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制定

2013-04-10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目标职业

虞 钢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制定

虞 钢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教学目标作用认识不清;对课程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区分不明;忽视能力目标设计;表述教学目标抽象笼统,缺乏可测性。制定好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能力本位、具体显现、循序渐进、三维一体的原则。制定好教学目标的方法途径是:把握好课程与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注重教学目标表述的明确性、特定性、行为性;勾连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依托教学团队的合作。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学目标

教育的作用是使学习者发生变化,那么首先必须确定学生哪些变化是可能的,也就是要制定教学的预期成果目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学者对教学目标的作用与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教学目标的作用认识不清;对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区分不明;过于强调知识性、概念性的目标,忽视能力目标的设计;表述教学目标时,抽象笼统,缺乏可测性。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不清晰,造成了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未突破,教学评价较随意。教学者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能力目标的具体实现。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教育是按预期目标、方式变化的过程。根据这个理论,那么教学者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确定要学生发生什么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提供什么帮助。教学者所预期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者,有必要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深刻领会教育目标制定与能力为本的关系,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牢牢掌握教育目标制定的基本功,这是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和前提。

1. 制定好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领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教学之所以是教学,是因为其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和生成,是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现代教育一直强调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许多证据表明,成功的教学方案开始于清晰表达的教学目的,然后是组织适合于这种目的的教学,不然学生只能被迫从教学者的考核或考试的做法中推断出目标。这样的目标表述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如果学生在教学前就知道教学者期望他们完成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主动学习,学生必须确信目标与评价是一致的。一些教学者往往先考虑或比较重视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却忽视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往往成为模糊的影像。因此,教学者首先应使自己和学生明白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具有激励作用。

2. 制定好教学目标能明确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者的责任感,并指导教学设计。选定了一种教学目标,并通过撰写或挑选明确的、特定的、行为性的目标这一过程,就会使教学者非常认真地思考他要如何帮助学生去实现这个变化,确定学生的适当位置,更加自觉地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进而能增强教学者的责任感,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者对目标的锁定和把持,而不是连教学者也处于一种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状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学目标明确,才能使教学责任明确,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还能指导教学者对于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作出有效的选择,进行更适合于这个特定教学目标的设计。好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记住了这些目标,教学者就能有意识地选择材料、教学程序与教学策略,并找到哪些学习活动有助于达到所希望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教学目标具有教学导向作用。

3. 制定好教学目标能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既然是根据使学生产生哪些变化的课程意图来制定的,那么离开了明确的、可检测的终极目标,学习成果检测就会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而可观察的行动或产物目标,可以大大减少歧义与误解。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借助目标进行互动并用目标来调节自己行为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制定出发,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最后要回到目标中去,将学生学习结果与预设的目标进行对照,评判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目标达到了,则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如果目标部分未达到,则必须进行补救教学。因此,教学目标具有检测作用。

4. 制定好教学目标还能增进教学者与行政部门乃至用人部门之间的交流。通过清晰明了的技能产物或可观察的行动能级一览表,为向领导和用人部门汇报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提供了一种比主观性评价为主的传统报告形式更加精确的手段。因此,教学目标具有评估作用。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好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制定好教学目标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能力本位原则。作为一种变革的现代教育,能力本位教育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它强调学生实际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针对能力本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把“行为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结合起来,即形成一种新的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目标取向。

2. 具体显现原则。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应以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形式陈述课程目标。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能力培养的标准和标杆。只有锁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才能聚焦,职业核心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3. 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教学目标的制定只能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客观规律,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循序渐进地综合反映各层次、各阶段的要求,处理好总体性和具体性、长远性和阶段性的关系。

4. 三维一体原则。三维目标的一体化在根本上是基于教学结果的理解。这种教学结果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是基于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全面、立体发展。

三、制定好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制定教学目标要通过阐述教学目标来体现,概括地讲,就是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具备哪些特征。这样,清晰的目标才能够作为教学及教学性评价的指南。

1. 把握好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之处在于:课程目标是指课程的总体教育目标,是预先确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学生在与课程相关的素质或特征方面的变化,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而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是学习的目标,是每个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灵活性。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学生需要、行业和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单元和课时目标制定依据是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课程目标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课程教学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规定性。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由教学者来制定,相对课程目标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的首要作用是为课程(教材)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其次是为教和学提供参考。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是为教和学提供依据。两者之间联系之处在于: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起导向作用。教学者在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活动环节中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课程宗旨。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最具实践性和实效性,课程目标要通过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2. 注重教学目标表述的科学性、明确性、特定性、行为性。教学者对于教学目标仅有一般了解是不够的,必须懂得如何科学制定和选择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技能,应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表述的严密性,不能满足于笼统而抽象的目标表述,对于模糊含蓄的目标,应使其变得明确和清晰。不明确的表述,其含糊的语言容易掩藏琐碎的、不重要的目标,从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目标。教学者习惯使用“了解、理解、应用、领会、掌握”之类的抽象的词语,而应使用可观察的行为词语,因为大家可以对这些词语有不同的解释。明确而特定的教学目标是按照学生可测的行动或产物来表述的。虽然在教学目标中完全消除歧义是不可能的,即使对教学目标按照可观察的行动或产物来表述时,不同的教学者仍会对目标意图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在讨论教学目标时,使用可观察的行动或产物来表述,可以大大取得共识。表述得当的教学目标特征:一是它必须详细说明目标内容;二是它应当用特定的术语描述教学后应具有的标志性的思维能力或行动能力(具体能说什么和做什么)。一个撰写得好的教学目标应能用来成功地向人表达教学者的意图,在看了学生的行动或产物后,便能判断出目标是否已经达到,这样的目标制定才是成功的。笔者认为,表述精确得当的教学目标可以用“A+B+C”的方式。A部分包含对于学习内容的描述,B部分描述作为学习成果标志的行动或产物(如提供一个实际情境,学习者必须能具体做什么),C是指明所规定的行为必须精确到什么程度。有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其角度是很宽泛的,这样的表述在教学实施中常常受到批评,其原因是没有指明期望学生发生的具体变化。尽管这些阐述能够为培养目标指出总的方向,但由于目标过于大,不能帮助教学者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也许把这些目的的一般表示称为终极目标要比称为教学目标更好些。教学者必须把终极目标变成具体的方案和即时的目标,精确到足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有一些教学者断言他们的教学目标是不具形体的或无法辨认的,从而不能以学生的变化来表述,还有认为学生所发展的某些能力或技能不是立即表现出来的,可能要在学校教育结束以后的很长时间才会显示出来,以此争辩这些难以确定的目标才是唯一重要的目标。笔者不否认教学会产生许多难以确定的而且无法辨认的长远成果,但是主张只有那些无形的目标才是唯一重要目标,显然这种立场是站不住脚的。

3. 勾连教学目标的关联性。第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例如,“群众工作”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警务活动的群众工作能力素养。这种能力素养包括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群众工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第二,要循序渐进地设计好每个教学阶段和环节的教学目标。除了识记性知识可以在短时内掌握之外,系统知识、综合运用技能的学习都需要经过若干教学阶段,因此,还应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学习阶段,循序渐进地设计好每个教学阶段和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要突出。第三,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原有基础,考虑目标的可行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揭示了教学的实际成果,而其常常与一开始所表述的目标十分不同。教学者的见识与反思,能够为目标的改进提供最有价值的判断。互动的课堂情境既是确立目标的根据,也是形成计划目标的可行性与合意性的环境,但在教学前应当周密考虑哪些成果目标是可能达到的以及希望达到的。尽管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但目标并非包含全部的教学成果。学科范围的复杂性,动态的、发展的社会状况,教学者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性,致使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全部成果,正因为这种难以预料性,教学也就成为一种艺术。

4. 依托教学团队的合作。集体参与有助于确保从不同的教学者那儿学习同一课程的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教学目标应当是集体研究、集体智慧的产物和结晶,就像教学大纲一样不能成为教学者个体自由处理的作品。从不同的教学者那儿接受同样的课程而取得完全不同的学习结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所谓“南拳北腿”现象,在共同目标的框架里,教学者仍有充分的自由和灵活性向着终极目标开展工作。此外,在实现同一目标时,教学者能够选择许多途径。共同的目标并不意味着必须选择相同的方法或压制教学者的创造性。集体参与制定目标也有助于试题库的编制。团队合作有利于对职业能力素质的分析。职业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每个职业岗位需要单位、行业、国家制定的上岗条件和标准,所以,要达到能力本位的教育目的,教学者有两个基本任务必须完成,一是具备职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二是使学生达到进入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国家、行业、单位的能力标准。因此,教学者应发挥职业教育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优势,开展对职业能力素质的现实性和趋势性的分析,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

5. 强化教学目标制定的培训。长期以来,师资培训忽略了教学目标制定的强化培训,造成了新教员这种能力偏弱。为此,可从学习借鉴微课程的开发方式入手,强化教学目标制定的培训。微课程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产生的新生事物。微课程具有教学开发的需求性,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聚焦性,教学方法的精巧性,教学设计的创意性,教学效果的可测性七大特点。通过微课程教学开发的“短、平、快”综合训练,不仅能渗透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理念,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与研究能力,尤其是能有效训练和提高教学者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每位教学者都已有自己的习惯。众多专家的理论与教学者原有的习惯对接时,会经历一个分析、选择的过程。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全盘吸收,最终找不到“北”;另一种是将自己屏蔽起来,“刀枪不入”,当一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微课程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学者的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在小现象、小策略、小案例中,在对它们进行层层剖析、梳理时,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学者头脑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

Make Objectives of Teaching Based 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Competency

Yu Gang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Shanghai 200137, China)

In making teaching objectives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1. obscurity of teaching objectives; 2. unclear division between the general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objective at different stages; 3. neglect of designing competency objectives; 4. too abstract express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lack of predictability. Making teaching objectives has many effects. To make good teaching objectives,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competency orientation, details and clearness, gradual progress and three dimensions. To make good teaching objectives depends on methods: 1. good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urse objectives and unit objectives; 2.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lear, specifi c expression; 3. making a sketch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unit objectives and period objectives; 4. reliance on the teamwork of the teaching group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petency Orientation; Teaching Objective

D631.15

:B

:1008-5750(2013)05-0016-(04)

10.3969/j.issn. 1008-5750.2013.05.003

2013-09-02 责任编辑:陈 汇

虞钢(1958- ),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调研员。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目标职业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