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竹雕艺术价值及其成因的探究

2013-04-1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陈美玲肖小英

湖南包装 2013年4期
关键词:竹雕徽商徽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陈美玲 肖小英 孙 哲

一、徽州竹雕艺术形成与发展

徽州古称“新安”,在明清时期是富庶繁荣的地区之一,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徽商自明朝中期至清朝晚期,历经了三百多年,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其繁荣之盛在中国商业历史上占了重要的地位。根据《歙县志》的记载,徽州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商的行踪遍布全国大部分的地区,历史曾有对徽商的辉煌写到“无徽不成镇”,其雄厚财力可见一斑。

徽商经营商品以盐、茶、木、布铺四者为大宗,另外,还做布、丝稠、粮食等生意。徽商坚持信奉待人以诚、广得人缘;童叟无欺、市不二价;商德为上,注重质量。在这样的商业营运中,他们积聚了雄厚的商业资本,“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面对富余的财富,怎么消费自然就成了问题。徽商尊崇“四民异业而同道”和“百姓日用即道”的价值观,又再躬行“三从四德”与“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下,徽州商人将在外经商所得财富,用在家乡的田宅,兴修土木,气势恢宏。这也是由于徽商希望在历经商场与官场后能有个有所依靠的精神家园,可以遮风挡雨,更是能借此显示自己的成功。

得益于财力,此后的数百年间,徽州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学者、画坛巨匠和身怀绝技的工艺大师,而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明末竹雕“嘉定四先生”中就有两位是徽州人,一位是歙县人李淑芳,一位是休宁人程嘉燧。由此可见早在明朝时期,徽州竹雕就已有发展,并且初见成就。最具代表人物有吴元满、张立夫、李希乔等。明朝末年的安徽人吴元满,他最擅长是将竹雕技艺与自己的术法结合,以竹雕的形式独显文字的风采,运刀手法就如运笔一样游刃有余。张立夫是在咸丰年间稍有名气的竹雕大师,他在当时的刻漆和雕版业有颇大的建树,竹雕工艺的风格也很独特。清初的竹雕大师李希乔,他亦是将书法与竹雕的结合运用得独具特点,运线流畅简洁,刀工之下画面秀丽而意蕴十足。徽商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金加之徽州地区丰富的竹资源,赋予了徽州竹雕艺术发展的良好时机。

二、徽州竹雕的艺术价值

在学界,徽州商人在十大商帮是被列在首位的:有徽商、晋商、陕商、江右商、龙游商、宁波商、洞庭商、临清商、闽商、粤商等。在古徽州,是当时文人、徽商云集之地,也是明清时期的富庶之地。徽州人在如此浓郁的儒学氛围的熏陶下,造就出了徽州商人的儒雅,在《儒林外史》中就有集中体现徽商乐于与儒生交结的描述,书中有道:“在扬州等地的徽州商人招养食客,资助文人,从而在淮、扬、苏、杭一带形成‘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氛。”江苏的商人主要是买卖粮食起家,商路稳实可靠;浙江商人经商奉行的是敢于开创新商路;山西的商人则是理财能手,以开创票号遍天下;而古徽州的商人的最大特点则是“贾儒”不分离。能通“贾”与“儒”精髓的徽州商人,则是非常重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以“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成就了现在徽州竹雕的艺术性和徽州竹雕的性格特色。

1.社会文化价值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竹雕刻的工艺也应运而生,直到后来发展为一种专门的雕刻艺术。徽州竹雕艺术,是在徽州的传统世俗观念和文化影响下孕育发展而出的,因此就决定了其题材和内容是徽州的文化发展与民俗风格紧密不分的。

(1)题材传情

中国的竹文化历史悠远,古人乐于借此传情,古代就有借“竹杖扶老”来表达孝梯思想的诗文。另外,竹制工艺品也被文人墨客寄予了思乡怀故的情愫,用作象征爱情主题来吟唱。徽州竹雕制品与象征徽州传统历史人文与古徽州民俗风情与生活的徽州文化相互结合,已然使徽州竹雕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象征性”的符号。

作为“程朱理学”思想的发源地的徽州,其民间作品的设计思想是以天然和淳朴结合的“天人合一”。徽州竹雕的民间艺术家们乐意将自然界的事物和人们的美好愿望相结合,其内容和题材来源于自然万物,就如有蝙幅、梅花鹿、瑞兽与喜鹤,寓意“福、禄、寿、喜”,也有引自民间神话的,如“麻姑献寿”、“天官赐福”、“送子观音”、“醉八仙”等。从表现的题材来看大多是由花好月圆、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加官进爵等等吉祥图形图案构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2)内容寄意

在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下,徽州人喜好在徽州竹雕的表现形式上选择能表现出“仁”、“礼”、“忠”、“义”的儒家思想以及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吉祥如意”、“光宗耀祖”的寄予和对“三从四德”、“孝悌”等行为规范。在徽州竹雕的作品中也不乏有优秀的竹刻书法,其素材多是取自名人字帖和诗赋名篇以及警句格言,如“家和万事兴”、“自强不息”、“兰亭序”等。也有题材取自生活,有“出行”、“醉翁”、“狩猎”等。这些都是古徽州人的文化在群体意识上的映射。在徽州商人带领下的徽州百姓,遵从儒家思想的大背景下,就决定了其竹雕艺术中体现的“教化”作用比其装饰作用更为突出。由于徽州竹雕在其文化教育意义上的突出意义,决定了徽州竹雕作品不仅在生活物质上满足了徽州人的追求,也满足了徽州人所追求的精神文化。

2.艺术工艺价值

在研究调查中不难发现古徽州在建筑构件上的雕刻技艺早已发展得颇具规模,有清新淡雅的砖雕和浑厚淳朴的石雕以及华资丰盈的木雕,这些都已成为了西递宏村建筑史中灿烂夺目的三朵奇葩。徽州竹雕对比这“三雕”,其发展和影响就稍显滞后。也是由于受自身的材料、体量、保存条件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致使其较少的用于徽州建筑的构建中,而更多的是在室内内部陈设与装饰的运用上。

竹雕,虽是徽州雕刻艺术门类中的一个小雕种,但其独特的和难以复制的艺术表现在雕刻作品中仍是有之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如在竹雕工艺中以深浅浮雕手法出现的竹青图案,其表现出来的细腻、温润的质感是木砖石雕所不能比拟的。徽州工匠除了能表现徽州竹雕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质外,其卓越的雕刻技艺也是竹雕艺术的精髓所在,值得我们继续传承。

(1)徽派风格鲜明

徽州竹雕具备了典型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承载了古徽州的民族地域特色、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浓厚的艺术气息,也承载了徽州工匠的精湛工艺。徽州竹雕在造型和制作工艺方面都显示了徽州竹雕独特的艺术特色,而且在其题材、造型和内容等一些方面都能体现古徽州的名族文化、历史文化和儒家文化等文化的内涵,这些都将引领我们去感受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下的历史遗存——富有独特韵味的徽州文化。

在徽州的竹雕作品中不乏关于儒学礼教中的二十四孝故事、谦逊厚道和尊老敬贤等体现传统美德内容的,尤其是对“孝”最为提倡的,都能反映出徽州推崇的制度标准。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义”等一些思想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徽州人,在徽州人的思想观念中儒教礼仪制度是根深蒂固并且严格规范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这就是徽州每个人所躬行的最高道德规范。在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徽州人的这种思想理念和民俗意识是永恒的民族财富,就拿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是我们所要提倡的。

(2)雕刻技艺多样

我们可以从竹雕的艺术工艺品中的造型和雕刻角度能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在竹面上进行雕刻和加工的,如镇纸、臂搁、竹简等一些平面雕刻的陈设。在平面雕刻中,也可细分为阴刻和阳刻。一是立体三维的雕刻,如圆雕、透雕、竹根雕类竹雕艺术品。纵观徽州竹雕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平面雕刻、线刻、深浅浮雕、透雕、圆雕、留青竹刻、翻黄竹雕等技法。

(3)立意构图多变

在徽州竹雕艺术中,其装饰性的大小是由竹雕的构图丰富来决定的。但是,构图并不是要求必须满构图,在构图中要饱满且多变,所以留白在构图中的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竹雕作品中,竹雕工匠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命题和寓意,运用手中的刀,将自然界中的花鸟树木等景物结合构图,再加以回纹、龙纹、如意纹等图案为装饰,完成竹雕工匠心中一幅幅寓意吉祥的生动画面。

在竹雕作品中的构图就如画家笔下的美丽画作和摄影师镜头下完美作品一样,要求要有一定美感。竹雕作品主要是以线的构图为主,结合点、面的手法构造出完整的画面。徽州作品中的“线”是以“直曲”、“长短”、“粗细”、“刚柔”等不同的形态及力度的运用对比来产生一种律动、飘逸之美。徽州竹雕作品中侧重的是张弛度在画面中的表现,对人物造型的要求需要表现准确生动,尤其是对人物神态要有更精确的把握。在竹雕艺术品中,我们能轻易的发现其对鸟类的描绘则是细致入微,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描绘羽毛的不同,结合不同神态,形成了拥有强烈动感的画面。

三、结语

在辉煌一时的徽商带领下,成就了徽州竹雕艺术的成就与特色,并且也将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徽州竹雕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并进发展不可割分,这些艺术门类在艺术发展的大洪流中相互的影响渗透并且相互汲取营养,各自发展并走向完善。在竹雕大师非凡的雕刻技巧与独特刀工下,徽州竹雕的精髓得到充分表现。徽州艺术中的“新安画派”、徽州戏曲、徽州篆刻和版画等都能在竹雕艺术中得到有力的映射,再结合徽商的“贾而好儒”的思想,徽州竹雕的艺术不断发展壮大,并独具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竹雕徽商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徽州绿荫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