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铁车站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09上海铁路局上海站

上海铁道增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晚点虹桥枢纽

叶 萌 上海铁路局上海站

上海虹桥站自2010年7月1日开站,经历了沪宁、沪杭、京沪三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的考验,两年多来,已累计输送旅客6300万人次,2012年安全发送旅客3168万人次,日均发送8.6万人次,“十一”黄金周最高日达19.08万人次,居全路之首。面对高铁列车开行密集、旅客发送量日益增加,如何加强高铁车站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枢纽大客流组织常态化,是摆在车站面前的一个全新而紧迫的课题。

1 虹桥站现状

虹桥站属高铁特等大型枢纽站,开站以来坚持以“科学化、扁平化、集约化”为原则,树立了“精干高效、精细管理”的理念,实施最优化高铁管理模式,但其具有的特殊性给突发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

一是地处市区边缘,夜间交通不便。上海虹桥站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连接京沪、沪宁、沪杭高铁和虹桥机场,是上海虹桥商务区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距离市中心约22km,距离上海站约2km。日间周边交通设置便利,铁路到达口距地铁2号线,10号线最短距离仅21 m,距离2号航站楼只有400m左右,出租车、公交车、长途车500m范围内配套齐全。但夜间特别地铁停运后,高铁周边交通仅剩一部延安东路方向夜宵车,出租车也要步行至2号航站楼才能搭乘,对旅客出行和职工早晚上下班都带来诸多不便。

二是列车开行密集,极端客流迅猛。2011年7月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虹桥站最高日开行列车194.5对,平均2.37分钟到发一趟,夜间22:00-23:00集中到达20趟,平均3min一趟,到达客流1-2万人,给换乘大通道和地铁、出租车口造成极大压力。特别遇夜间列车大面积晚点于地铁停运后,到达旅客出站后的应急疏散组织难度更大。

三是机构人员精简,应急能力欠缺。虹桥站隶属上海直属站管理,日常由1名上海直属站副站长负责虹桥站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不设职能科室,只下设虹桥车间一个,择优配置管理干部6人,车间客售人员280余人,安检人员230余人,平均年龄25岁,其中劳务用工约占76%,女职工约占85%。另行车人员12人、设备人员15人。遇突发事件,虹桥站自身应急力量不足,应急能力欠缺。

2 主要做法和措施

二年多来,车站认真制定和完善高铁各项应急预案,坚持“协调全局,快速应对,强化控制,确保秩序”原则,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了高铁安全运行。

一是夯实基础,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车站针对新职工多、高铁业务不熟的特点,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以“图、项、表”的形式,细化了各类应急处置办法,提高了预案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加强应急网络、应急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站区开展客服系统突发故障、大面积列车晚点仿真应急演练,组织职工参加枢纽西交通中心火灾应急演练、市公安局浦江反恐大型演练等,不断提高全员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立足自身,充分发挥虹桥站行车客运综控室职能。上海虹桥站客服综控室与行车监控室合为一体,目前在全路范围内尚属首家。为避免干扰,分为两个区域,互相间作业相对独立,应急时合二为一,既是日常生产的组织中心,也是应急情况下的指挥中心。遇与虹桥站相关的突发应急情况,作为独立站,由虹桥站分管领导坐镇指挥,行车相关的工务、电务、供电、通信等单位,客服相关的易程、华铁、铁建等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可直接与路局指挥中心联系,接受路局指导,同时根据晚点实际情况协调路局客调停售车票、增加停靠站、调整末班列车始发时间等,尽最大努力满足晚点列车旅客的换乘需求。

三是整合资源,实施直属站应急(假日)中心远程指挥。遇节假日高峰运输或遇特大应急情况时,虹桥站1F西北指挥中心作为上海站的二级响应平台,直接受车站应急(假日)中心指挥。该平台是以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为核心,实施直属站远程对讲指挥控制,并有效调配上海直属站人力、物力资源,为虹桥站现场处置提供列车到发时间、人数以及重点旅客换乘信息和晚点处置决策服务。经过实践,特别是在几次应对京沪、沪杭高铁大面积晚点情况时,该平台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大大缓解了虹桥站应急指挥中心力量不足的矛盾。

四是应急联动,依托虹桥商务管委会及ERC应急响应中心,构建多平台应急机制。由虹桥商务管委会牵头,定期组织虹桥枢纽各运行管理主体单位召开例会,车站利用每次例会主动汇报高铁运营情况和晚点应急问题,取得了管委会大力支持,相互协调建立了枢纽应急处置方案,即根据高铁晚点程度由管委会下属的ERC应急响应中心分级报请相关单位,启动加开地铁、加开公交、调度出租车等预案。开站二年来,虹桥站地铁2号线根据铁路列车开行情况,多次调整延长未班车时间,并开设加班大站车,确保高铁到达旅客能全部搭乘上末班地铁。2011年底,虹桥值班站长室接入了虹桥枢纽指挥中心的ERC应急指挥呼叫系统,更进一步强化与虹桥枢纽各单位的应急联动,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遇列车大面积晚点或其他突发情况,车站值班站长室直接与枢纽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协调地铁、公交等延长末班车开行时间、加开班次,与航空形成接力式引导换乘,保证旅客快速疏散,共同提高大虹桥运输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二年多来,因高铁设备、线路、车底、天气等多种原因的影响,虹桥站先后经受了百余次不同程度列车晚点的应急考验,特别是2010年12月沪杭高铁开通运营后的第一个雪天、2011年7月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初期、2012年8月双台风影响等,大面积列车停运、晚点和夜间旅客集中到达,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经受了较大考验,进而积累了许多高铁应急处置的宝贵经验。实践使我们深知高铁运营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只有紧紧依靠虹桥商务管委会的力量,积极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实现高铁运营安全平稳之目标。

3 进一步加强高铁车站应急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根据车站以及虹桥商务管委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铁应急管理机制,在实现枢纽应急防范常态化、应急决策科学化、应急联动信息化、应急保障制度化上多作思考和预想,以确保枢纽安全运行。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开站二年多来的应急实践经验,以及车站消防系统和其它设施设备正式验收交接之际,在枢纽大联动模式下,进一步细化完善各类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火灾疏散等应急预案,制作印发应急手册,确保应急有备、处置高效,切实将风险后果降到最低程度,实现对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控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预案模拟实战演练。要按照车站安全科、客运科要求和计划,发挥车站教育培训中心资源优势,运用网络和仿真演练等多种手段,结合季节性运输和节假日高峰客流乘降组织,每月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岗位应急技能演练;要积极参与枢纽应急响应中心ERC组织的枢纽突发事件应急综合演练,加强协调联动机制,提高高铁车站人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实现应急防范常态化。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信息服务。在信息获取上:要主动加强与路局客调和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沟通,还要与晚点列车和前方站保持联系,同时密切关注列车到发信息平台和行车室信息通报,及时正确掌握信息;在信息发布上:可通过客服平台对候车室广告大彩屏、检票口移动广告屏、各售票信息屏等实施统一信息滚动发布,还可以通过车站广播、车站官方微博、市交通信息台、地铁申通传媒等形式,第一时间通告旅客列车晚点情况;在信息通报上:车站内部可进一步优化列车实时告示系统和传递方式,或通过短信平台、或通过手持专用电台接受;枢纽地区还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航空、高铁、地铁、长途、公交、出租等交通实时信息互通共享,提供周边宾馆入住信息和交通线路,为枢纽应急联动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进一步完善枢纽交通"联运"应急功能。为方便旅客出行,根据市领导指示精神,车站与机场于2012年1月在虹桥站出发层、B1到达层和虹桥机场T2航站楼(F17)分别增设“空铁联运”服务台,在车站办理机票,在机场购买火车票,拓展了铁路和航空运输各自的辐射功能,初步实现了空铁联运无缝中转,互通互补目标。2012年“十一”黄金周,车站首次开设“公铁”联运窗,在铁路售票处发售长途汽车票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下一步还应在用好枢纽综合交通资源上下功夫,航空方面在引入空铁联运的同时,还应完善机票应急服务功能,即机票变更、改签、退票、自助预选机上座位、自助办理值机手续等;地铁方面可尝试“铁铁联运”,在动车上、出站口发售小面值地铁充值卡,以减少列车到达地铁人工售票处排队长造成出站口通道拥堵现象;长途汽车方面,车站要主动提供列车运行图,使长途灵活调整开行方案,既避免同方向客流竞争,又互补能力需求之不足。

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应急保障机制。要建立一支应急队伍:站内由驻站班组骨干组成,应急负责晚点列车乘降和引导旅客快速出站组织。站外由枢纽管委会协调广场保安应急力量,以负责出站口旅客交通换乘引导;要确定应急场所:由管委会协调,明确B1、2F未建预留磁浮区域,作为高铁旅客应急等候区,同时区域相关单位派人维持持续,铁路派人宣传列车开行信息;要完善应急配套交通:建立枢纽应急备用大巴制度,为方便夜间旅客换乘其它车站和前往市中心,建议枢纽协调开通上海站、上海南站以及人民广场夜宵车;遇大客流高峰运输期间,建议枢纽交通调整铁路南北高架公交、大巴停靠站点,延伸至西广场或2号航站楼,以减轻铁路社会人流通过数量和进站安检压力。

猜你喜欢

晚点虹桥枢纽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高铁列车连带晚点横向传播
晚点的火车(外三首)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枢纽的力量
虹桥碧波太平湖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高速铁路初始晚点致因-影响列车数分布模型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