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校创新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2013-04-10李德平李红亚田永果阮松丽王宇中闫江涛
李德平,李红亚,田永果,阮松丽,李 婵,李 真,王宇中,王 玲,闫江涛
(1.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2.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00;3.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4.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5.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1]。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应用;重知识的容量,忽视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发挥[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3]。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可以丰富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良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现状
本研究选取高校大学生997名进行调查,回收问卷887份,剔除无效问卷79份,共获得有效问卷808份,问卷有效率为91%。其中,男生396名,女生412名,文史类学生419名,理工类学生389名。采用中科院王极盛编制的《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南开大学张阔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威廉斯编制的《成就动机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信度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量表上的均分在3分以上(总分5分),这说明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还有提升空间。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性别上出现了差异性,男生在创新意识方面显著高于女生;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结构方面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创新意识方面的培养需要着重对女生的培养,而在创新能力和竞争心的培养上,应该公平对待。在对创新心理素质、心理资本、成就动机相关性的研究上发现,二者间分别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对于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同时注重培养其他积极心理因素,这些积极心理因素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的工程。
2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河南城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指导、真诚服务、保守秘密”的服务理念,坚持在教育中培养乐观自信、善于沟通、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尝试建立包括教育工作机制、教育教学机制、服务机制和心理安全保障机制在内的创新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2.1 着眼整体推进,设计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机制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涉及到学工部门、院系教学科研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后勤服务部门等,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学校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分工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建构整体性的工作机制,使工作机制全员化、多渠道化[4]。在工作机制中,心理咨询中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具有核心的作用。在河南城建学院,2004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成为面向在校学生开展心理服务、推进素质教育的专业机构。学生工作系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队伍。河南城建学院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各学生工作部门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合理规划、整体推进、积极的开展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各院系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网络。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时,教学科研部门发挥作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其他专业服务,如心理素质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辅导技能训练、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教学部门也发挥其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全校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等。在后勤保障方面,校医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通心理卫生绿色通道,形成预防、干预的有效途径。
2.2 依托专业优势,打造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机制
受积极心理学思潮影响,目前的心理素质教育理念已从传统的消极矫治转变为预防、发展为主,基于此,为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心理素质的新要求,学校需要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资源上精心准备,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河南城建学院构建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积极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2.1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完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是面向学生进行全员教育的有效途径,河南城建学院积极利用课程教学的平台作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了心理学类必修、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设计了适应性、学业管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这些专题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在大学生一年级时进行,共32学时。以“爱的成长”为主线,组织编写了《爱的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还坚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系列心理素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如《成功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幸福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等。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融入其中,注重课堂互动、将体验教学及交流分享作为课堂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使心理课堂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2.2.2 普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拓展创新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形式
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需求和关注点具有差异性,除了全员教育的课堂形式,进一步拓宽教育形式,将普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将多种教育手段融入心理素质的教育体系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设了“新生助跑工程”、“毕业生起飞工程”、“日常普及工程”、特色宣传周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开展创新活动,协会为学生搭建了互助平台,成为宣传心理健康理念的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组织了心理沙龙活动,与学生沟通座谈、深入交流答疑解惑。同时为拓宽心理教育外延,建立了心理网站,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2.2.3 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配备充足的心理素质教育师资力量
学校组建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指导老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以专项经费作为保障,定期选送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2.3 立足学生身心发展,构建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服务机制
2.3.1 心理测评——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科学评估
河南城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立了大学生心理测评网,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评估,所采用的量表均是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的量表,并且已经中国化,每套表都是以中国的学生为常模参照的。配备专职教师对网上测评的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另外还建有心理测评室,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测评,以保证测评效果的准确性。
2.3.2 个体咨询——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
妨碍大学生进行创新的障碍,有来自个体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特别是内部心理的障碍严重地妨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帮助大学生认识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对创新的抑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河南城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工作中,在坚持发展性辅导的前提下,兼顾到各种障碍性辅导,逐渐形成了院心理咨询为主,各院系心理辅导积极配合的工作局面。影响学生创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观念保守、自卑、循规蹈矩、一味遵守逻辑、迷信权威、从众等。在个体咨询过程中注意对影响学生创新的这些心理加以引导,为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3 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拓宽心理健康服务的范围
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自2007年开始尝试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素质拓展工作,开展了“适应大学生活”、“我爱我家”、“爱心凝聚”、“学会交往”、“微表情”、“团结·默契”、“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时间我做主”、“挑战自我”等多种主题的团体辅导。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加了心理体验、提升了心理素质,效果良好,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朋辈咨询由于其平等性、共同性,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中心老师对朋辈咨询员进行岗前培训、上岗指导、案例交流,指导朋辈咨询员们开展工作。朋辈咨询员们利用课余时间,每周1次为具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效果良好。
2.3.4 心航报纸——丰富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
中心针对报纸可读性强、传播性快的特点,创办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读物——《心航》报,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稿,由校心理健康协会自由组稿、编辑、印刷。目前《心航》已出版32期,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誉,成为了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阵地。
2.3.5 网络服务平台——自助、互助、求助的积极理念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要工具,建立以积极理念为依托的大学生自助、互助、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河南城建学院创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展网上专业心理测评,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如实反映自身的心理状况等;这种在线心理测评,可以帮助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辅导,形成积极的“求助”平台。通过微博,学生们共同探讨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和发现,让学生们思想充分交流和碰撞,培养积极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互助”平台。
2.4 立足学生心理需求,构建心理安全保障机制
2.4.1 普查、排查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防体系
校系两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每个班设置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和心理委员,每个宿舍设立心理信息员,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在大学生入学1个月之后,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各种排查,并建立危机干预报告制度以随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2.4.2 强化知识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处理危机的能力。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构筑学生心理安全防线,需要学校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河南城建学院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危机预防及干预队伍,这支队伍在建立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互助功能,建立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培训体系:在院系教师、辅导员的培训内容上,侧重于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心理危机的鉴别与预防培训等,在学生骨干的培训内容上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异常情况的发现及初步处理、朋辈互助的技能等。
2.4.3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及时介入并实施有效干预
学生心理危机个案的处理,需要学校整合各种部门的资源,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分析、评估和干预,必要时需要医院的配合。因此,需要学校各级部门之间、院系之间、学校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另一方面,在危机事件中,还会有若干受到事件间接影响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学生工作部门需要发挥主渠道作用,适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情感疏导和哀伤辅导服务,以避免不良情绪的恶化和危机事件的扩展。
2.5 创新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实践效果
2.5.1 在各种创新活动和竞赛中学生多次获奖
河南城建学院学子在河南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包装与印刷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盟易职杯”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桥?蓝朗”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五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比赛、“可口可乐爽动夏日125招”广告创意设计大赛、第十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多项佳绩。
2.5.2 《爱的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用效果良好
该书在中央财经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等学校中运用,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认为该教材易学,突出了助人自助,强化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使他们产生了探索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并将课堂教学的影响延伸到了他们的整个生命中,使心理素养成为他们的终生财富。
2.5.3 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连续6年对学生的心理普查显示:一类二类学生稳步下降中略有起伏,但总的比率在下降。这表明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大学生活为主题的“新生助跑工程”,使大学新生享受到听一场适应性讲座、参加一次团体活动、开展一次心理测评、建立一份心理档案在内的四项心理服务,全方位、立体化帮助他们为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新生助跑工程”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受到一致好评。
3 结论
(1)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在创新意识方面显著高于女生,专业、生源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结构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资本、成就动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2)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以培育创新心理素质为目标,构建的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共分为四个方面:设计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机制;打造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机制;搭建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服务机制;构建心理安全保障机制。
(3)在体系的实际应用中,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多层次心理需求。应用效果表明该体系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学生创新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1]赵娅.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1):57 -59.
[2]李华荣,李海涛,汤晓兰.论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68 -70.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 -327.
[4]郑萼.坚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关于整体推进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8(6):26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