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3-04-10查俊屹付铁岩王友明
查俊屹, 付铁岩, 王友明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陕西西安710124)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新阶段,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我国大众化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办学力量。截至2009年,我国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241.4万人[1]。随着独立学院招生人数和比重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独立学院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特色已经成为独立学院亟须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教育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即使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要保证质量[2]。教育质量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独立学院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要围绕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转型,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加快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培养;规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确立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构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系列组织变革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平台,推进从管理到服务的运行机制转型,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组织保障。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指出:“独立学院对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以独立学院名称具印。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3]这意味着独立学院获得了学位授予权,同时也意味着独立学院只有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才能获得健康快速发展,而科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独立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状况和生源的素质基础,将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4]。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应用型人才教育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5]。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类型人才的显著特征。
2 紧密结合市场的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突出表现在应用型和复合型,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6]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调整都应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导向,同时还要面向未来,综合分析学校己有基础、特色、优势和学科发展趋势,走特色学科建设之路。按行业设置专业,以行业性为主导,以应用型为主体,以实践性为载体。为地方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强调厚基础、宽专业、重应用,突出专门性、实践性和行业性,培养具有一宽(基础理论宽厚)、二高(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三强(就业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鲜明特色和复合能力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7]。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设置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专业口径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本校专业与其他高校专业之间的关系[8]。一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办学思路,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优先发展相应的本科专业;二是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相关行业趋势以及人才市场,做好中长期的调研和预测分析,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三是培养形成优势专业,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增强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协调度,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规模适当、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学科专业体系。
3 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与侧重学科性研究型的普通大学教育同型异质[9],以应用型教育为主,寻求与学术研究型高校的异质化发展,构建“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模式。根据母校特点和学生素质,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进行优化组合,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学院自身的发展需求[10]。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在知识方面,既要有一定的知识的广度,又要注重知识的深度,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构建上既要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业务操作性要求的知识,又要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能力方面,实践能力和应用性的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突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知识体系的实践应用性,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素质方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发挥,加快创新价值的实现。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体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注重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中的亲自操作与仿真“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强调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教学运行机制。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强调“实用、适用、够用”原则。为了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培养中应突出如下特色。
(1)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独立学院作为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突出“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11],围绕职业能力主线,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框架。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应用”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其理论教学体系应依据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以“应用”为特征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平台,设计以就业为导向,快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的一个弹性模块,以拓宽就业渠道,适应市场多变的需要。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打造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应用知识。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强调基础适度、知识适用,构建相对独立、互为支撑、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适当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涉猎多学科领域知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适当减少过于空泛或与其他课程交叉重复的理论科目或课时,突出主要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并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弥补三本学生的不足。
(2)突出素质培养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性突出地体现在较强的实践性上[12]。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应用型本科的主要特征。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训练及其操作技能的获得,使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扩充知识、发展技能、锻炼应用实践的能力。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按各专业的实践能力结构,将必需的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化,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抓好理论性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和专门的课程实验,优化实验项目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大综合性实验教学、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强化工程应用意识,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资源,努力构建基础创新平台。强化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跨专业的综合应用素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独立学院应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技能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逐步改革教学计划内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推进实验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换[13]。加强自有实验场地和实训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等资源,认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保证时间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等。
(3)构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服务地方为立足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既是独立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独立学院难得的发展机遇。独立学院应积极服务于地方产业,使当地企业和市场能够充分运用地缘、亲缘机制传递教育改革信息,从而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独立学院的产学研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产学研,研究型大学的产学研重在社会服务,独立学院的产学研重在人才培养。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与地方经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必须根植地方、面向企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要达到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发挥行业、企业的力量,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建立企业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校企联合人才的机制不仅仅是地方独立学院的生存战略,更是发展战略。在具备创新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的能力和条件之下,需要进一步明确联合培养人才的本质和内涵,准确把握新时期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特点和规律,在依托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寻找产学研合作的切合点,联合企业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提升实践教育基地的层次。
(4)建设一支相适应的特色师资队伍。独立学院要进行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要聘请企事业单位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用“请进来”的办法,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出国培训、企业实践,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积累教学实践经验;三是重视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教师的实验课教学能力,必须采取多项措施来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14]。加强对实验指导教师的岗位技能培训,要求教师具有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对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和知识更新,积累实验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四是要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师考评机制,从制度层面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先进的教育思想,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五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建立学生管理队伍[15]。从教学和管理上加强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4 结语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一种新的办学形式,虽然规模发展较为迅速,但从发展阶段上看尚处于发展初期,其人才培养须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基本规范的要求下,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结合本校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使独立学院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1] 羿 羽.把握发展契机共话创新成果——全国独立学院表彰大会暨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0年峰会在无锡召开[J].教育与职业,2010(22):24.
[2]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6-10.
[3][15] 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R].2008-02-22.
[4] 周 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07-08.
[5] 汤道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126-129.
[6] 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R].2003-04-23.
[7] 王前新,刘 欣,等.国际视野下的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模式[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32-37.
[8] 郑庆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所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教育研究,2008(7):103-106.
[9] 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49-51.
[10] 荆光辉等著.独立学院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1] 牛金成.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与科研[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2-135.
[12] 梅平乐,王海星.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4):30-32.
[13] 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26-28.
[14] 刘 建,赫建文,张吉雄.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