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后,税务部门按起征点5000元给张老汉商店定税,但他却主动按每月6500元申报纳税。不少人对此不理解,认为老汉是“傻子”。张老汉拍着胸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生意人‘发了’要富而思源,不忘党的政策好。只有我们每个人依法、诚实交税,国家才有钱为民办大事,才能减免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随着乡村公路修建,互联网发展,农村人大多进城或在网上购物,张老汉商店生意逐渐萎缩。但精明的张老汉很快发现现在城里人喜欢到乡下游玩,吃无污染的农家菜,便利用楼房靠近公路和鱼池,开起一家休闲农家饭庄。
后来,我省再次调整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张老汉农家饭庄月营业额不足2万元,税务部门依法给予免征。
想着、回味着张老汉的“城南旧事”,不知不觉走进他的饭庄。看着我这位不速之客,他调侃地说,什么风把骆税官吹到我这小店来了,快请坐、请上座。刚一坐定,他便满心欢喜地告诉我,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就是好,特别是对我来说就像“及时雨”。现在我这农家饭庄不仅每个月不用交税,甚至买发票也不用出工本费,大大减轻了我做生意的压力,我老伴说这相当于给我们饭庄免费“输血”。税虽然免了,但我希望这是暂时的,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把这饭庄经营得红红火火,重新为国家缴纳税收,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纳税人。
张老汉的诉说,朴素而打动人心。他从最初不愿缴税,继而转变为主动申报多纳税,到最后依法享受免税,却盼望再重新缴税的这一曲折的税收情结,反映了大多数纳税人的心路历程,他们积极的奉献精神着实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