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研究

2013-04-10莫莉晓芳张群智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克雷伯埃希菌大肠

莫莉晓芳,张群智

(1.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研究

莫莉晓芳1,张群智2*

(1.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目的: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集标本1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肺炎克雷伯杆菌37株: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3%、6.2%、2.7%和10.8% 13.5%、2.7%。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两年痰液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超过50%,特别是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于2008年显著升高,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分析

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目前细菌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不仅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临床使用抗生素的难题〔1〕。医院感染分离的耐药性菌株中以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为主,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居多〔1〕。为了解本院细菌的耐药性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收集了2011年10月—2012年5月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各科感染标本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标本来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各科感染患者,标本为口痰、尿液、消化道分泌物、脓液、胆汁等。标本的留取和保存按操作规程要求〔2〕。从中筛选出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菌株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株。共筛选标本183株,大肠埃希菌为146株,占79.8%,肺炎克雷伯菌37株,占20.2%。

1.2 仪器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1.3 药敏纸片药敏试验采用K-B法,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4 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常规方法进行标本培养〔1〕,细菌分离鉴定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去除同一病例中来自相同部位的标本中所获取重复菌株,药敏试验统一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10种抗生素药敏结果判定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10年推荐的标准。质控菌株采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和EXCEL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菌株分离率146株大肠埃希菌: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37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与08年菌株分离率对比〔3〕,见表1。

表1 菌株分离率

2.2 细菌科室分布情况见表2。

表22011 年—2012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情况

2.3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两种菌株病原菌耐药情况

3 讨论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在与抗生素多次接触后,对抗生素的敏感度下降甚至消失,导致该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下降或无效〔4〕。患者由于疾病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较差,全身各器官各部位均可能发生感染,如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感染既可能是患者自身固有致病菌,也可能是外来致病菌发生交叉感染。由于院内细菌均多接触过各种抗生素,因此患者可能被各种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这不仅增高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于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临床必须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够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研究发现G-杆菌更易出现耐药性,文献报道47.98%~79.30%耐药菌株为G-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G-杆菌,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位居前列〔5〕。我们的研究结果是近两年菌株分离率,痰液中和其他如胸水、腹水、脑脊液、胆汁等的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较2008年高(P<0.01),尿液中的大肠埃希菌有所降低(P<0.01)。部位分泌物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离情况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结合菌株科室分布情况,ICU、呼吸感染内科和肝胆胃肠外科耐药菌株分布居多,可以推断这两年ICU、呼吸感染内科和肝胆胃肠外科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对抗感染较为频繁,导致耐药菌株有所增加。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其发挥作用主要依赖β-内酰胺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形成,影响细菌细胞壁形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6〕。但是随着抗生素特别是广谱类抗生素的普遍应用,β-内酰胺酶的基因通过长期大量接触抗生素而表达,从而能够水解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解除β-内酰胺对肽聚糖合成的抑制使抗生素失效,产生耐药性〔7〕。产β-内酰胺酶细菌产生的诱因与住院时间、三代头孢菌素使用、侵入性导管、年龄等因素有关〔8〕。表2数据显示入住ICU为本院常见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很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低于2.7%和3.1%,与尹辛大等报道结果相似〔9〕,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与2008年相比大都逐年上升。表3显示氨曲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4.1%、52.7% 73.3%和88.4%,与2008年四种抗生素耐药率31.0%、17.3%、54.7%和65.5%比较,有较为大幅的提高,提示本院两年内抗生素使用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年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头孢他啶近两年使用相对偏多,导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耐药性显著上升(P<0.05)。数据显示目前两种细菌对头孢哌酮耐药性保持在较低水平,临床更应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尽量减少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产耐药细菌的出现〔1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和对多数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等优点,临床用药时应防止交叉感染和严格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不应滥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为非发酵菌如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对其耐药性极高,滥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能导致严重的强耐药性非发酵菌感染〔11〕。而本院2010年非发酵细菌的检出率也在较高水平〔12〕。

综上所述,本院近2年来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中耐药菌株较多,且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

〔1〕刘君廷,李思江,王蕾,等.2009-2011年医院感染细菌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053-10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36-753.

〔3〕喻茂文.临床肠球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检验医学,2012,27(6):524-526.

〔4〕周东辉,张群智.2008年大理学院附属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J〕.大理学院学报,2009,12(8):65-68.

〔5〕杨俊钧,严子禾.41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1(4):467-470.

〔6〕董海新,胡小行,李素鹏,等.2009至2011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5):429-430.

〔7〕董文辉,马晓艳,孙延波,等.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3)356-358.

〔8〕聂庆东,张秀梅,孙宇峰,等.老年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及产ESBLs基因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27-2729.

〔9〕尹辛大,马爽,国承杰,等.2003~2010年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30-232.

〔10〕徐旭东,连增志,孙异锋.下呼吸道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115-117.

〔11〕陈静波,崔清潭.院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及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29-1130.

〔12〕管海宁,张群智.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12):82-84.

(责任编辑 董杰)

Analysis of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

MO Lixiaofang1,ZHANG Qunzhi2*
(1.Pre-clinical Colleg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instruct the clinical medicine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 by analyzing the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2011 to 2012.Methods:Isolate and culture strains by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identify the bacteria with VITET-2 Compact 60 automatic microbial analyzer and test the susceptibility through K-B.Results:In total 183 specimens, 146 of them were Escherichia coli:koutan 92(63%),secretions 17(11.6%),urine 16(10.9%),pus 9(6.1%2),other 12(8.2%);37 of them were Klebsiella pneumoniae:koutan 27(73%),secretions five(13.5%),pus 3(8%),other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the resistance rates of Cefoperazone,Amikacin,Imipenem were lower,at 10.3%,6.2%,2.7%and 10.8%,13.5%,2.7%,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detection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sputum is rising in these two years,and the resistance rates have been exceeded more than 50%of levofloxacin,cefazolin,aztreonam,ceftazidime,especially ceftazidimewas resistance rates is significantly elevated.However,resistance rates of cefoperazone,amikacin,imipenem are lower,so doctors should choose antibiotics based on susceptibility experiments.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resistance analysis

R378

A

1672-2345(2013)03-0059-04

云南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2010ZC146)

2013-01-03

莫莉晓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研究. *通信作者:张群智,教授.

猜你喜欢

克雷伯埃希菌大肠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大口喝水促排便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大肠俞穴调理肠胃大肠俞 通络调水止病痛
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粘附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