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为什么输不起

2013-04-10朱学东

领导文萃 2013年3期
关键词:庙堂大都市成功者

□朱学东

我们为什么输不起?

这实在是一个奇怪而又现实的问题。

竞争比赛有赢就有输,实在正常不过。不过,看看我们四周,看看我们的舆论,便可知晓,现实生活并非如此。一旦竞争中落败,输掉的不仅是比赛,还可能有尊严和人生,从此直不起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来。一辈子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在我们看到的几乎大多数行业,输不起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公众的共识。

这才是问题的吊诡之处。

中国人曾经是输得起放得下的人。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上达高贤,下至黎民,莫不以为然。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了后世文人的一种可以效仿追随的生活样式。于是,李白不愿意走时人通行的应试之路,欲以才华文名入仕,终不见容于权贵,遂自我放逐于山水江湖,留下诸多不羁名篇,为世代传诵。

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一辈,不容于庙堂,还有海阔天空可去。那种雍容倜傥的生活和气度,在紧张窄逼的社会里是养不成的。养育它们,除了文脉的传承滋养,更需要有退让腾挪转身的空间。

晚清以降,中国一直处在内忧外患中,封建大国已临末路。当时的有识之士,从各个层面展开了救亡图存之路。严复译介《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此深入人心。后来这句文气的表述,又被更容易为大众接受的表达“落后就要挨打”取代。从此,“落后就要挨打”所蕴含的价值判断,一直成为这个国家几乎人人认同的主流价值,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奉此为圭臬。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穷怕了的国人,对于物质财富的积聚充满了渴求。功利主义价值观像秋风般扫过大地,把残存的理想主义一扫而走,传统的义利观彻底边缘化。

在我们周围,许多成功人士,无论其是如何成功的,但一旦成功,其掌握的物质财富、政商力量以及话语权,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成功,经由大众媒介包装传播,灌输给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

功利主义并非罪过,但当丛林法则弥漫,人人都相信,方法并不重要,只有成功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时候,功利主义可怕的一面才显现出来。

这些年中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配置的不均衡性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现有传统的经济结构里,存量资源固定且有限,争逐必然是一场“零和游戏”,社会资源和机会越来越向强者成功者和大都市积聚,其他地方和企业以及个体成长的空间越来越窄逼,有人撑死,有人饿死,马太效应被制度和人为强化。

这种状况下,自然谁都输不起。

伴随资源和机会越来越向大都市强者成功者积聚,开放性和流动性萎缩了,传导到社会领域,我们看到社会原有的流动性日趋减弱,社会结构越来越固化,不同阶层之间的围墙日益增高。个体改变现状越来越艰难。

结果是,仿佛背后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流动只能在既有的固定轨道中实现,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一旦被挤落下桥,再无翻身机会。因此一次失败,常常意味着失去的不只是一次机会,更可能是失去未来的机会和空间。所以,在这一过程,竞争之惨烈,世所罕见,因为谁也经不起失败。

无路可退,于是,人们只能一辈子小心翼翼地呵护打赢的战果,一场场艰苦地打下去,彻底被输不起所奴役,再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个人如此选择,也是他的自由,倘若公众普遍如此选择,虽然能造就社会一时之繁荣,却也因个体活力的丧失,而必将失去社会的未来。这是社会之责。

猜你喜欢

庙堂大都市成功者
咏兰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大都市
成功者的秘诀
从“庙堂”走向“民间”
辛苦
庙堂与山林──朝野皆适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